第167章 三條路線 權衡利弊(第2頁)
「我們雙方相互配合,等在下進入江陵附近後,賀若將軍和傅友德將軍就可以出動大軍了.....」
這次攻略江陵,王景並沒有把希望全放在謝玄身上。
和以前的風格差不多,依舊是一正一奇,即便是奇兵不利,傅友德和賀若弼的正兵,也能沿長江一路西進,衝破江面上的所有阻擋。
就算桓溫聯合漢軍,夏軍主力也有把握攻到江陵城下。
王景出動奇兵突襲江陵,主要是擔心桓溫孤注一擲,在夏軍的強大威脅下主動投靠漢軍,這樣的話,只靠傅友德和賀若弼所部,未必能擊敗雙方聯手。
謝玄也明白這點。
所以提醒賀若弼,讓他同樣做好出兵的準備。「我明白!」
賀若弼和謝玄沒有商議太長時間,他們本身並不統屬,謝玄帶的人馬,只聽從謝玄指揮,賀若弼的建議,謝玄接不接受都行。
不過賀若弼對江陵比較瞭解,地圖也是他辛苦製作,所給出的三條行軍路線,也很有價值。
謝玄感覺,自己最好還是謙虛一些,吸收對方建議中好的一方面。至於他們會不會完全按照賀若弼給出的行軍路線....
行軍路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完全按照路線是不可能的,謝玄最多按照對方給出的大致路線行軍,真的出發了,他和韓擒虎石達開等將校,必須隨機應變。
九江落入大夏手中的時間也不長,這裡還處於軍管狀態。
賀若弼的行營人馬,每隔幾天都會出動一部分兵力,或是剿滅九江南部的盜匪,或是攻滅一些不服從大夏統治的小型塢堡勢力。
在大夏軍隊的強烈鎮壓下,九江和南部的江西等地,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穩定。相信再過一段時間,這裡能再設置兩到三個行省。
謝玄只是簡單的看了九江城一眼,就和其他將校返回軍營,在出發之前,利用最後的這點時間好好休整一番。
一日後。
在賀若弼和極少部分夏軍將校的注視下,謝玄所部乘坐戰船,接受了賀若弼的建議,沒有走長江水道,而是向南走鄱陽湖,從建昌進入修水。
鄱陽湖中的大小島嶼,還有南北各處的水賊勢力,早就被夏軍水師清掃一空。謝玄所部向南行駛,沒有遇到任何波瀾。
很快就進入了建昌.....
在夏軍的奇兵開始出動後,賀若弼開始出現在江夏,並且開始調動行營的人馬,他的動作,立刻吸引了大江對面的漢軍,以及桓溫在赤壁山設下的水寨兵馬的注意。
他們都知道,夏軍似乎準備從徐州北上,和曹魏爭奪山東之地。
這些舉動吸引了他們的一部分注意力,但他們並沒有放鬆對江夏的監視。夏軍再想複製突襲江夏的行動,是不可能的。
桓溫把漢軍和夏軍當做最大的對手,連向南方和西面擴張的兵馬都收回了,一部分兵馬駐守北面的當陽,另外大部分的兵馬,都放在東面的長江河道。
太初八年二月。江陵。
此地乃是荊楚重地,如果說襄陽是南北之間的戰略要地,那麼江陵便是關係到長江中下游政權存續的關鍵。
源世界歷史上,這裡是戰國七雄之一楚國的舊都,後來更是荊州的代稱。
桓溫選擇以江陵當做根基,並以此向四面擴張,成了
長江中游的一個強大勢力,當然,這個強大勢力在夏軍和漢軍這樣的王朝勢力面前還不夠看。
但在其他小勢力眼中,桓溫已經是荊楚之地的霸主,南面的武陵、長沙等地,不少塢堡和小型勢力,都選擇向桓溫貢獻禮物,以求庇護。
江陵城也在桓溫的保護下,從原本的軍城迅速的繁華,在短短數年中,成了荊楚之地首屈一指的大城。
城內街道寬敞,行商眾多,還有許多來自南面群山中的蠻人,在江陵外圍的街市中交易皮毛、藥材。時不時的還有兵卒巡邏。
桓溫的治政手段還算不錯,至少在水平線以上。他的帶兵能力也可以,歷史上曾以江陵為根基,溯游而上滅亡成漢,這也是歷史上極少數從長江中游進攻巴蜀成功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