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術士之友 作品

第四百四十八章:你們準備好了嗎?(第2頁)


但往往事與願違,一個基礎中的基礎問題,在我看來卻已經宣告這個強大的帝國正滑入深淵。

六十年代末期,白俄斯的一家半導體工廠由於中壓斷路器壞了,無法修復,他們想恢復這條產業線生產,也要在萬般焦急之下等待三個月,才能買新的斷路器。

由點及面,美蘇第一代晶體管計算機的推出間隔只有四年,但第一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推出間隔卻增至九年。

山姆大叔的五角大樓、國家科學基金會、財政部門將海量資金投到了IBM、國際電報電話等公司,其力度之大,據山姆大叔的國家科學基金會估計,聯邦基金援助佔據了航空航天研究費用的90%,緊隨其後的就是電力和電子設備研究的65%。

IBM公司在1966年的時候,淨利潤便達到十億美元,成為美利堅十大公司之一。

在德州大學,有一位叫做戴爾的十九歲少年,用1000美元開辦自己的電腦公司。而在舊金山,有一對夫妻夫妻用五美元註冊了一個小公司,開始研究一個叫做路由器的小盒子。

而在這個時候,曾經蘇聯教育出來的半導體行業精英們,不是出現在IBM、Intel、摩托羅拉的職員名單裡,就是年邁不堪用。

我想你們會問,當時的蘇聯就沒察覺到問題所在嗎?”

在一眾高管探尋的目光中,顧青搖搖頭,他帶著莫名的感慨語氣,說道:“從蘇聯到俄熊的半導體行業來看,短短的幾十年裡,那片土地上冒出了許多掛著計算機和電腦名義的科技企業,但可笑的是這些企業裡,沒有一家是在做研發,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產業的。

他們名義上是科技企業,但實質卻是進口國外的半導體硬件和計算機部件,然後自己組裝貼牌,由於當時還有進口品牌產品的限制,而這些‘國產計算機’則可以在國內暢銷,所以這些科技公司獲益甚巨。

當然,結果很明顯,現在毛熊還被不少人打趣他們在用電子管,因為電子管結實抗造,但實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