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3頁)
當天上午,一共三千套的簡要本立刻售賣一空,三經廠只能加班加點的加印,這怪馮保,馮保料到了簡要本的暢銷,但往往沒料到會如此的暢銷!這可是整整三千套。
永樂大典簡要本的暢銷並不意外,在朱翊鈞的預料之內,倒是正本,在天一閣藏書樓的帶領下,天下藏書樓積極響應,訂單還在穩步增加。
七月初一,大明皇帝美滋滋的來到了文華殿,繼續這十年如一日的御門聽政,他並沒有覺得厭煩,反而依舊是樂在其中。
“工部請罪。”汪道昆在所有人見禮之後,沒有坐下,而是站在了長桌前請罪。
“何罪之有?”朱翊鈞疑惑的問道。
工部尚書汪道昆面色凝重的說道:“飛雲號海測,失敗了。”
“不是順利回航了嗎?朕看這飛雲號的船速和游龍號大抵相同,而且也沒有什麼結構上的問題,並且順利的通過了兵部的火藥試射,連呂宋總督國姓正茂都上奏恭賀朝廷再添利器,怎麼就是失敗呢?這不是很成功嗎?”朱翊鈞更加不解。
按照工部、兵部、松江水師的奏聞,這飛雲號的海測十分順利才對。
“飛雲號要拆一下,螺旋槳的結構要變,本來計劃今年可以量產的,但是隻能再等等了。”汪道昆解釋了下其中的技術細節,主要是螺旋槳出現問題,設計有諸多的不合理,到了不得不拆除重新安裝的地步。
“所以,沒有達到預期,就不算是成功嗎?這不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嗎?”朱翊鈞笑著說道:“大部分的主要目標已經完成,尤其是可靠性上,得到了印證,這已經很好了。”
汪道昆搖頭說道:“按照船艦設計院的設計,即便是無風的時候,每個小時辰也能行三十里,但此次海測,螺旋槳沒能做到,甚至還被海草給纏了三次。”
顯然,在工部的標準裡,沒能全部完成既定目標,只完成了主要目標,甚至需要拆改,那就是失敗的,一艘船一旦拆改,這條船就命運多舛了,甚至可能會直接放棄改造,直接另起爐灶。
“朕赦無罪,本來當初說好的兩百萬銀讓游龍號能夠開始生產,工部已經如約完成了,飛雲號本就是意外之喜。”朱翊鈞聽明白了工部的執拗,點頭說道:“先生告訴朕,沒有什麼事可以一次成功,如果面對失敗就選擇氣餒,甚至放棄,是不毅,沒有完美的達到預期,遇到了困難就去克服它,如此時間一長,就不會餒弱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
“臣謹遵教誨。”汪道昆再次俯首。
拿了陛下兩百萬銀,游龍號一切順利,結果這個飛雲號,卻始終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工部上下都有些寢食難安,一方面是工程上的困難,一方面是擔憂自上而下的問責。
丁是丁卯是卯,當初既然說好了只有游龍號,完成游龍號就不應該被問責,甚至還要賞賜,這才是賞罰分明。
“是不是沒錢了啊?”朱翊鈞稍微思索了下說道:“缺口有多少?”
“陛下,不是缺錢了,上次陛下給的兩百萬銀,兩艘船都下海了,但還有五十多萬銀,還能用很久。”汪道昆趕忙俯首說道。
“還沒用完啊。”朱翊鈞略顯有些失望的說道:“缺銀子的時候說話。”
“臣謝陛下隆恩。”汪道昆再次謝恩,陛下寬宥了工部沒能超出預期的完成任務,同樣還有打算繼續加錢,很多工程裡,錢太多反而效率低下,幹不幹得成都有錢拿,那才是麻煩事,工部禮貌的拒絕了陛下想要加錢的打算。
“大司馬,咱們兵部缺錢嗎?京營朕很清楚不缺銀子,那九邊的?邊方軍屯衛所呢?”朱翊鈞看向了曾省吾問道。
“陛下,九邊發的是實物軍餉,米麵糧油,只有少量的白銀和通寶,目前各鎮足夠軍需所用,番薯推廣以來,邊鎮終於有了些積蓄。”曾省吾雖然不明白陛下這一副著急撒錢的樣子,但還是老實回答道。
大明自萬曆三年開始嘗試足餉,一直到萬曆六年才算是階段性成功,那之後就再也沒聽說過譁營、嘯營、索餉、索賞之事發生了。
曾省吾認真想了想,又解釋道:“這其實是得益於番薯和國窖,國窖其實就是番薯釀,國窖尚且如此,各地除了用番薯救荒之外,還用番薯釀酒,這番薯釀酒,這糧食就省了下來,所以各鎮總算是有了一點結餘。”
在《萬曆農書》進表裡唱讚歌的不僅僅有海瑞,沈鯉,還有兵部,曾省吾也是榜上有名。
地瓜燒番薯釀,其實不好喝,雖然經過了蒸餾,但是就口感而言,還是和山東秋露白,江南五香燒酒差了一些,但就因為國窖也是番薯釀,所以民間對這種酒還是可以接受的。
“戶部缺錢,戶部要不要再借點?”朱翊鈞看向了戶部尚書張學顏,詢問戶部的想法。
王國光摁住了要回答的張學顏問道:“銀幣嗎?”
“銀子。”朱翊鈞搖頭。
王國光立刻開口說道:“那不借了。”
借銀子還銀幣?戶部才沒那麼傻,哪個更便於流通,戶部還是能分得清的,白花花的銀子自己留著玩吧!
內帑扛著一個巨雷,那就是白銀流入堰塞的巨雷,這個雷現在的絕對數量,現在朱翊鈞沒有壓力,主要是它的增量,白銀流入還在持續增加。
兵仗局一年能軋印250萬銀,就按三百萬銀去計算,大明內帑一年就要增加七百萬兩以上不流通的白銀,這會進一步加劇錢荒,加劇了大明的通縮。
安東尼奧的債務展期三十年,年化利率4%,這看起來不是很多,但在這個貨幣短缺、普遍通縮的年代裡,4%的利率,再加上通縮呢?這個債務利率在這個年代真的不算低了。
這個雷最大的問題,就是白銀的流入增速大於軋印銀幣的增速。
內帑太監崔敏稍微算了算,就是膽戰心驚,希望陛下能花點銀子出去,不要讓銀子在內帑堆積。
可是朱翊鈞在朝堂上看了一圈,發現根本花不出去,大明缺銀幣,而不是白銀。
“即便是有了液壓軋印機,一年也只能軋印三百萬銀嗎?”張居正顯然知道這個擔憂,白銀就像洪水一樣堆積在兵仗局之前,上游水太大,下游沒水可用,這就是當前最大的問題。
解決之法要麼掏出鈔法來,要麼給工部施壓,加快技術革新。
戶部尚書張學顏看著汪道昆說道:“至少也要讓兵仗局制幣廠的增速,大於白銀流入增速才行。”
“這真的很難,但是我儘量催促吧。”汪道昆只能答應下來,不答應也不行,皇帝、元輔、戶部多方施壓,就只能抓緊時間提高御製銀幣的產量了。
這一刻,汪道昆恨不得從天上掉下來一百個液壓軋印機來,完成皇帝的差事,但是液壓軋印機的規模生產也需要時間。
王崇古笑著說道:“煤局的工坊也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加速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