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2頁)
“穩定的利益,是投機的理性。”
馮保認真思考了之後俯首說道:“陛下這麼一說,臣就更迷糊了。”
馮保沒聽太明白,但他可以記下來,日後慢慢理解就是。
燕興樓交易行的擴張,大明將會發行兩個大類的票證,這兩個大類,分別是道路和採礦,這是為了籌措修馳道和採礦的資金,而後以馳道和採礦的收益,對持有者進行分紅。
在大明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燕興樓要在不同的時間點,承擔了不同的歷史使命,它已經支撐了大明造船業巨大投入的融資、在擴張之後,要推動大明馳道修建的浪潮,更要為大明實現白銀赤銅煤炭自由注入第一筆資金。
對於燕興樓的擴張,朝中持有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種以激進派汪道昆為代表,汪道昆推崇貿易的重要性,認為應該扶持和鼓勵商業行為,更加主張朝廷要建立商部對商業進行直接干涉,朝廷應該在維護經濟秩序中發揮積極作用。
另一種則是以保守派王崇古、王國光為代表,憎惡和排斥一切投機行為,堅決扼殺鼓吹投機的風力輿論,將燕興樓帛幣交易稱之為人性本惡的鴻溝,是人間罪惡的醜陋具現。
最後在張居正的調和之下,激進派和保守派達成了一致。
大明的基本國策是海陸並舉,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是如此,大明海貿在經濟之中的權重實在是太高,北方如果沒有充足的產業,很有可能導致經濟上的海陸失衡,長期的不平衡必然再次導致南北割裂。
這是朝廷決計無法忍受的失衡,國初時候,為了縫合南北,大規模的遷徙人丁、藩王就藩、南北榜大案、南北榜進士名額確認等等手段,才有了今天的普遍共識,大家都是大明人。
燕興樓的擴張和對南銀北產的調節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保守派最後被說服,理由也很簡單,朝廷明令禁止,真的能減少民間投機行為嗎?這種不可控的投機,只會更加危險,因為它們都是隱藏在水面下的危險。
大明的海禁政策,非常嚴格,也沒有耽誤東南沿海的遮奢戶們設立私市海貿。
儘管有數不清的海難和危險,但人們依然揚帆出海,同樣的道理,儘管有無數次泡沫,人們依然會進入這個遊戲中去,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買低賣高,將手裡的銀子投入到泡沫之中,去參與遊戲。
這個遊戲在大明朝廷的干涉下,有可能成為一個非零和遊戲,讓所有人成為贏家,但在民間,就只會是一個賭坊罷了,錢沒有增加,只是發生了流轉。
掌交易行事的王謙,成為了大明交易行的第一任交易行行長。
其實有個很嚴重很嚴重的問題,大明燕興樓交易行,現在有穩定的利益,所以擁有理性,一旦沒有穩定的利益之後,必然失去理性和帛幣生意就沒有任何區別了,這需要透明,就是公開財報,將利潤透明化。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私人交易會,也就是‘莊家’的出現,即便是有穩定的利益,通過做賬的方式,穩定的利益就會被人為控制,最終導致理性的喪失,交易行也會變成人性本惡的鴻溝。
制度的設計,可以讓這個時間延後,但人性的貪婪,會讓這個時間提前,這就是交易行的矛盾所在,如何制度設計和行政約束,調節這個矛盾,就是實踐中的考驗。
交易行票證上新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師,晉商、西土城遮奢戶、徽商等等一個個商幫開始摩拳擦掌,而在上新之前,大明發行了第一筆專項國債,五年期,共計一千萬銀專項用於馳道修建和礦山開採的國債,利率為3%,這個利率不算高,是以朝廷信譽為擔保的借貸。
朱翊鈞以為這筆國債會在三到五個月的時間售空,這個時間,正好用於先期的籌建,這已經是很樂觀的估計了。
大明朝廷的信譽?不能討論一種不存在的東西。
但朱翊鈞嚴重錯誤估計了自己的信譽,的確,大明朝廷沒什麼信譽可言,但陛下有,而且非常堅挺,吝嗇到舉世皆知的陛下,數年如一日的公開開海投資事項,並且按資分紅,這在帝制皇權之下的大明,是比太陽從西邊升起更加離譜的神魔志怪之事。
與其相信皇帝會分紅,不如相信孫悟空。
但現實是,大明皇帝真的在分紅。
船舶票證還有可能因為船舶海難,導致虧損,可陛下這裡的借貸,絕對穩賺不賠,保守派還是佔了多數,有穩賺不賠的買賣,自然有無數人的趨之若鶩。
大明遮奢戶是不會區分朝廷和皇帝的,在大明絕大多數的人眼裡,皇帝和朝廷就是一體的,當下大明朝廷的信譽主要構成,就是皇帝的重信守諾。
利息雖然不高,但勝在穩健。
這一筆一千萬銀的專項國債,根本沒有離開京師,就被瓜分的一乾二淨,甚至大多數百姓,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兒,應天巡撫潘季馴、松江巡撫申時行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上奏朝廷,認為朝廷太偏心了,充實京畿的遮奢戶是陛下的臣民,南衙、松江的遮奢戶就不是了嗎?
好不容易逮到了爆皇帝金幣的機會,就這麼失之交臂!怎麼不讓人扼腕痛惜!
綏遠五原府,在黃河幾字灣的頭頂,銀山腳線,緊鄰烏梁素海,這裡是河套平原,也是斡爾朵部的牧區,斡爾朵部被稱為河套人,這個部族主要負責成吉思汗陵寢祭祀,戚繼光對斡爾朵部的萬戶下令,責令他們投降,斡爾朵部沒有任何猶豫。
斡爾朵部萬戶吉能和切盡臺吉,選擇了立刻投降。
投降速度快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戚繼光懷疑其在詐降,直到搞清楚了狀況,才弄清楚了其中的緣由。
隆慶五年四月,大明遣使在板升對俺答汗進行了封貢,在盛大的典禮上,土默特、喀喇沁和永謝布的萬戶都獲得了朝廷賜予的官職,唯獨他們斡爾朵部沒有獲得任何封號和官職。
熱鬧是別人的,尷尬是自己的。
這讓吉能和切盡非常惱火。
俺答汗就是在故意打壓斡爾朵部,因為斡爾朵部的萬戶袞必裡克,曾經跟俺答汗發生過數次衝突,而且在俺答汗年輕的時候,袞必裡克是俺答汗強勁的對手,袞必裡克在嘉靖二十一年去世之後,俺答汗才徹底坐穩了大汗的位置。
所以,在隆慶五年四月的封貢典禮上,俺答汗沒有給斡爾朵部任何的封號和官職。
隆慶五年八月,吉能、切盡臺吉走了陝西方面的關係,上書朝廷,希望能夠單獨封貢,不求王爵,封個世襲的指揮僉事足矣,但是這個請求石沉大海,因為當時朝中的主旋律是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到了隆慶六年六月,吉能和切盡臺吉,再次從陝西方面託人上書朝廷,請求封貢。
馮保認真思考了之後俯首說道:“陛下這麼一說,臣就更迷糊了。”
馮保沒聽太明白,但他可以記下來,日後慢慢理解就是。
燕興樓交易行的擴張,大明將會發行兩個大類的票證,這兩個大類,分別是道路和採礦,這是為了籌措修馳道和採礦的資金,而後以馳道和採礦的收益,對持有者進行分紅。
在大明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燕興樓要在不同的時間點,承擔了不同的歷史使命,它已經支撐了大明造船業巨大投入的融資、在擴張之後,要推動大明馳道修建的浪潮,更要為大明實現白銀赤銅煤炭自由注入第一筆資金。
對於燕興樓的擴張,朝中持有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種以激進派汪道昆為代表,汪道昆推崇貿易的重要性,認為應該扶持和鼓勵商業行為,更加主張朝廷要建立商部對商業進行直接干涉,朝廷應該在維護經濟秩序中發揮積極作用。
另一種則是以保守派王崇古、王國光為代表,憎惡和排斥一切投機行為,堅決扼殺鼓吹投機的風力輿論,將燕興樓帛幣交易稱之為人性本惡的鴻溝,是人間罪惡的醜陋具現。
最後在張居正的調和之下,激進派和保守派達成了一致。
大明的基本國策是海陸並舉,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是如此,大明海貿在經濟之中的權重實在是太高,北方如果沒有充足的產業,很有可能導致經濟上的海陸失衡,長期的不平衡必然再次導致南北割裂。
這是朝廷決計無法忍受的失衡,國初時候,為了縫合南北,大規模的遷徙人丁、藩王就藩、南北榜大案、南北榜進士名額確認等等手段,才有了今天的普遍共識,大家都是大明人。
燕興樓的擴張和對南銀北產的調節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保守派最後被說服,理由也很簡單,朝廷明令禁止,真的能減少民間投機行為嗎?這種不可控的投機,只會更加危險,因為它們都是隱藏在水面下的危險。
大明的海禁政策,非常嚴格,也沒有耽誤東南沿海的遮奢戶們設立私市海貿。
儘管有數不清的海難和危險,但人們依然揚帆出海,同樣的道理,儘管有無數次泡沫,人們依然會進入這個遊戲中去,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買低賣高,將手裡的銀子投入到泡沫之中,去參與遊戲。
這個遊戲在大明朝廷的干涉下,有可能成為一個非零和遊戲,讓所有人成為贏家,但在民間,就只會是一個賭坊罷了,錢沒有增加,只是發生了流轉。
掌交易行事的王謙,成為了大明交易行的第一任交易行行長。
其實有個很嚴重很嚴重的問題,大明燕興樓交易行,現在有穩定的利益,所以擁有理性,一旦沒有穩定的利益之後,必然失去理性和帛幣生意就沒有任何區別了,這需要透明,就是公開財報,將利潤透明化。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私人交易會,也就是‘莊家’的出現,即便是有穩定的利益,通過做賬的方式,穩定的利益就會被人為控制,最終導致理性的喪失,交易行也會變成人性本惡的鴻溝。
制度的設計,可以讓這個時間延後,但人性的貪婪,會讓這個時間提前,這就是交易行的矛盾所在,如何制度設計和行政約束,調節這個矛盾,就是實踐中的考驗。
交易行票證上新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師,晉商、西土城遮奢戶、徽商等等一個個商幫開始摩拳擦掌,而在上新之前,大明發行了第一筆專項國債,五年期,共計一千萬銀專項用於馳道修建和礦山開採的國債,利率為3%,這個利率不算高,是以朝廷信譽為擔保的借貸。
朱翊鈞以為這筆國債會在三到五個月的時間售空,這個時間,正好用於先期的籌建,這已經是很樂觀的估計了。
大明朝廷的信譽?不能討論一種不存在的東西。
但朱翊鈞嚴重錯誤估計了自己的信譽,的確,大明朝廷沒什麼信譽可言,但陛下有,而且非常堅挺,吝嗇到舉世皆知的陛下,數年如一日的公開開海投資事項,並且按資分紅,這在帝制皇權之下的大明,是比太陽從西邊升起更加離譜的神魔志怪之事。
與其相信皇帝會分紅,不如相信孫悟空。
但現實是,大明皇帝真的在分紅。
船舶票證還有可能因為船舶海難,導致虧損,可陛下這裡的借貸,絕對穩賺不賠,保守派還是佔了多數,有穩賺不賠的買賣,自然有無數人的趨之若鶩。
大明遮奢戶是不會區分朝廷和皇帝的,在大明絕大多數的人眼裡,皇帝和朝廷就是一體的,當下大明朝廷的信譽主要構成,就是皇帝的重信守諾。
利息雖然不高,但勝在穩健。
這一筆一千萬銀的專項國債,根本沒有離開京師,就被瓜分的一乾二淨,甚至大多數百姓,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兒,應天巡撫潘季馴、松江巡撫申時行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上奏朝廷,認為朝廷太偏心了,充實京畿的遮奢戶是陛下的臣民,南衙、松江的遮奢戶就不是了嗎?
好不容易逮到了爆皇帝金幣的機會,就這麼失之交臂!怎麼不讓人扼腕痛惜!
綏遠五原府,在黃河幾字灣的頭頂,銀山腳線,緊鄰烏梁素海,這裡是河套平原,也是斡爾朵部的牧區,斡爾朵部被稱為河套人,這個部族主要負責成吉思汗陵寢祭祀,戚繼光對斡爾朵部的萬戶下令,責令他們投降,斡爾朵部沒有任何猶豫。
斡爾朵部萬戶吉能和切盡臺吉,選擇了立刻投降。
投降速度快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戚繼光懷疑其在詐降,直到搞清楚了狀況,才弄清楚了其中的緣由。
隆慶五年四月,大明遣使在板升對俺答汗進行了封貢,在盛大的典禮上,土默特、喀喇沁和永謝布的萬戶都獲得了朝廷賜予的官職,唯獨他們斡爾朵部沒有獲得任何封號和官職。
熱鬧是別人的,尷尬是自己的。
這讓吉能和切盡非常惱火。
俺答汗就是在故意打壓斡爾朵部,因為斡爾朵部的萬戶袞必裡克,曾經跟俺答汗發生過數次衝突,而且在俺答汗年輕的時候,袞必裡克是俺答汗強勁的對手,袞必裡克在嘉靖二十一年去世之後,俺答汗才徹底坐穩了大汗的位置。
所以,在隆慶五年四月的封貢典禮上,俺答汗沒有給斡爾朵部任何的封號和官職。
隆慶五年八月,吉能、切盡臺吉走了陝西方面的關係,上書朝廷,希望能夠單獨封貢,不求王爵,封個世襲的指揮僉事足矣,但是這個請求石沉大海,因為當時朝中的主旋律是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到了隆慶六年六月,吉能和切盡臺吉,再次從陝西方面託人上書朝廷,請求封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