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四十六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你被俘虜了(第2頁)
“拜見陛下。”譚綸想要見禮,他覺得自己一絲不苟的五拜三叩首的見禮了,但其實身體根本沒動,譚綸總覺得面前的陛下很陌生,在他的印象裡,陛下還是那個十歲的胖孩子。
“大司馬,戚帥攻克了板升,活捉了俺答汗,向著河套挺近,北虜敗了,徹底的敗了。”朱翊鈞抓著譚綸的手,說話的速度很慢,每一個字都咬的很清楚,怕譚綸聽不明白。
“好好好。”譚綸連連點頭說道:“打得好,打得好,陛下,是不是該給戚帥封個武勳?戚帥於國朝有大功。”
“朕會給他封爵的,大司馬安心。”朱翊鈞沒有糾正譚綸的認知錯誤了,譚綸已經記不得皇帝給戚繼光封了遷安伯、遷安侯,這次更是打算在午門宣讀捷音後,給戚繼光封公。
譚綸覺得不公平,戚繼光那麼多的戰功,都撈不到一個爵位,甚至連流爵都沒有,這太不公平了,譚綸也是仗著自己快死了,才敢這麼膽大妄為的要求。
時空交錯的割裂感。
譚綸變糊塗後,朱翊鈞總是能感受到這種割裂感,大明的變化極大,所以這交談,反而有點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
“陛下啊,江陵公他要求嚴苛,也是為了大明好,做事過急了一些,陛下貴為大明天子,理應為大明大計所考慮,略作忍耐。”譚綸抓著陛下強健的大手,眉頭緊蹙的說道:“先生要求嚴苛,是國勢垂危,陛下體量一二先生的難處。”
“大司馬的交待,朕記下了,記下了。”朱翊鈞拍了拍譚綸的手,湊近了下,確信的說道。
譚綸在擔心張居正沒有好下場,張居正得罪了太多的人,他能依靠的只有眼下這個有些陌生的皇帝了。
朱翊鈞簡單的說了說李如松在武川大捷,說完還準備再說板升城的情況,譚綸已經又糊塗了起來,朱翊鈞只好作罷。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朱翊鈞離開譚綸府上的時候,也只能這麼勸了自己一句。
“下旨給兵部禮部,責令湯克寬兒子恢復世襲指揮同知。”朱翊鈞在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的時候,立刻下旨,恢復湯克寬兒子的世襲官職,即便是不領兵,拿一份俸祿也是該得的,湯克寬是為大明死於邊野,這是朱翊鈞從一開始的主張。
現在抓到了董狐狸,算是為湯克寬報仇,這件事就徹底了卻了因果。
“陛下,先生在御書房外候著。”馮保俯首說道。
“宣。”
朱翊鈞很清楚張居正來御書房是為了什麼,宣講捷音,或者說為戚繼光封公。
在戚繼光晉升國公這件事上,朱翊鈞和張居正一樣的固執,彼此都很堅持,現在戚繼光把俺答汗送回了京師來,這件事就必須要吵出一個結果了。
“先生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嚴陣以待。
“陛下,臣以為陛下不應該親至午門宣講捷音,讓兵部尚書曾省吾宣講就是了。”張居正直接開門見山,不僅不能封公,宣講捷音讓兵部尚書代行就是。
“朕不同意,先生教朕,說國事千頭萬緒,行之者一,信賞罰,賞罰分明,則國有大信,戚帥攻滅金國生擒虜王,乃是一等功勳,理應封公以示賞罰分明,這是先生教朕的,先生現在又過來說,不能信賞罰,又為哪般?”朱翊鈞的語氣平靜。
今天,要麼是張居正被說服,要麼是朱翊鈞說服張居正,沒有別的選項,這個奉國公,張居正答應,朱翊鈞要封,不答應也要封。
“陛下臣的確說過。”張居正迴旋鏢吃多了也習慣了,他俯首說道:“陛下,臣也是為了保護戚帥,權盛者摧,功高者隳,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楊博想做君子,但他沒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了。”
張居正談到了矛盾說已經被刪減的問題,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的問題上,有的時候,人爬到了高位,就會身不由己,朱翊鈞倒是捨得給張居正明攝宗的廟號,但是不能,這就是張居正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戚繼光已經爬的足夠高了,沒有必要再往上爬了。
“先生教朕大道之行,現在卻告訴朕,不能這麼做,那先生為何要教朕呢?”朱翊鈞打出了一張蠻不講理,我不聽我不聽,你理由再多我也不聽。
這就是耍無賴,張居正在講實踐,朱翊鈞一直講理論,這根本就是在詭辯,朱翊鈞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腳的理由,但問題是實踐中,需要對現實進行妥協。
“這也是戚帥的意思,戚帥兩次動用了天子賜器,既然已經賜器,便不要賜名了,戚帥在塞外一斬隨軍無德商賈,二斬板升敗俘,就是為了不更進一步。”張居正仍然講事實。
戚繼光的兩次殺人都是先斬後奏,尤其是板升的亡命之徒,其實應該由宣大總督吳百朋來上奏請斬,這些亡命之徒必死,但誰來殺是問題的關鍵。
戚繼光直接殺了,就是給自己潑髒水。
“不不不,這件事朕問過大宗伯了,萬士和對朕說,這是慣例,當初英國公張輔征戰安南時候,也是先先斬後奏,每下一城必斬亡命奸猾,防止這些亡命奸猾聚嘯作亂,這是行軍作戰的必然行為,沒什麼大不了的,英國公張輔兩次征戰安南,都這麼做了,直到現在,安南國依舊有英國公張輔的奉祀,安南人沒有怨恨張輔。”朱翊鈞連連擺手。
朱翊鈞收到前線的塘報之後,立刻召見了萬士和,詢問萬士和有沒有洗地的辦法,萬士和表示,這還需要洗地嗎?這不是應有之意嗎?而後拿出了張輔每下一城必殺亡命的舊例出來,這些殺孽,並不是大明丟失交趾十三司的原因。
交趾承宣佈政使兼按察使黃福,在交趾十九年,威惠兼行,深受百姓的愛戴,他一走,剩下的官員殘忍朘剝,最終導致了黎利的徹底坐大。
張輔在安南的殺孽更重,但安南人都覺得這些亡命之徒該死。
戚繼光殺人,不是問題,甚至不需要洗地,自有祖宗成法兜底,張輔做的如果不對,明成祖朱棣為何沒有懲治?難道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太過於昏聵?
“陛下。”張居正略顯無奈,他在講戚繼光的個人意願,朱翊鈞反而又開始講事實,從始至終,皇帝都在避重就輕。
壞消息:陛下向賤儒學習。
好消息:全都學會了!
“陛下,這對戚帥而言不是好事,若是如此封公,日後戚帥便不能領兵出戰了。”張居正又談到了對戚繼光的影響,戚繼光現在以遷安侯領京營自然可以四處出擊,但戚繼光一旦成為了奉國公,便只能養老了。
戚繼光雖然老了,但還遠沒有帶不動兵的時候,這麼一封公,怕是雄鷹折翼只能蟄伏。
不能打仗對將軍而言,是折磨。
朱翊鈞剛要說,封了國公怎麼就不能帶兵打仗了?但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
國初之時,國公當然能帶兵打仗,因為朱元璋、朱棣都是最能打的那個,但現在國勢已經完全不同,朱翊鈞並不是最能打的那個,所以國公領兵之事,的確和張居正說的那樣。
朱翊鈞發現了,張居正絕對是有備而來,只要陷入張居正的討論話題之中,就會陷入被動。
“戚帥班師仍有時日,先生,朕聽聞先生近日不便久坐,這樣吧,朕讓大醫官陳實功為先生診治一二,放先生一個月的假。”朱翊鈞打出了一張轉移話題,暫且擱置,以張居正生病為由,給他放假看病。
張菊正久坐,這病到了不得不看的時候,這些年張居正雖然沒有辛辣飲食,但這十人九痔,有這方面的病,對於久坐的張菊正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大醫官陳實功這麼多年的實踐,十成有一百成的把握,可以在七日內痊癒。
“大司馬,戚帥攻克了板升,活捉了俺答汗,向著河套挺近,北虜敗了,徹底的敗了。”朱翊鈞抓著譚綸的手,說話的速度很慢,每一個字都咬的很清楚,怕譚綸聽不明白。
“好好好。”譚綸連連點頭說道:“打得好,打得好,陛下,是不是該給戚帥封個武勳?戚帥於國朝有大功。”
“朕會給他封爵的,大司馬安心。”朱翊鈞沒有糾正譚綸的認知錯誤了,譚綸已經記不得皇帝給戚繼光封了遷安伯、遷安侯,這次更是打算在午門宣讀捷音後,給戚繼光封公。
譚綸覺得不公平,戚繼光那麼多的戰功,都撈不到一個爵位,甚至連流爵都沒有,這太不公平了,譚綸也是仗著自己快死了,才敢這麼膽大妄為的要求。
時空交錯的割裂感。
譚綸變糊塗後,朱翊鈞總是能感受到這種割裂感,大明的變化極大,所以這交談,反而有點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
“陛下啊,江陵公他要求嚴苛,也是為了大明好,做事過急了一些,陛下貴為大明天子,理應為大明大計所考慮,略作忍耐。”譚綸抓著陛下強健的大手,眉頭緊蹙的說道:“先生要求嚴苛,是國勢垂危,陛下體量一二先生的難處。”
“大司馬的交待,朕記下了,記下了。”朱翊鈞拍了拍譚綸的手,湊近了下,確信的說道。
譚綸在擔心張居正沒有好下場,張居正得罪了太多的人,他能依靠的只有眼下這個有些陌生的皇帝了。
朱翊鈞簡單的說了說李如松在武川大捷,說完還準備再說板升城的情況,譚綸已經又糊塗了起來,朱翊鈞只好作罷。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朱翊鈞離開譚綸府上的時候,也只能這麼勸了自己一句。
“下旨給兵部禮部,責令湯克寬兒子恢復世襲指揮同知。”朱翊鈞在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的時候,立刻下旨,恢復湯克寬兒子的世襲官職,即便是不領兵,拿一份俸祿也是該得的,湯克寬是為大明死於邊野,這是朱翊鈞從一開始的主張。
現在抓到了董狐狸,算是為湯克寬報仇,這件事就徹底了卻了因果。
“陛下,先生在御書房外候著。”馮保俯首說道。
“宣。”
朱翊鈞很清楚張居正來御書房是為了什麼,宣講捷音,或者說為戚繼光封公。
在戚繼光晉升國公這件事上,朱翊鈞和張居正一樣的固執,彼此都很堅持,現在戚繼光把俺答汗送回了京師來,這件事就必須要吵出一個結果了。
“先生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嚴陣以待。
“陛下,臣以為陛下不應該親至午門宣講捷音,讓兵部尚書曾省吾宣講就是了。”張居正直接開門見山,不僅不能封公,宣講捷音讓兵部尚書代行就是。
“朕不同意,先生教朕,說國事千頭萬緒,行之者一,信賞罰,賞罰分明,則國有大信,戚帥攻滅金國生擒虜王,乃是一等功勳,理應封公以示賞罰分明,這是先生教朕的,先生現在又過來說,不能信賞罰,又為哪般?”朱翊鈞的語氣平靜。
今天,要麼是張居正被說服,要麼是朱翊鈞說服張居正,沒有別的選項,這個奉國公,張居正答應,朱翊鈞要封,不答應也要封。
“陛下臣的確說過。”張居正迴旋鏢吃多了也習慣了,他俯首說道:“陛下,臣也是為了保護戚帥,權盛者摧,功高者隳,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楊博想做君子,但他沒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了。”
張居正談到了矛盾說已經被刪減的問題,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的問題上,有的時候,人爬到了高位,就會身不由己,朱翊鈞倒是捨得給張居正明攝宗的廟號,但是不能,這就是張居正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戚繼光已經爬的足夠高了,沒有必要再往上爬了。
“先生教朕大道之行,現在卻告訴朕,不能這麼做,那先生為何要教朕呢?”朱翊鈞打出了一張蠻不講理,我不聽我不聽,你理由再多我也不聽。
這就是耍無賴,張居正在講實踐,朱翊鈞一直講理論,這根本就是在詭辯,朱翊鈞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腳的理由,但問題是實踐中,需要對現實進行妥協。
“這也是戚帥的意思,戚帥兩次動用了天子賜器,既然已經賜器,便不要賜名了,戚帥在塞外一斬隨軍無德商賈,二斬板升敗俘,就是為了不更進一步。”張居正仍然講事實。
戚繼光的兩次殺人都是先斬後奏,尤其是板升的亡命之徒,其實應該由宣大總督吳百朋來上奏請斬,這些亡命之徒必死,但誰來殺是問題的關鍵。
戚繼光直接殺了,就是給自己潑髒水。
“不不不,這件事朕問過大宗伯了,萬士和對朕說,這是慣例,當初英國公張輔征戰安南時候,也是先先斬後奏,每下一城必斬亡命奸猾,防止這些亡命奸猾聚嘯作亂,這是行軍作戰的必然行為,沒什麼大不了的,英國公張輔兩次征戰安南,都這麼做了,直到現在,安南國依舊有英國公張輔的奉祀,安南人沒有怨恨張輔。”朱翊鈞連連擺手。
朱翊鈞收到前線的塘報之後,立刻召見了萬士和,詢問萬士和有沒有洗地的辦法,萬士和表示,這還需要洗地嗎?這不是應有之意嗎?而後拿出了張輔每下一城必殺亡命的舊例出來,這些殺孽,並不是大明丟失交趾十三司的原因。
交趾承宣佈政使兼按察使黃福,在交趾十九年,威惠兼行,深受百姓的愛戴,他一走,剩下的官員殘忍朘剝,最終導致了黎利的徹底坐大。
張輔在安南的殺孽更重,但安南人都覺得這些亡命之徒該死。
戚繼光殺人,不是問題,甚至不需要洗地,自有祖宗成法兜底,張輔做的如果不對,明成祖朱棣為何沒有懲治?難道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太過於昏聵?
“陛下。”張居正略顯無奈,他在講戚繼光的個人意願,朱翊鈞反而又開始講事實,從始至終,皇帝都在避重就輕。
壞消息:陛下向賤儒學習。
好消息:全都學會了!
“陛下,這對戚帥而言不是好事,若是如此封公,日後戚帥便不能領兵出戰了。”張居正又談到了對戚繼光的影響,戚繼光現在以遷安侯領京營自然可以四處出擊,但戚繼光一旦成為了奉國公,便只能養老了。
戚繼光雖然老了,但還遠沒有帶不動兵的時候,這麼一封公,怕是雄鷹折翼只能蟄伏。
不能打仗對將軍而言,是折磨。
朱翊鈞剛要說,封了國公怎麼就不能帶兵打仗了?但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
國初之時,國公當然能帶兵打仗,因為朱元璋、朱棣都是最能打的那個,但現在國勢已經完全不同,朱翊鈞並不是最能打的那個,所以國公領兵之事,的確和張居正說的那樣。
朱翊鈞發現了,張居正絕對是有備而來,只要陷入張居正的討論話題之中,就會陷入被動。
“戚帥班師仍有時日,先生,朕聽聞先生近日不便久坐,這樣吧,朕讓大醫官陳實功為先生診治一二,放先生一個月的假。”朱翊鈞打出了一張轉移話題,暫且擱置,以張居正生病為由,給他放假看病。
張菊正久坐,這病到了不得不看的時候,這些年張居正雖然沒有辛辣飲食,但這十人九痔,有這方面的病,對於久坐的張菊正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大醫官陳實功這麼多年的實踐,十成有一百成的把握,可以在七日內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