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二十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3頁)

    元以寬縱失天下,胡元的時候,整個天下根本沒什麼什麼行政力量的約束,我大明縉紳,無人不念胡元的寬縱,到了大明反而變得嚴刑峻法,止投獻,就是不得投獻大明皇帝的風力輿論,在南衙根深蒂固。

    暴力是火藥、鋼鐵、銀幣、理論和人心。

    大明皇帝正在元輔的幫助下,逐漸掌控了這些暴力,並且合理的使用這些暴力。

    馬船前往蒙兀兒國帶回孟加拉灣的硝石,也是申時行到松江府作為佐貳官做的第一件大事,全權由申時行負責,申時行對孫克弘的忠君體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陛下有柔仁之心。”孫克弘站在望族的立場上,說了一句中肯的話,他收拾洞庭商幫和蘇州王氏的時候,可是連地皮都颳了三層,蘇州遮奢戶瓜分王氏的時候,連年齡十二歲的小閨女都不放過。

    大明皇帝動手歸動手,但對十五歲以下的孩子,是不會下手的,但遮奢戶們動手的時候,比陛下要過分的多。

    朱翊鈞收到了駱秉良、汪道昆、申時行等人的奏疏,對於蘇州府諸事,朱翊鈞只是回覆了一句知道了,對於鹹砂到港,朱翊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且再次點名表揚了孫克弘、松江遠洋商行的貢獻。

    “讓兵仗局做一塊徑尺的銀牌,送到松江府孫克弘家中,正面寫忠君體國,背面寫簪纓之家。”朱翊鈞讓馮保去壓印一塊兩寸厚,直徑一尺的銀牌,送到孫克弘手裡,這是孫克弘保命的銀牌。

    朱翊鈞是個大老摳,連英格蘭女王都聽說過皇帝的吝嗇,他拿出的是真金白銀的賞賜,這代表著聖眷。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

    大明皇帝朱翊鈞對蘇州府心裡擰著疙瘩,這個疙瘩源於馬一龍帶領蘇州府地面流民墾田十二萬七千餘畝,馬一龍死後,庶民不能守,皆被侵佔兼併,數月後雜草荒蕪,對於蘇州府的望族,朱翊鈞始終沒什麼好感,在他看來,張氏、王氏、潘氏、洞庭商幫,都是狗咬狗一嘴毛。

    他最關心的還是大明政令是否得到了推行。

    這幫蠢貨儘管去哭墳,他們敢去哭,朱翊鈞就敢抄家,他們敢造反,朱翊鈞就敢平叛,掀桌子,誰不會一樣。

    “戶部又到了年終盤賬的時候,朕在離宮御書房似乎都聽到了算盤聲。”朱翊鈞合上了手中的奏疏,年終審計再次如火如荼的展開了,萬曆八年逐漸走入了尾聲,每到這個時候,朱翊鈞都由衷的佩服王國光和張學顏,大明這個爛賬能算明白,實在是難為他們了。

    朱翊鈞一拍額頭說道:“朕給忙忘了,今年不用算盤,改用加減機了,皇叔搗鼓這些大利國朝。”

    “陛下,禮部尚書馬自強說這離宮一直沒個正式的名號,單單叫離宮,略顯失儀,給了幾個名字,請陛下定奪。”馮保說起了離宮命名之事,離宮的意思是行宮,陛下既然不打算搬回皇宮去,把名分定下也好。

    朱翊鈞看了看這幾個名字,通和、晏清、大世、昇平、泰安、阜康。

    “就叫通和宮吧,政通人和。”朱翊鈞選了選,最終還是選了第一方案,政通人和,通和宮。

    “陛下聖明。”馮保領了陛下的硃批,叫了小黃門送完了印綬監,陛下已經正式定名,離宮的牌額都需要更換,日後公文裡都需要更改,也要昭告天下。

    工部尚書郭朝賓正式致仕了,年事已高,朱翊鈞准許了郭朝賓致仕奏疏,等到汪道昆回京之後,郭朝賓便可到西土城頤養天年了,大明明公致仕,不再回鄉,而是住西土城,也算是朝廷的優老之德,更是為了防止繼續製造地方望族。

    禮部尚書閣臣馬自強也在致仕,馬自強身體不好,萬曆六年十月遭了一場大病,若非解刳院大醫官們醫術高超,馬自強這病恐怕要了他的命,之後多病難以坐班。

    朱翊鈞准許了馬自強致仕的奏疏,一併安置到了西土城。

    “龍虎山天師張國祥提點,恢復真人封號之事,禮部是何意見?”朱翊鈞詢問起了龍虎山真人封號之事。

    道爺焚修,對龍虎山張真人格外看重優待,但到了隆慶元年,穆宗皇帝下旨,奪取了張真人的真人封號,改為了上清觀提點,真人這個封號全稱很長,是正二品,而上清觀提點則只是五品。

    真人的封號是祖宗成法,朱元璋定下的,老朱家也號稱真武大帝轉世。

    這個封號還有利益,如果恢復真人封號,江西每年要送上清觀三萬銀,如果只是上清觀提點,則沒有這個待遇。

    “駙馬都尉謝詔上奏請復舊號,禮部部議不肯,戶部說駙馬都尉府若是肯出這筆銀子,戶部就不反對,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馮保把其中的事兒盤清楚了告訴了皇帝。

    “既然沒人肯出這個錢,就算了。”朱翊鈞在奏疏上畫了個大大的x號,算是做了批覆。

    龍虎山張天師自嘉靖十九年起,就已經搬到了京師居住,不像兗州孔府在地方不肯遷徙入京,張天師一直在京師,現在的龍虎山天師張國祥也在京師久居,萬曆五年嗣位後,回了一趟龍虎山上清觀,次年又回到了京師在京負責編纂《萬曆續道藏》。

    隆慶皇帝革張天師的真人封號,其實是為了那三萬兩銀子;朱翊鈞不肯復舊號,也是為了那三萬兩銀子。

    相比較兗州孔府,張天師這一家子日子自隆慶之後,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的。

    朱翊鈞批閱了奏疏後,拿起了手中的《海外番國志》,工部尚書的缺員已經有人選了,便是汪道昆,而禮部尚書的人選,則需要廷推,其實最合適的人選大家都知道,是萬士和。

    第四卷海外番國志,寫的是印加國,以馬烏萊河為軸,全長9600裡狹長之國,印加王國,現在的秘魯總督區。

    按照大明對印加王國的瞭解,印加國大約有三百餘年,十二世十三王。

    印加王國的醫術十分驚人,有駭人的穿顱術,大明大醫官陳實功在解刳院進行了數次實驗,都未能成功穿顱,而印加國還有死藤水這種強致幻抑制類麻醉劑,以及對高熱十分有效的金雞納樹奎寧,奎寧是一種高效的抗瘧疾藥物,對於熱帶雨林裡肆虐的瘧疾效果極佳。

    在志書中,萬士和分析了泰西能夠對印加王國,或者說對新世界進行穩定統治的根本,隔絕鐵礦。

    只需要隔絕鐵礦,就能完全鎖死當地土著的發展,印加國用的仍然是青銅器,面對長槍短炮的殖民者,毫無抵抗能力,這是泰西的殖民經驗。

    朱翊鈞的批覆是,可做參考。

    鎖死了礦產,就可以鎖死文明與發展,進而予取予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