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零二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2頁)

    殷正茂搖頭說道:“西爾瓦,是現在棉蘭老島紅毛番的總指揮,泰西的費利佩二世曾經對西爾瓦說:中國輸入棉蘭老島的生鐵、硝石、銅炮等軍需物資皆免稅入口,中國海商必須每年為棉蘭老島載送火藥等軍需品,若發現商船上沒有此類商品便要罰款,甚至是白沒貨物。”

    “西爾瓦嚴格執行這一條例,所以大明商船都不願意去棉蘭老島貿易了。”

    “原來如此。”朱翊鈞點頭。

    想要跟紅毛番交易並且避免高額抽分關稅,只需要船上有足夠的走私軍需,就完全可以免稅,甚至成為座上賓,同樣這也是大明海防巡檢重點盤查的內容。

    權利和義務,都是一體兩面,從來沒有好事佔盡的道理。

    殷正茂和朱翊鈞結束了這次奏對,殷正茂要在京師逗留半個月的時間,還有的是時間。

    從離宮離開之後,殷正茂前往了全楚會館拜碼頭,他可是正兒八經的張黨,有腰牌的那種,殷正茂可是高張決戰中,極為重要的勝負手,殷正茂在兩廣蕩寇平倭,給了張居正在朝中博弈,極大的底氣。

    張居正和殷正茂雖然多年未見,即便是殷正茂現在已經完全變成了帝黨,但依然絲毫不影響彼此之間的友誼。

    “這就是熊廷弼嗎?太傅書信裡那個天才?”殷正茂看著張居正身邊的熊廷弼,從袖子裡摸出一本書遞給了熊廷弼笑著說道:“這是我平日閒來無事,寫的算集,裡面是一些算學的實務應用,算是見面禮了。”

    “謝殷部堂。”熊廷弼一個呼吸急促,他剛剛搞定了算學啟蒙,這應用題集就來了!還不能推辭。

    謝謝嗷!

    熊廷弼打開一看,也只能撓頭,應用題很難,天才也有天才的煩惱。

    張居正和殷正茂說起了最近朝中之事,殷正茂對開拓爵賞沒有什麼不滿的地方,雖然在殷正茂看來,陛下的步子有些急,但這是對開海的支持。

    “這個元緒群島居然有八十萬頃良田?”張居正驚訝的問道。

    “確切的說,是目前能耕種的有這麼多,都是當地野人開墾的,說是開墾,其實就是撒把種子,收多收少全看天意,若是好好開拓,最起碼有這個數。”殷正茂伸出兩根指頭。

    張居正愣了神問道:“兩百萬頃?!”

    大明清丈還田,搞到現在,也不過才784萬頃,也就是7.8億畝,結果殷正茂一伸手,就是2億畝耕地,千島之國元緒群島,才多大,還都是島嶼。

    如果說銀子,那張居正決計不會動容,可是常田,那張居正只會高呼:自古以來,不可分割!

    “一年三熟。”殷正茂喝了口茶,繼續說道。

    “好好好!好!”張居正站了起來,不停地來回走動著,一邊走一邊說道:“好,五十年內能墾出這兩百萬頃,哪怕是隻有三成種了稻穀,再加上番薯等救急作物,天象有變,亦不能災!”

    “殷部堂啊!你一定要在呂宋挺住,挺住!”

    呂宋是大明開海急先鋒,一旦呂宋沒了,那開海大業,一定會受阻,有了這2億畝田,陛下還不是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什麼天下罪之?那是萬方有罪!

    “遮奢戶不是喜歡兼併嗎?不是老是罵,張太嶽管的太寬不讓他們兼併嗎?去,海外有良田,去,海外他們可勁兒的欺壓去!”張居正一拍桌子,內部矛盾,外部紓解,這是張居正能想到最好的辦法了,既不會讓內部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烈火烹油的地步,也可以實現富國強兵的主張。

    去開拓!去掠奪!

    雞籠島、呂宋、婆羅洲、千島之國,整個萬里海塘範圍內,能提供超過5億畝田,任何社會矛盾,都可以得到解決,按照國祚去論,最少也能延國祚兩百年。

    “這不就開海的目的嗎?太傅身上的擔子太重了,陛下矢志不渝的開海,不就是希望太傅肩上的壓力小一些嗎?”殷正茂放下了茶杯,笑意盎然。

    張居正忽然看向了殷正茂,嘖嘖稱奇笑著問道:“殷部堂這是在試探我?”

    “不是試探,聽聞太傅在京兩次封駁陛下聖旨,我這不是帶著十足的誠意,來勸太傅不要對陛下開海支持,心懷芥蒂。”殷正茂笑意盎然,他的否定毫無意義,他就是試探。

    君聖臣賢的場面已經維持了八年,陛下逐漸成年,君權和臣權的衝突,自古就是這片大地上經久不息的循環,殷正茂作為呂宋總督府總督,自然要明白張居正真正的想法,他必須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這次的衝突,到底是政見之別,還是道路之爭。

    很顯然,是政見之別,這種事常有。

    不過想想也是如此,若真的是道路上產生了根本矛盾,那陛下為何要開這個特例,以定策功爵賞世券,留下張居正呢?

    “太嶽啊,有些事,該放手就放手才是。”殷正茂勸了一句,皇帝年紀大了,分歧歸分歧,不要弄到君臣對立的局面。

    “謝兄臺提醒。”張居正其實並不想過分阻攔陛下,就以這次開拓爵賞定策之事,張居正真的要反對皇帝,怎麼可能就這點場面,他政治的唯一繼承人,就只有陛下,熊廷弼年紀太小了。

    “不如太嶽純粹啊。”殷正茂其實非常佩服張居正,也很佩服陛下。

    張居正乾的事兒,能善終的幾率極小,能幹成的幾率也極小,這就是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

    萬曆八年二月的科舉考試並不太平,因為張居正的另外一個兒子,張懋修也參加了會試,這就引起了言官們的攻訐,因為張居正是世襲勳爵,子嗣不能參考,是慣例,張居正的長子張嗣文已經是大明五經博士了,科臣們認為張居正是在以權謀私。

    張居正的三子,朱翊鈞見過不止一次,張懋修和張嗣文一樣,其實無意仕途,他爹在官場上鬥了一輩子,那些個糟心事看得多了,便不願捲入事端,所以張懋修打算和哥哥一樣,入皇家格物院,做格物博士。

    科臣們在罵,張居正也只能上奏請辭去會試大總裁的差遣。

    萬曆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大明皇帝少有休沐的日子,朱翊鈞常服來到了燕興樓,今天有個熱鬧可以看,是王謙提供的消息。

    朱翊鈞這次看熱鬧,還把張居正一起帶來了,因為這個熱鬧和張居正有關。

    “那個人叫湯顯祖,來自臨川湯氏,生於斯文之族,長於文風鼎盛之鄉,臨川有座山,叫湯家山,就是湯氏的湯,家住沙井巷玉茗堂,家裡光是戲臺子就有四座,比先生的全楚會館還要大二十畝地。”朱翊鈞介紹著臺下的那個三十歲的中年男子,來自江西望族。

    朱翊鈞、張居正都在乾字號包廂裡,這裡居高臨下,一覽無餘,臺下則是一群學子,群情激奮的圍繞著兩個人。

    “在湯顯祖身邊的是萬曆二年進士鄒迪光,江蘇無錫人。”朱翊鈞又介紹著另外一位主角。

    “陛下,都是些後生,何必計較。”張居正略顯無奈,這幫學子聚集在一起,到底為了什麼事兒,張居正已經猜到了,這都是老手段了,見多了。

    殷正茂看著臺下那些人,嗤笑一聲,搖頭說道:“太嶽啊,我看伱就是脾氣太好了。”

    “好戲開始了。”朱翊鈞將兩副話本遞給了張居正和殷正茂,解釋道:“接下來是,是他們兩人之間會說的話,他們排練了幾次,王謙搞到手了之後,就把話本送到了宮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