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三百三十九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為常的妥協


    朱翊鈞的身上有著十分鮮明的戚繼光弟子特徵,他的腰刀為六尺五寸的戚家腰刀,他的刀法名叫辛酉刀法,是戚繼光在嘉靖三十九年所著成,隆慶二年戚繼光北上後,對這個刀法進行了改良,朱翊鈞一張二尺的長槍法名叫二十四式六合金槍法。

    這些特徵非常的鮮明,習武的人,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朱翊鈞的來歷,只需要一眼,各家的起手式,各有不同,就像是中分、揹帶褲,就可以知道誰在說誰一樣的特徵鮮明。

    陳大壯,在美人、銀兩、和腰刀之間,選擇了朱翊鈞使用過的腰刀,是因為陳大壯真的相信大明皇帝,當初凌雲翼給了陳大壯手刃仇敵的機會,為了不給凌雲翼找更多的麻煩,陳大壯選擇相信了皇帝,皇帝選擇了犬決陳大壯的滅門仇人。

    換個皇帝,陳大壯或許會選擇美人、銀兩,陳大壯能夠感受到皇帝陛下身上鮮明的特徵,他選擇了佩刀,建功立業。

    “賞!”朱翊鈞非常滿意陳大壯的選擇,皇帝因為身份的原因,不能親自奔赴倭國殺倭寇,那就讓陳大壯拿著他的武器,代替他去殺人就是。

    “臣謝陛下隆恩。”陳大壯拿走了佩刀。

    朱翊鈞十分確信的說道:“日後替朕在戰場上多殺幾個倭寇,朕去不了,有勞大壯了。”

    “臣遵旨!”陳大壯再次俯首領命,開始詳細講解抓捕的過程,山田有信真的跑不了,因為對山田有信的抓捕,是天羅地網,山田有信就是變成海里的魚,也要把他給逮出來。

    當大明皇帝的意志點名要某個具體的人死的時候,這個具體的人,哪怕是在天涯海角,都會被抓到。

    這年代,依舊是一個人口流動性極低的年代,陌生人出現,不用第二天,整個村子都知道這裡有了異鄉人。

    陳大壯拿著天子佩刀離開了文華殿內,他還要在京師停留三日,而後帶著朝廷的聖旨和恩賞,回到長崎。

    大明的兵部、戶部開始研究恩賞,陳璘的封伯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這一仗打的著實是漂亮,大明水師枕戈待旦,花了那麼多的銀子,沒白花,訓練有序的水師,給了倭國一點天朝上國的震撼。

    陳璘被封為了首裡伯,就是琉球的都城首裡城,賜下了世券,世襲罔替。

    而長崎總督府本身就是這次戰爭最大的受益者,而這一次大捷,一應大小官員,都得到了朝廷的恩賞,尤其是徐渭和孫克毅二人,被朝廷恩蔭了世襲的百戶。

    而長崎總督府的轄區驟然擴大到現在的規模,立刻缺少人才,長崎總督府願意提供豐厚的報酬,但是沒有治理人才願意前往,也是一個現實而且十分客觀的問題。

    大明對勢要豪右流放之地,從大鮮卑山山道的應昌,到呂宋的棉蘭老島,又多了一個長崎總督府。

    海瑞出身海南瓊州,這件事是海瑞提醒皇帝的,大明的流放,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為了王化,比如唐宋持之以恆的向瓊州流放,終於在明代宗朱祁鈺的景泰二年,開花結果。

    丘濬在景泰二年,成為了大明的進士,這代表興文教化之功。

    廷議在緊鑼密鼓的制定著各種恩賞,兵部尚書譚綸整個過程,都是興高采烈,譚綸、戚繼光、俞大猷,都是在平倭之中,脫穎而出的人,他們對於平倭舉雙手贊成。

    “陛下,三娘子上了封奏疏。”王崇古從袖子裡抖出一本奏疏來,遞給了馮保,馮保送到月臺御前。

    朱翊鈞看完之後,用力的吐了口濁氣說道:“好好好,忠順夫人,有恭順之心,很好。”

    再不懂揣測陛下聖意的人,也聽出來了,陛下心情真的很好。

    三娘子的奏疏說了一件事,那就是三娘子在下次朝貢的時候,會帶著一批特殊的俘虜,交還給大明,而這批特殊的俘虜,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墩臺遠侯夜不收。
-->>


    大明的墩臺遠侯,夜不收哨,這些個斥候,從事著刺探敵情、查探水文地理、秋天放火的危險工作,以確保朝廷知曉草原部落的動靜。

    刺探敵情是需要深入虜營的,而這個過程往往十分的兇險。

    俺答汗一共抓著十七個墩臺遠侯,就像當初的蘇武牧羊,匈奴的單于一直希望勸降蘇武,以此來證明自己更得人心,俺答汗也一直在勸降這些墩臺遠侯,而最長羈押時間,超過了十三年。

    俺答汗失敗了,這十七個墩臺遠侯,都沒有成為敵人的鷹犬和走狗。

    而這一次三娘子打算在來年朝貢的時候,把這些俘虜,全都送到大明來,這也是在算是在應昌簽訂條約,漢人事歸漢人管這一具體條文的實踐。

    三娘子把持著政權,也把持著財權,但是她唯獨沒有把持戎事,俺答汗自始至終都是軍權的唯一掌控者,掌握了軍權就掌握了掀桌子的能力,大明的軍隊是國朝的壓艙石,草原更是如此。

    一條大船失去了壓艙石,一定會翻船,但只有壓艙石也不能前行。

    三娘子並沒有付出太多的代價,她勸說成功,俺答汗肯把人交出來,因為三娘子需要一份禮物,讓大明皇帝、大明朝廷能夠心動的禮物。

    俺答汗上次派了兩個萬人隊進攻了應昌,讓大明和大明金國之間的關係跌入了冰點,需要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讓大明滿意。

    顯然,這十七名歷盡磨難的墩臺遠侯,非常合適。

    張居正看完了奏疏,眉頭稍蹙,而後慢慢的舒展開來,他笑著說道:“大司寇有心了。”

    “哦?”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張居正從來不會空穴來風。

    王崇古看著張居正就略顯無奈,活著的張居正真的是洞若觀火,這奏疏裡一個字都沒有提到他王崇古,結果還是被張居正給看了出來,他俯首說道:“三娘子書信詢問臣該拿些什麼,臣就給參謀了下意見。”

    “先生又是怎麼看出來的?”朱翊鈞大感驚奇的問道。

    張居正笑著說道:“三娘子是大明金國的攝政夫人,吃肉的人,是不會看到吃草的人,三娘子是不會想到,這些墩臺遠侯,陛下會如此看重。”

    就算是讓三娘子侍寢三個月,三娘子也決計不會想到,大明皇帝會在意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遠在邊方的墩臺遠侯,會在陛下心中如此的重要。

    一定是有人幫三娘子出了出主意,這個人物,自然是拿出奏疏的王崇古了。

    “先生厲害。”朱翊鈞由衷的說道,皇帝發現,張居正思考問題,最喜歡的做法,就是換位思考,把自己換成那個人,去思考問題。

    這一種可怕的天賦,導致張居正在朝堂上,有一種洞若觀火的敏銳,彷彿託塔李天王手裡的照妖鏡,妖魔鬼怪,無處遁形。

    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三娘子能不能提前來?啊,她不來也沒關係,把墩臺遠侯送來就行,王次輔,咱們的墩臺遠侯回家,到底要付出怎麼樣的代價呢?”朱翊鈞的面色極為凝重,三娘子只要不開太過分的條件,都是可以答應的。

    這和朱翊鈞過往的態度完全不同,朱翊鈞這個皇帝當的,爹味兒十足,給你的,你必須要,不給你的,伱不能討,這次是可以商量條件,甚至可以做出一些讓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