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2頁)

    張居正的奏疏再入宮送到了朱翊鈞面前,打出的也是一張感情牌:臣尚有老母,年亦七十二歲,素嬰多病。致臣母意,囑臣早歸。

    張居正的父母都在,張文明的去世,讓張居正的母親悲痛至極,張居正的意思是,他的母親希望他可以回鄉去。

    朱翊鈞見過老太太,老太太雖然老了,但不糊塗,國事和家事哪個重要,老太太絕不會因為是田野之人,而枉顧國朝大事。

    “先生有先生的立場。”張宏勸陛下不要太生氣,這早晚都要歸政,這是個好時機,張居正不想當明攝宗,所以執意離去。

    歷史上的張居正要當明攝宗,是因為他一走,新政就維持不下去了;

    現在他執意要走,就是知道,自己走了,新政還會繼續。

    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環境下,張居正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即便是原來歷史線裡的張居正,也從來沒有威脅過萬曆皇帝的皇權和位置,這在權臣之中,是極為罕見的。

    以致於後世為張居正尋找的罪名是約束皇帝太嚴、生活作風有問題等等,但凡是張居正有一點問題,就會被扣上一個不忠的罪名,將張居正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這種公私混淆的罪名,是在公罪上實在是挑不出多少毛病的情況下,只能將私情扣在張居正的腦門子上,張居正人都死了,如何分辨?

    朱翊鈞正在尋思怎麼繼續挽留的時候,緹帥趙夢祐風風火火的從外面走進了寶岐司,已經順利的將王崇古父子給抓回來,送進了北鎮撫司的天牢裡好生照看。

    的確是好生照看,因為趙夢祐很清楚,陛下還要用王崇古。

    王崇古這次的出逃,只是表明自己的決心,就是不做這個官,他也不願意站到皇權的對立面上。

    張居正的所有新政,都有陛下的鼎力支持,張居正那些新政,哪一項不是靡費極重?就振武一事,陛下整天從內帑撥銀子振武,那可是真金白銀的鼎力支持。

    反對張居正,反對張居正的新政,不是反對皇帝是什麼?

    所以王崇古就是不做這個官,也不要成為皇帝的敵人,成為張居正的敵人已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兒,成為皇帝的敵人,太過於愚蠢。

    王崇古在文華殿裡,清楚的知道小皇帝的厲害。

    “緹帥,將這份名單上的京堂官員,全數緝拿歸案,送於北鎮撫司,牢房不夠的話,就送到刑部大牢。”朱翊鈞從袖子裡抖出了一封名單來。

    這份名單上,是一串冗長的人名。

    趙夢祐拿到名單的時候,手都在抖,就這份名單,就有數十人之多,從六部的侍郎、郎中,到都察院的僉都御史、監察御史,到六科的都給事中、給事中,全都包含,而且還要逮捕家眷。

    北鎮撫司的大牢的確不夠用,得刑部大牢一起關押。

    陛下這是打算好了,下重手整肅朝堂了,名單上這些人,是最近在攻訐張黨的科道言官。

    最上面劃去了王崇古的名字,顯而易見,最開始的時候,皇帝甚至把王崇古列為了目標,雖然現在王崇古已經在天牢裡了,都是逮捕,但是逮捕的罪名不同,結果會完全不同。

    王崇古真的太擅長自保了。

    在朝中掀起了對新政的反對聲浪時,朱翊鈞第一時間懷疑是王崇古,這就是朱翊鈞,他對外臣信任很少很少,哪怕是對王崇古恩榮有加,那也不代表朱翊鈞信任他。

    “臣遵旨!”趙夢祐接過了名單,立刻準確前往拿人,他怕人手不夠,將連陛下的陪練,那些個勳衛都徵調到了一起,一起去拿人。

    朝堂必然大地震。

    朱翊鈞不跟張居正磨牙了,張居正這伶牙俐齒的勁兒,朱翊鈞又辯不過他,他換了個打法,他不再勸,讓京堂百官去勸。

    也讓朝臣們多少清楚點,張居正在朝中的調和作用,不是張居正居中調和,朱翊鈞這個下手不知道輕重的小孩子,怕是早就把整個大明霍霍的不成樣子了。

    朱翊鈞又讓司禮監稟筆太監李佑恭覲見,將一份手書的聖旨遞給了李佑恭,令其前往南衙,傳旨駱思恭的父親稽稅千戶駱秉良。

    自聖旨到時,駱秉良升轉為稽稅指揮使,掌南京鎮撫司,仿巡檢司舊例,允招稽稅幹吏若干,稽稅幹吏不問出身,不問來路,催證稅票完稅後,可得稅金的兩成半為抽成恩賞。

    稽稅房自聖旨到時,改製為稽稅院,暫不設掌院事。

    朱翊鈞食言了,按照當初朱翊鈞跟張居正的約定,稽稅院的掌院事,是由文官充任,這樣一來,就是稽稅指揮使、督稅太監、掌院事,三方節制的局面,而現在皇帝下旨對稽稅院進行改制,唯獨不設掌院事,擺明了稽稅之事和外廷不再有瓜葛。

    讓天下縉紳去勸,朱翊鈞不再勸張居正了。

    朱翊鈞倒是要看看,大明的肉食者會做出何等的反應。

    稽稅房、解刳院朝臣們、縉紳們默認了是張居正籌建,但是現在這兩條政令一出,大抵可以看出真正的目的了。

    萬士和聞訊之後,直接在禮部衙門跳了起來,衝出了禮部衙門,挨個拜訪了朝中的明公,在傍晚的時候,響應皇帝的聖旨,萬士和攢了個局,把幾位明公叫到一起,一起來勸張居正留下。

    萬士和很清楚,張居正在,百官還能喘口氣,張居正不在,群臣怕是隻能去九泉之下喘氣了。

    萬士和請的人浙黨黨魁譚綸、晉黨黨魁葛守禮,清流魁首海瑞,次輔呂調陽。

    其實萬士和懷疑過,是不是次輔呂調陽在背後主持倒張風力輿論,所以試探的邀請呂調陽勸說張居正留下,試試呂調陽的意思。

    萬士和並沒有邀請到呂調陽,因為呂調陽人已經到了全楚會館。

    呂調陽在文華殿,比萬士和收到消息快得多,而且呂調陽是鐵桿張黨,所以當皇帝要拿攻訐張黨眾人的言官時,呂調陽立刻趕到了全楚會館,勸張居正留下。

    “元輔,你看你還在京師呢,太傅之職還沒卸任,陛下就已經開始拿人了,先生還是在朝中的好,他們攻訐的都是先生的門下,陛下要堅持新政,必然要對他們下死手,先生一走,這滿朝文武,誰敢為這些言官仗義執言呢?”呂調陽對張居正執意離去十分的不解。

    如果是做戲,陛下都下了那麼多道詔書,這戲已經做足了,差不多可以收場了。

    攻訐張居正門下還是第一步,其實這些復古派們真正想要攻訐的還是張居正和他的新政,陛下要麼從善如流隨了復古派的意思,清算張黨,要麼只能用這種血腥和殘暴的手段去強迫朝中臣子不要再議論。

    這幾日復古派們還沒反應過來,若是攻訐張居正奪情之事,違背父子大倫之類的話,皇帝怕是要再啟用夷三族了,皇帝下得去手,張四維等二十四位進士以及七百多名同黨家眷被滿門族誅,就在不遠之前。

    萬士和、譚綸、葛守禮、海瑞、呂調陽來全楚會館除了弔唁,就是勸張居正不要離任。

    張居正則是搖頭說道:“我意已絕,不必再言。”

    “朝中風力輿論無需擔憂,之前楊廷和丁憂歸鄉,彼時之大明和今日之大明已有大不同。”萬士和給出了承諾,誰敢喋喋不休,就讓他永遠閉嘴,這是皇帝的意志,而且已經在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