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2頁)
張宏面色為難的說道:“張老先生歲數實在是太大了,七十有三了,解刳院是大醫官,張老先生是命數已盡,五臟俱衰,藥石難醫了。”
“朕知道了。”朱翊鈞點頭,示意自己已經知道了情況。
此時京師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全楚會館,等待著那個行將朽木的老人,離開人世,那麼一場波及整個大明朝的政局變動,圍繞著元輔之位的傾軋,就會如火如荼的展開。
萬曆五年五月十三日,張文明撒手人寰,在全楚會館逝世。
已經消失了十多天的張居正,上奏請求致仕,送父親魂歸故里,落葉歸根,丁憂守孝,這篇奏疏顯然是極其悲痛之下寫成的,字裡行間裡帶著無法掩飾的悲傷,而且十分簡短。
臣一聞訃音,五內崩裂,臣不忠不孝,禍延臣父,哀毀昏迷,不能措詞,惟有痛哭泣血而已,乞父歸喪,丁憂以盡孝,臣不勝激切哀感之至。
一封簡短的致仕奏疏,裡面是決絕和斷然。
小皇帝已經長大了,羽翼算不上豐滿,但是小皇帝自身是個弘毅之人,已經足夠的強大了,而且還有戚繼光在側,不會出現什麼亂子。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小皇帝敬愛師長,專門以召見耆老為名,將張文明夫婦留在京師久住,已經對張居正極好了。
張居正打算歸政了。
即便是沒有大婚,歸政的時間也到了。
朱翊鈞親筆寫了一份聖旨,令司禮監稟筆太監李佑恭,送往張居正的全楚會館。
李佑恭是內書房卷出來的宦官,他帶著聖旨來到了全楚會館,全楚會館一片縞素,這裡已經設了靈堂,而全楚會館府中,也有了幾架馬車,遊七正帶著人收拾著府中之物,張居正致仕的奏疏,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打算離開了。
全楚會館是在京楚人籌資所建,張居正這是打算把全楚會館這個私宅,還給楚黨了,就像楊博走的時候,把全晉會館交給了葛守禮一樣。
人一旦失去了權勢,連鬼都不會上門。
張居正在朝中數十年,見多了朝廷的傾軋,他知道自己這一走,就跟高拱一樣,這輩子便不可能再回來了,繼任的元輔,無論如何都不會忍受張居正的復出再起,甚至各種事情都會發生。
但是張居正仍然打算離開,因為悲痛交加之下,他已經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職責了,元輔是廷議的主持者,他已經缺席了十多天,不能正常主持廷議的他,已經不適合繼續留在文華殿了。
“聖旨到,太傅接旨。”李佑恭吊著嗓子大聲的說道,等到張居正被遊七攙扶著走出了全楚會館跪迎接旨的時候,李佑恭才大聲的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今覽輔臣所奏,得知先生之父棄世而去,痛悼良久。先生哀痛之心,當不知何如自理!然天降先生,非尋常者比。親承先帝付託,輔朕衝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先生父靈,必是歡妥。”
“今宜以朕為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朕幸甚,天下幸甚。欽此。”
朱翊鈞親筆手書的聖旨,核心內容就兩個字,奪情,國朝在先生手裡逐漸太平起來,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忠誠,先生的父親英靈在上,知道先生為國朝做出的貢獻必然歡欣鼓舞,應該以國事為先,以朕為念,抑制哀情,早日任事。
這封聖旨,雖然沒有明明白白的說奪情,但是已經把態度表明。
“臣謹叩頭祗領訖。”張居正其實預料到了小皇帝要奪情,一時間也只能暫時把聖旨接下來。
“太后懿旨到,太傅接旨。”另外一個慈慶宮管事太監張仲舉打開懿旨說道:“驚聞太傅之父棄世而去,悲痛難忍,太傅悲情可想而知,萬望太傅節哀,早日整理,國勢稍振仍有隱憂,新政方興亦有詭危,皇帝尚且幼衝,切責太傅為天下計。”
“特賜:銀五百兩,紵絲十表裡,白米二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樣碎香二十斤,蠟燭一百對,麻布五十匹,以資喪葬所用。”
懿旨是李太后和陳太后一起發的,內容是明明白白的奪情,而且用國勢、新政、天下來進行了道德綁架,用詞是切責,出自論語,意思為嚴厲責備,急切求索。
雖然廷議沒有停擺,但是朝中的局勢立刻變得恢詭譎怪起來,李太后和陳太后,不管張居正如何悲傷,要求他立刻回到朝堂,繼續主持大局。
宮裡奪情起復,不準張居正丁憂守孝的意志,更加堅決。
“臣謹叩頭祗領訖。”張居正再叩首,眉頭緊皺起來,按照他的估計,朝中的局勢不應該到如此地步才是。
父親病了,他做了很多的安排,這才十餘日,能出什麼亂子?
“先生,陛下有口諭。”司禮監稟筆太監李佑恭讓左右避讓,和張居正小聲耳語了起來。
陛下的口諭才是關鍵,但是馮保作為宮裡的老祖宗,在全楚會館門前,大庭廣眾之下,跟張居正耳語,有聯袂架空皇帝、戀權的嫌疑,所以朱翊鈞才讓李佑恭前來。
而李佑恭將口諭清楚明確的傳遞給了張居正。
“先生,朝中出了不少的亂子,朕幼衝德涼,若是先生再不還朝,恐有天變,新政危矣。”李佑恭把皇帝的口諭和說這話的原因,說的很清楚。
真就出了亂子,張居正的張黨已經開始被彈劾了。
梁夢龍、劉應節、殷正茂、凌雲翼、潘季馴、李樂、王希元、張楚城等等,都在彈劾的名錄之上,而且聲勢越來越大,甚至連譚綸、王國光、萬士和都在名單之上。
古怪的是,王崇古這次卻倖免於難,沒人彈劾王崇古,反而有一種以王崇古為核心重新組建內閣的風力輿論在醞釀。
太監們走後,張居正面色凝重的對兒子張嗣文說道:“我入宮一趟。”
張居正匆匆進宮面聖,朱翊鈞在寶岐司召見了張居正。
“這裡是私宅,先生悲痛難忍,多日勞累,坐下說話,坐下說話,張宏,看杯茶。”朱翊鈞示意張居正坐下說話,張居正肉眼可見的老了幾分,這是勞累所致,解刳院的大醫官已經看過了,是過度悲傷導致。
張居正一直在病榻之前,自然是心力交瘁,等到張居正的注意力轉移,調理數日,不會有什麼隱憂。
“謝陛下隆恩。”張居正打量了一下這個寶岐司廣寒殿,這還是他第一次來,他發現這裡和全楚會館的格局完全一樣,顯然朱翊鈞很喜歡這種風格,廣寒殿塌了重建,完全是按照全楚會館建成的。
朱翊鈞這麼做,除了喜歡這種風格之外,還是因為安全,高牆深宅。
“先生,自古七十古來稀,先生之父已經七十有三了,是喜喪,先生節哀。”朱翊鈞寬慰著張居正。
張居正有些驚異的說道:“陛下口諭,朝中出了亂子,是什麼亂子?”
“王崇古。”朱翊鈞言簡意賅的說道:“先生也有預料,先生請假之後,對新政、對新政任事之臣的攻訐如影隨形,這種彈劾本無大事,但這兩年一直被彈劾的王崇古,卻沒有人再彈劾。”
“朕知道了。”朱翊鈞點頭,示意自己已經知道了情況。
此時京師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全楚會館,等待著那個行將朽木的老人,離開人世,那麼一場波及整個大明朝的政局變動,圍繞著元輔之位的傾軋,就會如火如荼的展開。
萬曆五年五月十三日,張文明撒手人寰,在全楚會館逝世。
已經消失了十多天的張居正,上奏請求致仕,送父親魂歸故里,落葉歸根,丁憂守孝,這篇奏疏顯然是極其悲痛之下寫成的,字裡行間裡帶著無法掩飾的悲傷,而且十分簡短。
臣一聞訃音,五內崩裂,臣不忠不孝,禍延臣父,哀毀昏迷,不能措詞,惟有痛哭泣血而已,乞父歸喪,丁憂以盡孝,臣不勝激切哀感之至。
一封簡短的致仕奏疏,裡面是決絕和斷然。
小皇帝已經長大了,羽翼算不上豐滿,但是小皇帝自身是個弘毅之人,已經足夠的強大了,而且還有戚繼光在側,不會出現什麼亂子。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小皇帝敬愛師長,專門以召見耆老為名,將張文明夫婦留在京師久住,已經對張居正極好了。
張居正打算歸政了。
即便是沒有大婚,歸政的時間也到了。
朱翊鈞親筆寫了一份聖旨,令司禮監稟筆太監李佑恭,送往張居正的全楚會館。
李佑恭是內書房卷出來的宦官,他帶著聖旨來到了全楚會館,全楚會館一片縞素,這裡已經設了靈堂,而全楚會館府中,也有了幾架馬車,遊七正帶著人收拾著府中之物,張居正致仕的奏疏,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打算離開了。
全楚會館是在京楚人籌資所建,張居正這是打算把全楚會館這個私宅,還給楚黨了,就像楊博走的時候,把全晉會館交給了葛守禮一樣。
人一旦失去了權勢,連鬼都不會上門。
張居正在朝中數十年,見多了朝廷的傾軋,他知道自己這一走,就跟高拱一樣,這輩子便不可能再回來了,繼任的元輔,無論如何都不會忍受張居正的復出再起,甚至各種事情都會發生。
但是張居正仍然打算離開,因為悲痛交加之下,他已經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職責了,元輔是廷議的主持者,他已經缺席了十多天,不能正常主持廷議的他,已經不適合繼續留在文華殿了。
“聖旨到,太傅接旨。”李佑恭吊著嗓子大聲的說道,等到張居正被遊七攙扶著走出了全楚會館跪迎接旨的時候,李佑恭才大聲的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今覽輔臣所奏,得知先生之父棄世而去,痛悼良久。先生哀痛之心,當不知何如自理!然天降先生,非尋常者比。親承先帝付託,輔朕衝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先生父靈,必是歡妥。”
“今宜以朕為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朕幸甚,天下幸甚。欽此。”
朱翊鈞親筆手書的聖旨,核心內容就兩個字,奪情,國朝在先生手裡逐漸太平起來,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忠誠,先生的父親英靈在上,知道先生為國朝做出的貢獻必然歡欣鼓舞,應該以國事為先,以朕為念,抑制哀情,早日任事。
這封聖旨,雖然沒有明明白白的說奪情,但是已經把態度表明。
“臣謹叩頭祗領訖。”張居正其實預料到了小皇帝要奪情,一時間也只能暫時把聖旨接下來。
“太后懿旨到,太傅接旨。”另外一個慈慶宮管事太監張仲舉打開懿旨說道:“驚聞太傅之父棄世而去,悲痛難忍,太傅悲情可想而知,萬望太傅節哀,早日整理,國勢稍振仍有隱憂,新政方興亦有詭危,皇帝尚且幼衝,切責太傅為天下計。”
“特賜:銀五百兩,紵絲十表裡,白米二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樣碎香二十斤,蠟燭一百對,麻布五十匹,以資喪葬所用。”
懿旨是李太后和陳太后一起發的,內容是明明白白的奪情,而且用國勢、新政、天下來進行了道德綁架,用詞是切責,出自論語,意思為嚴厲責備,急切求索。
雖然廷議沒有停擺,但是朝中的局勢立刻變得恢詭譎怪起來,李太后和陳太后,不管張居正如何悲傷,要求他立刻回到朝堂,繼續主持大局。
宮裡奪情起復,不準張居正丁憂守孝的意志,更加堅決。
“臣謹叩頭祗領訖。”張居正再叩首,眉頭緊皺起來,按照他的估計,朝中的局勢不應該到如此地步才是。
父親病了,他做了很多的安排,這才十餘日,能出什麼亂子?
“先生,陛下有口諭。”司禮監稟筆太監李佑恭讓左右避讓,和張居正小聲耳語了起來。
陛下的口諭才是關鍵,但是馮保作為宮裡的老祖宗,在全楚會館門前,大庭廣眾之下,跟張居正耳語,有聯袂架空皇帝、戀權的嫌疑,所以朱翊鈞才讓李佑恭前來。
而李佑恭將口諭清楚明確的傳遞給了張居正。
“先生,朝中出了不少的亂子,朕幼衝德涼,若是先生再不還朝,恐有天變,新政危矣。”李佑恭把皇帝的口諭和說這話的原因,說的很清楚。
真就出了亂子,張居正的張黨已經開始被彈劾了。
梁夢龍、劉應節、殷正茂、凌雲翼、潘季馴、李樂、王希元、張楚城等等,都在彈劾的名錄之上,而且聲勢越來越大,甚至連譚綸、王國光、萬士和都在名單之上。
古怪的是,王崇古這次卻倖免於難,沒人彈劾王崇古,反而有一種以王崇古為核心重新組建內閣的風力輿論在醞釀。
太監們走後,張居正面色凝重的對兒子張嗣文說道:“我入宮一趟。”
張居正匆匆進宮面聖,朱翊鈞在寶岐司召見了張居正。
“這裡是私宅,先生悲痛難忍,多日勞累,坐下說話,坐下說話,張宏,看杯茶。”朱翊鈞示意張居正坐下說話,張居正肉眼可見的老了幾分,這是勞累所致,解刳院的大醫官已經看過了,是過度悲傷導致。
張居正一直在病榻之前,自然是心力交瘁,等到張居正的注意力轉移,調理數日,不會有什麼隱憂。
“謝陛下隆恩。”張居正打量了一下這個寶岐司廣寒殿,這還是他第一次來,他發現這裡和全楚會館的格局完全一樣,顯然朱翊鈞很喜歡這種風格,廣寒殿塌了重建,完全是按照全楚會館建成的。
朱翊鈞這麼做,除了喜歡這種風格之外,還是因為安全,高牆深宅。
“先生,自古七十古來稀,先生之父已經七十有三了,是喜喪,先生節哀。”朱翊鈞寬慰著張居正。
張居正有些驚異的說道:“陛下口諭,朝中出了亂子,是什麼亂子?”
“王崇古。”朱翊鈞言簡意賅的說道:“先生也有預料,先生請假之後,對新政、對新政任事之臣的攻訐如影隨形,這種彈劾本無大事,但這兩年一直被彈劾的王崇古,卻沒有人再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