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2頁)

    而這一次黃子復發明瞭很多的奇物,格物院專門為他的發明創造,召開了一個格物會,邀請翰林院的翰林們,見證大氣的奇蹟。

    朱翊鈞對這個格物會非常感興趣,讓張宏要了一份請帖,前往格物院。

    三月十五,陽光明媚,小皇帝換了身常服,帶著一長串的尾巴,前往格物院,他之所以要前往,是要做一個裁判。

    他清楚的知道,格物院的想法是對的,這是一場賤儒們必輸的辯論,賤儒們的詭辯,顯得那麼的虛弱,因為這儒家從不涉及到的地方,萬物無窮之理的奧妙,當不能崇古的時候,找不到儒家先賢們的論述時,他們顯得那麼的無力和窘迫。

    格物院不同,格物院從設立之初,就是在離經叛道。

    朱翊鈞的車駕在格物院門前,穩穩的停住,朱載堉帶著格物院的一眾奇人,拜見了陛下。

    格物院迫切的需要皇帝的支持,他們只掌握了真理,而以翰林院翰林們為代表的復古派們,掌握了除真理外的一切。

    就是互相攻訐,格物院一個當官的都沒有,天然劣勢。

    但是格物院有靠山,大明最大的靠山,大明唯一的一片天,大明皇帝。

    大明皇帝對格物院的支持是毫無保留的。

    朱翊鈞看到了張嗣文和焦竑,眉頭緊皺了起來,對著身邊的張居正問道:“先生,不讓家裡的孩子走仕途嗎?這怎麼到了格物院來?”

    辛辛苦苦考中了進士,跑到格物院來,當什麼算學博士!

    “回陛下,他喜歡算學,從政的話,有臣這個父親在朝,總是少不得閒言碎語,還是不要入仕途的好,他也不是那塊料兒,這官場,就是龍潭虎穴,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了。”張居正笑著說道。

    張居正知道自己兒子,沒有做官的天賦。

    做官要能忍,他兒子張嗣文,不能忍,甚至是有些執拗,這是官場大忌。

    為了老爹的名聲,張嗣文做官也是不視事兒的官兒,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派遣,還不如到格物院來,研讀算學來的巧妙。

    再說了,這官場是什麼好地方嗎?爾虞我詐,彼此傾軋。

    張嗣文本人還是那種非常執拗的犟驢,入了官場,就只有死的不明不白這一個下場,這和陛下是否庇護無關,張嗣文入了官場,真的會被玩死,還連累張居正這個父親。

    王崇古的兒子王謙,就不是那樣的,王謙那種人天生適合官場,心狠手辣、心思歹毒。

    朱翊鈞看向了黃子復,這一次的格物大會,黃子復就是主人公,此人身材並不高大,甚至有些駝背,一雙手十分的修長,是一雙巧手。

    “你就是黃子復嗎?”朱翊鈞笑著問道。

    “回皇爺爺的話,草民就是黃子復。”黃子復一聽陛下詢問,立刻就跪下回話,站在他面前的是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格物院最大的資助方,雖然看起來格外的和善。

    “起來起來,以後稱臣,既然是格物院的博士,那就不用稱草民了,以後奏對,不用跪禮。”朱翊鈞不是很喜歡人跪,這也是一個特權,有功於大明的臣工,在奏對的時候,都不用跪奏。

    “謝陛下隆恩。”黃子復誠惶誠恐的說道。

    “帶朕去看看吧。”朱翊鈞走進了格物院的大門。

    陽春已至,萬物復甦,春風如同一個心靈手巧的姑娘,纖纖玉手,裁剪著柳葉,隨著風嫋嫋依依的起舞,柳樹成蔭,漫天的柳絮在空中飄飛著。

    春姑娘又裁剪出了杏花、桃花,精心的點綴著這些花骨朵,白如雪,紅如脂,將春天裝點的萬紫千紅。

    朱翊鈞穿過了正門的小廣場,走過了樹蔭,踩著柳絮走進了天一樓內。

    “不是在一樓,而是在三樓嗎?”朱翊鈞疑惑的問著馮保。

    馮保神秘兮兮的說道:“確實是在三樓,因為在三樓才能看得見。”

    翰林院的翰林們也在接駕,當皇帝落座之後,格物會正式開始了。

    而黃子復帶著助手,開始忙活。

    “首先,是民報刊登的壓水機,為了清楚這一原理,我們將玻璃製作了一臺壓水機,好看清楚,水流動的痕跡。”黃子復最先演示的還是壓水機,不過是玻璃製作的。

    黃子復開始演示,隨著他的抽動,水開始在管子內不斷的上升,最終填滿了壓水機的腔室,開始出水,出水是一抽一抽的,不是連續的。

    黃子復的演示清晰而明確,自流水壓水機,不代表著它不用做功,也不是永動機,需要不停的抽動,才能源源不斷的出水,這是很神奇的一幕,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水面升高,而且不落下?

    這是大氣壓強的力量。

    黃子復繼續說道:“民報的壓水機只有一個腔室,而我們將它橫起來,改造成兩個腔室,這樣活塞在往復的時候,兩頭可以抽取空氣或者水。”

    這一次黃子復拿出的是一個往復式的抽水機,黃子復握著柄,開始搖動飛輪,飛輪帶動了曲柄,曲柄帶動活塞,而兩個腔室都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活塞往復,帶動著兩個進水口和出水口的閥門,交替打開,將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倍。

    而這次的出水變成了連續的。

    孫繼皋猛地站了起來,盯著那個完全玻璃製作而成,內部的結構清晰而明朗,確實是一個生民好物,而且只要有個動力,就能源源不斷的抽水,這個動力,可以是人力,畜力,也可以是火力。

    關鍵是黃子復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生產工具的改變,可以把效率提高。

    這就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恐怖效應,對欲速則不達、對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這些儒家根深蒂固的道理,產生了極強的衝擊。

    而孫繼皋面對這鐵一般的事實,居然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黃博士,真的是一雙巧手。”朱翊鈞看著這東西忍不住的讚歎道。

    黃子復俯首說道:“謝陛下盛讚。”

    朱翊鈞、朱載堉、黃子復、程大位等人,都看向了翰林院的翰林們,一個個面色慘白,是更加高效,還是復古守舊,不肯做出任何改變呢?

    黃子復和朱載堉拿來了玻璃管,這個玻璃管大約三尺長,而另外一個玻璃器皿裡放滿了水銀。

    朱載堉在玻璃管中,導入了足量的水銀,而後用手摁住了玻璃管,將其深入了水銀之中,而後鬆開手,水銀下降了一段後,停止了下滑,水銀的高度為二尺二寸八分。

    在玻璃管的上端,有一個很明顯的空腔,那個空腔裡,顯然不是空氣,而是什麼都沒有。

    “我們發現,這個水銀高度和玻璃管的粗細無關。”朱載堉拿出了一根更粗了一些的管子,再次開始了實驗,水銀高度仍然是二尺二寸八分。

    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按照一般的認定,

    “後來,我們實驗了水,我們之前已經發現了壓水機,無論如何都壓不出超過了三丈的水,我們製作了一個超過了三丈高的管子,就在窗外。”朱載堉示意所有人看向窗外。

    一個玻璃管出現在了閣樓之外,為了試驗專門建了一個三丈高的高臺,試驗的方法是相同的,一根高三丈的玻璃管,裡面裝滿了水,扣在水中,玻璃管的頂端出現了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