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3頁)

    可是不招陛下待見,這個事兒就嚴重了,顧憲成急的腦門冒汗。

    而另外一個學子,看著榜單,吐了口濁氣,看著焦竑的眼神複雜至極,他走到了焦竑身旁說道:“你贏了。”

    此人名叫馮夢禎,是會試第二,會試第一的會元是焦竑,而不是他馮夢禎,大家都是南衙學子,馮夢禎其實知道顧憲成的實力,可是考試這種事,就是有輸有贏,第一就是第一,會元就是會元。

    馮夢禎思索了一下,露出了一個釋然的笑容說道:“本該是你,聽聞你不能考,我還以為能僥倖得勝。”

    馮夢禎和焦竑在南衙地面,文鬥了幾次,處處落在下風,這考不過焦竑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

    焦竑罵人和寫文章的水平,那是經過諫言的,那張嘴,可得罪了不少人。

    在學子們張榜的時候,一道奏疏在朝中掀起了千層浪來,由戶部給事中光懋領銜,十二名御史聯名上奏,反對一條鞭法,而且理由充分,在經過了數日觀察後,各大雜報開始討論一條鞭法的利弊來。

    這裡面只有一份雜報例外,那就是民報。

    民報的半月刊根本沒有報一條鞭法,還是集中報道了關於壓水機的工作原理,並且京中安排了十數臺壓水機,開始了出水,讓京師百姓用上了方便水,還報道了下關於朱載堉蒸汽輪機在毛呢官廠的應用。

    蒸汽輪機並沒有首先用在提水事兒上,放在毛呢廠,主要是為了方便度數旁通,改進蒸汽輪機。

    民報的報道中以一種極為可惜的語氣,描述了第一臺蒸汽輪機落地的艱難,第一天就炸了。

    朱載堉的第一臺蒸汽輪機發生了爆炸,是鍋爐,有一臺鍋的安全閥超重了,安裝中沒有發現,結果發生了爆炸,導致了整個蒸汽輪機無法工作,要修好要到三月中旬了。

    民報對蒸汽輪機持有悲觀態度,不是蒸汽輪機有問題,是大明的問題,眼下的材料很難讓其高速、穩定的運轉,想要使用蒸汽輪機,需要高壓高溫和高速的蒸汽環境,對所有的部件,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鍋爐炸了只是第一步而已。

    蒸汽輪機好,但是大明的材料還不足讓它穩定而持久的運營,而另外一種將水撒入氣缸,冷卻氣缸蒸汽製造真空,進而實現曲柄往復式的結構,出現在了民報的報刊上。

    民報發的也只是個暢想,因為民報沒有那麼多的鐵料去製作這個東西。

    大明缺煤也缺鐵,想辦,只能朝廷來辦。

    朱翊鈞讓朱載堉也看看往復式蒸汽機是否可行,他自己則是到了彝倫堂,準備接下來的辯論賽,或者說他要宣見由光懋領頭組建的反對新政的諸多臣子。

    這股風力輿論很大,大到朱翊鈞不得不正面回應的地步,為此朱翊鈞專門召集了在京的各大雜報們的筆正一起來看。

    但凡是這些個筆正掐頭去尾,斷章取義,朱翊鈞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定要取了賤儒的狗頭,告訴他曲解皇帝的話是讖緯,是謀逆大罪。

    朱翊鈞摸出了鄭王表,看了下時間,按照小時辰計,現在到了上午九點,辯論賽要開始了。

    “陛下,臣給陛下準備了一些文牘,供陛下取用。”馮保和張宏兩個人,捧著兩卷書,這都是內書房收集到的雜報的觀點,並且根據所行新法的檔案整理出來的一份小抄,這次畢竟是皇帝陛下在宮外面見臣子,這是萬萬不能玩砸的。

    “不用。”朱翊鈞嘴上說的不用,還是把兩卷書抄在了手裡。

    萬一自己有記錯的地方,豈不是當眾出醜?

    皇帝若是當眾出醜,那不是皇帝的錯,是臣子的錯,臣子導致陛下出醜,那得用自己的命贖罪。

    所以侯於趙天天被人罵是有原因的,不是侯於趙一封奏疏入朝,張居正也不會定下初三常朝的制度了。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一聽到太監們吊著嗓子喊陛下駕到,就開始跪地行禮。

    朱翊鈞打量著廷臣、朝臣、諸多筆正和大明若干學子,笑著擺了擺手說道:“平身,坐坐。”

    這次不是朝議,氛圍比較輕鬆,所有人都有坐位,而朱翊鈞坐在寶座上,寶座前有個帶擋板的桌子,朱翊鈞將兩卷書放到了桌上,這是他的公開小抄。

    “給事中光懋,爾奏疏入朝,諸雜報沸議,朕看了爾奏疏,也看了雜報議論,深以為然。”朱翊鈞首先肯定了光懋的這份奏疏,不是賤儒古墓派,而是一種基於矛盾說的基礎上的一份奏疏。

    這本奏疏很有價值,有價值,才讓朱翊鈞如此大動干戈的親自出面回應。

    “臣謝陛下讚譽。”光懋再次謝恩,陛下的肯定讓他鬆了口氣,攻訐一條鞭法、等同於攻訐大明新政,等同於攻訐太傅張居正,但是事涉國朝社稷之重,光懋不得不上這道奏疏。

    “先說第一事,我大明貧銀,而一條鞭法的核心是銀兩,所以光懋這本奏疏的出發點,就是以大明貧銀而論,這個出發點極好,這也是先生至今不肯完全推廣一條鞭法的緣故。”朱翊鈞十分讚賞光懋這種態度。

    賤儒們最喜歡說的就是大明物華天寶無所不有,不用取諸他人可自足,這是在天朝上國的敘事體系裡,必備的話術,比如有外藩獻方物入朝,這些個賤儒就會說這句話。

    而光懋的這本奏疏,開頭就說,大明沒有銀子,必要取諸於外番,這就導致了一個必然,仰賴白銀流入,受制於人。

    “光懋,不用白銀,用寶鈔?”朱翊鈞笑著問道:“寶鈔擦腚都嫌它髒腚,不用銀銅,不用鈔法,難不成,我大明不用錢嗎?”

    “自然是要用錢的。”光懋嘆了口氣說道。

    “嗯,這就是了,要用錢,但是大明既無銅也無銀,用鐵錢寶鈔,又要說朝廷苛責小民,聚斂興利了。”朱翊鈞看似在詢問光懋,其實也是對著所有筆正說這番話。

    大明要用錢,大明處於一種普遍的錢荒狀態,連鹽引都能當錢用,這就是大明的現狀。

    大明要用錢,只能訴諸於海外了。

    朱翊鈞和光懋達成了第一個共識,大明要用錢,而且只能是白銀或者銅錢,所以前戶科都給事中王希元才去了雲南採銅。

    他笑著問道:“所以,光懋以為,該如何是好呢?光懋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大明貧銀,必然受制於人,該怎麼辦呢?”

    光懋思前想後,眉頭緊蹙,最後試探性的說道:“倭國多銀,要不把倭國打下來,這樣的話,就不缺銀子了。”

    光懋被陛下的組合拳打的有點蒙,白銀受制於人,把倭國拿下來,不就解決了受制於人的問題嗎?

    這個邏輯如此的合理。

    光懋不是賤儒,他對一條鞭法的反對,是有理有據的,是憂慮國朝的,總結來說,是忠君體國的。

    “嗯!好主意!”譚綸聽聞,立刻一拍手說道:“好好好,我覺得可以,大明水師,磨劍數載,眼下倭國拿不下,這琉球也是可以的。”

    “真是一個好主意!”

    明朝反對一條鞭法的人,很多,張居正本人也是反對者之一,沒有最好的政令,只有適合當下環境,比較適用的政令。既要也要還要,就是既丟也丟還丟。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