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2頁)
大明或者中原王朝對於可耕種土地的熱忱是極為狂熱的。
這種執念一旦被打開,戰爭就會接踵而來,整個大明朝堂都會變成最狂熱的戰爭販子,因為土地就是生存空間,土地就是一切。
其實大明已經征服了視野之內,所有能耕種的地方,甚至把不適合耕種的地方,都已經改造的可以耕種了。
中原王朝的歷史,說複雜那真的複雜,說簡單,其實一句就可以總結,那就是可耕種土地的擴張史。
擴張的核心驅動力,就是耕種土地。
一般認為,出關之後,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就無法耕種了,天氣嚴寒會縮短無霜期,無霜期的時間太短,連一季都無法收穫,對於大明而言,這樣的土地是完全的負資產,是沒有興趣動動身子索取的。
但是腐殖層的形成代表著遼東以北的無霜期,是可以耕種的,只要無霜期一百天以上,那就是值得佔領的,如果雨水充足,在一尺二寸以上,那就必須要佔領了。
黑乎乎的土地不種地,那不是作孽是什麼!
李成梁察覺到了不對勁兒,很不對勁兒,禮部尚書萬士和這個最大的鴿派,都變得面目猙獰了起來。
“陛下,臣在大寧衛的時候,聽戚帥說,全寧衛就有一片這樣的黑土地,就在大鮮卑山的山口,如果能夠拿下全寧衛,就可以試著耕種了。”譚綸提到了自己在大寧衛的見聞,出了青龍堡,進逼全寧衛,讓喀爾喀五部撤軍的時候,李如松就看到了那草長鶯飛的黑土地,還當個奇聞,說給了譚綸聽。
土地的黑色,主要是因為腐殖。
土蠻汗,又多了一個不得不死的理由。
“第三種禮物是,鐵渾甲,由人參鐵打造而成!”李成梁的第三種禮物,就是呈送了一件鐵渾甲。
譚綸走到了鐵渾甲之前,敲了敲,頗為肯定,就是人參鐵打造的,鐵料中的雜質,會讓鐵的性質發生改變,除去雜質是一種漫長而困難的工藝,千錘百煉,其實砸的就是雜質。
雜質較少的就被叫做人參鐵,極其稀有,譚綸確定這玩意兒就是人參鐵。
李成梁俯首說道:“這是東寧衛的人參鐵,在南芬山可以露天開採,那裡和建州衛緊鄰,長期兵荒馬亂,攻伐不斷。”
李成梁獻寶也有他的目的,最開始的皮貨是展示的是動物資源,而黑土展示的土地資源,現在的人參鐵,則是礦產資源,展示的全都是遼東的自然稟賦,李成梁的目的是鼓譟戰爭。
皮貨在大鮮卑山之中,被土蠻汗佔據了必經之路,黑土地在吉林。
洪武年間大明軍征戰至吉林,到了永樂年間又在吉林建造了吉林船廠,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興文匽武的大勢所趨,奴兒干都司最終棄置了。
吉林這個地名本身叫雞林,是洪武年間指揮使莊德路經此地,看到了樹林裡有一大堆的錦雞,故此得名,後來改名吉林。
吉林船廠在永樂年間造船,運糧開邊,成祖皇帝崩,仁宗罷吉林船廠,宣德年間再發匠卒數千設吉林造船廠,宣宗崩,正統年間吉林船廠徹底棄置,再無人提及。
就連這屬於大明的東寧衛人參鐵,也不太安穩,因為對面就是建州這幫建奴的騷擾,這可是露天的人參鐵礦,佔了鐵礦,就有了軍械,建奴怎麼可能不騷擾劫掠。
李成梁就是在鼓譟戰爭,皇帝想要得到這些,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動進攻,才能獲得這些。
朱翊鈞聽的懂李成梁在說什麼,笑著說道:“李帥有恭順之心,遲早都是大明的。今日大宴賜席,李帥在京師過了年再回去便是。”
“臣遵旨。”李成梁很確信皇帝聽懂了他的問題和試探,他進京後最大的感覺就是,這個小皇帝,他真的不好糊弄。
朱翊鈞在李成梁離開後,並沒有讓張居正離開,而是和張居正溝通了禁聚徒講學和南衙追欠之事。
“戚帥在遼東大捷的消息傳到了南衙之後,追欠的事兒,便有了巨大的進展,根據土地持有的數量,田畝數在七百頃以上的豪奢戶,均攤了這筆追欠。”
七百頃,等於七萬畝田,這是權豪中的權豪。
稽稅的成本是極為高昂的,問小民苛責,根本收不到幾釐的稅,催繳票催繳的人力物力,都需要錢,而南衙、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共計欠了234萬兩白銀的稅賦,除去稽稅成本,運抵京師的將會有193萬兩。
這這筆錢,會有78萬兩白銀,對京杭運河進行疏浚鞏固。
正如萬士和說的那樣,漕糧不再河運,而是海運,不代表著京杭運河這條大明的大動脈停止了跳動,相反,它會變的更加繁榮。
漕糧的運送入京,會十分耽誤河運的運力,漕糧過道,商舶通通避讓,一年就要搞兩次,這對,嚴重影響了大明運河兩岸的生產和生活。
海運,就是大明朝的一次嘗試,這一次是張居正當國,哪怕是船全翻了,也要繼續改良船隻,繼續進行下去。
至於聚徒講學這件事,張居正認為,藉著所謂言路通暢,天下大治的名義,放任那些搖唇鼓舌之徒,放任奸猾之輩,肆意詆譭朝廷,而不加約束,終究會自食惡果。
聖賢以經術垂訓,國家以經術作人。
不用朝廷官式講學,群聚徒黨,及號招他方遊食無行之徒,空譚廢業,一定會開請託之路,姑息之弊必然蔚然成風,各地的提學官,要聽吏部、都察院考察奏黜;各地按察司、巡按御史也要劾奏;遊士人等,聚徒講學,許各撫、按衙門訪拿解發。
這已經是非常嚴厲的政策了,整飭學政,張居正是非常認真的在辦這件事。
“金銀錢,先生說要在年底之前,這眼看著就年底了,是否已經造好了?”朱翊鈞問起了金銀幣的製作。
得到了大明金銀皇家工藝的加持,寶源局的御製銀幣正在如火如荼的改良著工藝。
大明皇家工藝,可以將金絲拉到一釐(0.314毫米)的精度,而且是分毫不差,朱翊鈞帶的金絲翼善冠就是這種工藝,皇宮的工藝是軋拉,而寶源局的工藝是鑄造,鑄造出來的銀錢,實在是太多孔洞了,是無法滿足大明朝的錢幣需求的。
李成梁下了朝,第二天就出現在了會同館驛,開始代表了遼東跟布延開始談判。
土蠻汗仍然存在一種幻想,那就是遼東的李成梁部,和他們土蠻的屬性是一致的,都是山大王,是可以溝通的,是可以和大明西北方向一樣,晉黨和俺答汗沆瀣一氣,而遼東和土蠻蛇鼠一窩,大家好說好商量,一起坑朝廷的錢。
這也是朝廷的看法,朝廷對遼東的局勢,處置時,都是非常謹慎。
土蠻、朝廷都認為李成梁具備了藩鎮化的基礎,但是從來沒問過李成梁的想法,問遼東軍兵百姓的想法,遼東是大明的遼東,萬曆三年十二月的時候,這是一個事實,李成梁只是大家都認可的能帶著遼東軍兵打勝仗,保護遼東百姓耕地的大明將軍。
這種執念一旦被打開,戰爭就會接踵而來,整個大明朝堂都會變成最狂熱的戰爭販子,因為土地就是生存空間,土地就是一切。
其實大明已經征服了視野之內,所有能耕種的地方,甚至把不適合耕種的地方,都已經改造的可以耕種了。
中原王朝的歷史,說複雜那真的複雜,說簡單,其實一句就可以總結,那就是可耕種土地的擴張史。
擴張的核心驅動力,就是耕種土地。
一般認為,出關之後,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就無法耕種了,天氣嚴寒會縮短無霜期,無霜期的時間太短,連一季都無法收穫,對於大明而言,這樣的土地是完全的負資產,是沒有興趣動動身子索取的。
但是腐殖層的形成代表著遼東以北的無霜期,是可以耕種的,只要無霜期一百天以上,那就是值得佔領的,如果雨水充足,在一尺二寸以上,那就必須要佔領了。
黑乎乎的土地不種地,那不是作孽是什麼!
李成梁察覺到了不對勁兒,很不對勁兒,禮部尚書萬士和這個最大的鴿派,都變得面目猙獰了起來。
“陛下,臣在大寧衛的時候,聽戚帥說,全寧衛就有一片這樣的黑土地,就在大鮮卑山的山口,如果能夠拿下全寧衛,就可以試著耕種了。”譚綸提到了自己在大寧衛的見聞,出了青龍堡,進逼全寧衛,讓喀爾喀五部撤軍的時候,李如松就看到了那草長鶯飛的黑土地,還當個奇聞,說給了譚綸聽。
土地的黑色,主要是因為腐殖。
土蠻汗,又多了一個不得不死的理由。
“第三種禮物是,鐵渾甲,由人參鐵打造而成!”李成梁的第三種禮物,就是呈送了一件鐵渾甲。
譚綸走到了鐵渾甲之前,敲了敲,頗為肯定,就是人參鐵打造的,鐵料中的雜質,會讓鐵的性質發生改變,除去雜質是一種漫長而困難的工藝,千錘百煉,其實砸的就是雜質。
雜質較少的就被叫做人參鐵,極其稀有,譚綸確定這玩意兒就是人參鐵。
李成梁俯首說道:“這是東寧衛的人參鐵,在南芬山可以露天開採,那裡和建州衛緊鄰,長期兵荒馬亂,攻伐不斷。”
李成梁獻寶也有他的目的,最開始的皮貨是展示的是動物資源,而黑土展示的土地資源,現在的人參鐵,則是礦產資源,展示的全都是遼東的自然稟賦,李成梁的目的是鼓譟戰爭。
皮貨在大鮮卑山之中,被土蠻汗佔據了必經之路,黑土地在吉林。
洪武年間大明軍征戰至吉林,到了永樂年間又在吉林建造了吉林船廠,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興文匽武的大勢所趨,奴兒干都司最終棄置了。
吉林這個地名本身叫雞林,是洪武年間指揮使莊德路經此地,看到了樹林裡有一大堆的錦雞,故此得名,後來改名吉林。
吉林船廠在永樂年間造船,運糧開邊,成祖皇帝崩,仁宗罷吉林船廠,宣德年間再發匠卒數千設吉林造船廠,宣宗崩,正統年間吉林船廠徹底棄置,再無人提及。
就連這屬於大明的東寧衛人參鐵,也不太安穩,因為對面就是建州這幫建奴的騷擾,這可是露天的人參鐵礦,佔了鐵礦,就有了軍械,建奴怎麼可能不騷擾劫掠。
李成梁就是在鼓譟戰爭,皇帝想要得到這些,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動進攻,才能獲得這些。
朱翊鈞聽的懂李成梁在說什麼,笑著說道:“李帥有恭順之心,遲早都是大明的。今日大宴賜席,李帥在京師過了年再回去便是。”
“臣遵旨。”李成梁很確信皇帝聽懂了他的問題和試探,他進京後最大的感覺就是,這個小皇帝,他真的不好糊弄。
朱翊鈞在李成梁離開後,並沒有讓張居正離開,而是和張居正溝通了禁聚徒講學和南衙追欠之事。
“戚帥在遼東大捷的消息傳到了南衙之後,追欠的事兒,便有了巨大的進展,根據土地持有的數量,田畝數在七百頃以上的豪奢戶,均攤了這筆追欠。”
七百頃,等於七萬畝田,這是權豪中的權豪。
稽稅的成本是極為高昂的,問小民苛責,根本收不到幾釐的稅,催繳票催繳的人力物力,都需要錢,而南衙、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共計欠了234萬兩白銀的稅賦,除去稽稅成本,運抵京師的將會有193萬兩。
這這筆錢,會有78萬兩白銀,對京杭運河進行疏浚鞏固。
正如萬士和說的那樣,漕糧不再河運,而是海運,不代表著京杭運河這條大明的大動脈停止了跳動,相反,它會變的更加繁榮。
漕糧的運送入京,會十分耽誤河運的運力,漕糧過道,商舶通通避讓,一年就要搞兩次,這對,嚴重影響了大明運河兩岸的生產和生活。
海運,就是大明朝的一次嘗試,這一次是張居正當國,哪怕是船全翻了,也要繼續改良船隻,繼續進行下去。
至於聚徒講學這件事,張居正認為,藉著所謂言路通暢,天下大治的名義,放任那些搖唇鼓舌之徒,放任奸猾之輩,肆意詆譭朝廷,而不加約束,終究會自食惡果。
聖賢以經術垂訓,國家以經術作人。
不用朝廷官式講學,群聚徒黨,及號招他方遊食無行之徒,空譚廢業,一定會開請託之路,姑息之弊必然蔚然成風,各地的提學官,要聽吏部、都察院考察奏黜;各地按察司、巡按御史也要劾奏;遊士人等,聚徒講學,許各撫、按衙門訪拿解發。
這已經是非常嚴厲的政策了,整飭學政,張居正是非常認真的在辦這件事。
“金銀錢,先生說要在年底之前,這眼看著就年底了,是否已經造好了?”朱翊鈞問起了金銀幣的製作。
得到了大明金銀皇家工藝的加持,寶源局的御製銀幣正在如火如荼的改良著工藝。
大明皇家工藝,可以將金絲拉到一釐(0.314毫米)的精度,而且是分毫不差,朱翊鈞帶的金絲翼善冠就是這種工藝,皇宮的工藝是軋拉,而寶源局的工藝是鑄造,鑄造出來的銀錢,實在是太多孔洞了,是無法滿足大明朝的錢幣需求的。
李成梁下了朝,第二天就出現在了會同館驛,開始代表了遼東跟布延開始談判。
土蠻汗仍然存在一種幻想,那就是遼東的李成梁部,和他們土蠻的屬性是一致的,都是山大王,是可以溝通的,是可以和大明西北方向一樣,晉黨和俺答汗沆瀣一氣,而遼東和土蠻蛇鼠一窩,大家好說好商量,一起坑朝廷的錢。
這也是朝廷的看法,朝廷對遼東的局勢,處置時,都是非常謹慎。
土蠻、朝廷都認為李成梁具備了藩鎮化的基礎,但是從來沒問過李成梁的想法,問遼東軍兵百姓的想法,遼東是大明的遼東,萬曆三年十二月的時候,這是一個事實,李成梁只是大家都認可的能帶著遼東軍兵打勝仗,保護遼東百姓耕地的大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