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2頁)
朱翊鈞走出了屏風,來到了禮部衙門的正堂。
“臣等參見陛下。”群臣見禮。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免禮,大宗伯辛苦了。”
“還是戚帥打得好。”萬士和可不敢領這個功勞,不是戚繼光帶著京營把土蠻汗打疼了,萬士和怎麼能如此底氣十足?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隆慶元年入寇,大明朝廷前往和談的使者,被百般羞辱。
“打得好,也需要談的好。”朱翊鈞笑著說道:“大宗伯,土蠻諸部還是有別的選擇,大宗伯可清楚知道朕說的是什麼。”
“臣知道,臣會處置。”萬士和稍加思忖,俯首說道。
朱翊鈞看著譚綸,往前走了一步,極為鄭重的說道:“大司馬辛苦了,這趟去大寧衛,舟車勞頓。”
“臣就是去透透氣。”譚綸趕忙說道。
“寧遠伯上奏,請侯於趙前往遼東任巡按,做張學顏的佐貳官,大司馬辦事得力,我大明兵部尚書都是大司馬這樣的人,何愁天下難安?”朱翊鈞又往前走了一步,對著張宏說道:“拿來。”
張宏端著一個盤子,上面放著蟒紋對襟鶴氅,這是早就準備好的賜服,馮保上前要取,給譚綸披上,朱翊鈞卻擋開了馮保的手,取了鶴氅,一抖,要給譚綸披上。
譚綸人高馬大,一看這架勢,趕忙跪下。
朱翊鈞給譚綸繫好了大氅,才要扶著譚綸站了起來說道:“大司馬免禮。”
“臣叩謝陛下聖恩。”譚綸再拜謝恩,才慢慢站了起來,蟒紋鶴氅,張居正有三件,但是譚綸這一件可是陛下親自披上的,頂張居正那三件了!
譚綸解決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試探李成梁是否要在藩鎮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眼下大明早已經不是洪武永樂,甚至不是成化年間,西北晉黨倚敵自重,遼東李成梁有了藩鎮化基礎,譚綸作為大司馬,試探李成梁的手段,不顯山不露水,這就是政治餘地。
朝臣再派巡按,李成梁一定不會說什麼,但是背地裡一定會做什麼。
而讓李如松詢問,李成梁也有進退的餘地,李成梁不想再有個文官看著他,就可以不上請侯於趙前往遼東巡按的奏疏,或者換個人,或者乾脆當不知道,那朝廷和遼東就不會撕破臉,維持表面的安定。
沒有一點政治餘地的試探,就是激化大明朝廷和遼東的矛盾,若是搞出一日武裝巡遊這種亂子來,於國朝而言,那真的是俺答汗、土蠻汗、建奴一起看樂子了。
李成梁的選擇是,請忠君體國侯於趙前往遼東巡按。
站在李成梁的角度去想,朝廷有功真的賞,銀錢一釐不缺,還給了世券,李成梁再跟手下說,朝廷待我太薄,我要擁兵自重,手下的軍兵莫不是覺得李大帥在糊弄鬼。
譚綸作為兵部尚書,用帶有極大政治餘地的手段,將試探遼東是否要藩鎮化的這件事,完美的解決。
這就是朱翊鈞要親自給譚綸披上鶴氅的理由。
“國有愛卿,大明之幸。”朱翊鈞的話是真心實意的,一個上陣殺敵的文進士,當兵部尚書,確實合適,大明眼下還有一個文進士也上陣殺敵,那就是殷正茂。
譚綸仍然覺得陛下太過恩厚,多大點事兒?這不是一個兵部尚書該做的嗎?
譚綸俯首說道:“分內之事罷了。”
朱翊鈞的笑容格外的陽光燦爛,他擺了擺手說道:“朕回宮去了。”
小皇帝邁著四平八穩的四方步離開了禮部衙門回宮去了,六部衙門和錦衣衛衙門,都在皇極門外,就在家門口,幾步路的事兒。
萬士和送走了一眾官員後,就去了王崇古的私宅,和王崇古把禮部發生的事兒說了一遍,卻唯獨漏了那句陛下說的:土蠻諸部還是有別的選擇。
萬士和這不是試探,是有些事兒,陛下能說,臣子不能說。
王崇古能聽明白嗎?當然能!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了,這點話音兒還是能聽出來的。
萬士和剛一離開,王謙就從陰影裡走了出來,低聲問道:“父親,放火嗎?不把張四維看在眼皮子底下,怕是要出事。”
“放!”王崇古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
退一萬步講,看在永定毛呢廠賺銀子的份上,王崇古也要放這把火,燒了張四維的家宅,把張四維搞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才安心!
半夜的時候,張四維的家宅突然就走水了,冬天天乾物燥,火勢一起,譙樓(瞭望樓)的校尉,立刻就敲響了銅鑼,火夫們立刻就往火場而去。
但是張四維的家中,已經燒的不能住了。
張四維在京師的家宅不止一處,但是當天晚上,張四維他就搬到了王崇古的家中去了!
張四維太害怕了,他又不是傻子,這次的火災根本不可能是意外,再加上上次毒藥的無頭公案,讓張四維膽戰心驚,而他能倚仗的當然只有自己的《刑部尚書舅舅》了。
而刑部尚書舅舅王崇古,接納了投奔而來的張四維,還非常肯定的說,要查清楚真相,給張四維一個交待!
王崇古是刑部尚書,刑名當然歸他管,但是縱火案實在是太難查了,一把大火,什麼證據都燒乾淨了。
萬曆三年十二月初四,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人入京了,大明前任首輔高拱的車駕出現在了會同館驛,入京來了!
京師內外,一片譁然!
而此時文華殿偏殿內,小皇帝揹著手走來走去,看著張居正非常憤怒的說道:“外官、縣丞、耆老、百姓,都是先生讓朕見的,萬曆元年、萬曆二年,朕都見了,這次,先生怎麼把高拱弄到京師來了!”
“朕不想見他!”
“臣欲重啟刺王殺駕大案。”張居正十分鄭重的說道。
朱翊鈞聽聞眉頭一皺,搖頭說道:“刺王殺駕案已經結束了。”
“先生從楊太宰那裡獲得了考成法的支持,楊太宰也致仕了,考成法已經推行全國了,葛總憲手裡的晉黨也不是一無是處,重啟刺王殺駕案,一旦坐實了高拱真的謀逆,多少高拱門下,都要受到牽連,人心惶惶。”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是先生教朕的道理!”
張居正極為堅持的說道:“這個委屈不能就這麼算了,萬曆元年正月,大明國事糜爛至極,的確不能追查,但是現在不是了,戚帥在大寧衛打出大勝來,趁這個機會,把這個案子徹底查清楚,弄明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這也是陛下說的。”
外官、縣丞、耆老、百姓,都是張居正在安排,朱翊鈞也沒管過,結果張居正搞了一波大的,把高拱拿回京師準備翻一翻舊賬。
朱翊鈞絲毫不肯退讓的說道:“賠本的買賣朕不幹,讓高拱哪來的回哪去就是。”
“刺王殺駕案,臣答應過陛下的。”張居正端著手,也不肯讓。
“先生為什麼不處置徐階?不是這個人不好動嗎?高拱也是同理,只要他不還朝,那就是個政治性死亡的人物,追查有何益處?先生徒勞揹負惡名。”朱翊鈞仍然不同意。
這是張居正當國以來,皇帝和張居正最大的一次分歧,這次的分歧很怪,事主朱翊鈞不肯追究,當初平事的張居正非要翻舊賬。
“東北李成梁現在請命侯於趙前往遼東做巡按,這是眼下最好的時機,陛下,大明克復大寧衛必然有反覆,大鮮卑山(大興安嶺)以東,戰事一旦拖入了僵局,恐怕東北會有變化。”張居正陳述了自己此時發動的理由,這裡只有馮保、張宏,隔牆無耳,張居正選擇了把話說明白。
張居正不能保證,遼東戰局大明會始終優勢,也無法保證李成梁能一直像現在這麼聽話,若是遼東戰事陷入了糜爛和泥潭之中,再想翻舊賬,那就是難如登天。
現在出手,時機恰當,而且還能追查到底,進一步削弱西北的族黨,威懾東北李成梁所部,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不是現在這樣,連派個巡按,都要小心試探。
明年開了春,大明和土蠻汗再次開始了拉鋸戰,再想找到這麼恰當的時機,難如登天。
“臣等參見陛下。”群臣見禮。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免禮,大宗伯辛苦了。”
“還是戚帥打得好。”萬士和可不敢領這個功勞,不是戚繼光帶著京營把土蠻汗打疼了,萬士和怎麼能如此底氣十足?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入寇,隆慶元年入寇,大明朝廷前往和談的使者,被百般羞辱。
“打得好,也需要談的好。”朱翊鈞笑著說道:“大宗伯,土蠻諸部還是有別的選擇,大宗伯可清楚知道朕說的是什麼。”
“臣知道,臣會處置。”萬士和稍加思忖,俯首說道。
朱翊鈞看著譚綸,往前走了一步,極為鄭重的說道:“大司馬辛苦了,這趟去大寧衛,舟車勞頓。”
“臣就是去透透氣。”譚綸趕忙說道。
“寧遠伯上奏,請侯於趙前往遼東任巡按,做張學顏的佐貳官,大司馬辦事得力,我大明兵部尚書都是大司馬這樣的人,何愁天下難安?”朱翊鈞又往前走了一步,對著張宏說道:“拿來。”
張宏端著一個盤子,上面放著蟒紋對襟鶴氅,這是早就準備好的賜服,馮保上前要取,給譚綸披上,朱翊鈞卻擋開了馮保的手,取了鶴氅,一抖,要給譚綸披上。
譚綸人高馬大,一看這架勢,趕忙跪下。
朱翊鈞給譚綸繫好了大氅,才要扶著譚綸站了起來說道:“大司馬免禮。”
“臣叩謝陛下聖恩。”譚綸再拜謝恩,才慢慢站了起來,蟒紋鶴氅,張居正有三件,但是譚綸這一件可是陛下親自披上的,頂張居正那三件了!
譚綸解決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試探李成梁是否要在藩鎮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眼下大明早已經不是洪武永樂,甚至不是成化年間,西北晉黨倚敵自重,遼東李成梁有了藩鎮化基礎,譚綸作為大司馬,試探李成梁的手段,不顯山不露水,這就是政治餘地。
朝臣再派巡按,李成梁一定不會說什麼,但是背地裡一定會做什麼。
而讓李如松詢問,李成梁也有進退的餘地,李成梁不想再有個文官看著他,就可以不上請侯於趙前往遼東巡按的奏疏,或者換個人,或者乾脆當不知道,那朝廷和遼東就不會撕破臉,維持表面的安定。
沒有一點政治餘地的試探,就是激化大明朝廷和遼東的矛盾,若是搞出一日武裝巡遊這種亂子來,於國朝而言,那真的是俺答汗、土蠻汗、建奴一起看樂子了。
李成梁的選擇是,請忠君體國侯於趙前往遼東巡按。
站在李成梁的角度去想,朝廷有功真的賞,銀錢一釐不缺,還給了世券,李成梁再跟手下說,朝廷待我太薄,我要擁兵自重,手下的軍兵莫不是覺得李大帥在糊弄鬼。
譚綸作為兵部尚書,用帶有極大政治餘地的手段,將試探遼東是否要藩鎮化的這件事,完美的解決。
這就是朱翊鈞要親自給譚綸披上鶴氅的理由。
“國有愛卿,大明之幸。”朱翊鈞的話是真心實意的,一個上陣殺敵的文進士,當兵部尚書,確實合適,大明眼下還有一個文進士也上陣殺敵,那就是殷正茂。
譚綸仍然覺得陛下太過恩厚,多大點事兒?這不是一個兵部尚書該做的嗎?
譚綸俯首說道:“分內之事罷了。”
朱翊鈞的笑容格外的陽光燦爛,他擺了擺手說道:“朕回宮去了。”
小皇帝邁著四平八穩的四方步離開了禮部衙門回宮去了,六部衙門和錦衣衛衙門,都在皇極門外,就在家門口,幾步路的事兒。
萬士和送走了一眾官員後,就去了王崇古的私宅,和王崇古把禮部發生的事兒說了一遍,卻唯獨漏了那句陛下說的:土蠻諸部還是有別的選擇。
萬士和這不是試探,是有些事兒,陛下能說,臣子不能說。
王崇古能聽明白嗎?當然能!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了,這點話音兒還是能聽出來的。
萬士和剛一離開,王謙就從陰影裡走了出來,低聲問道:“父親,放火嗎?不把張四維看在眼皮子底下,怕是要出事。”
“放!”王崇古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
退一萬步講,看在永定毛呢廠賺銀子的份上,王崇古也要放這把火,燒了張四維的家宅,把張四維搞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才安心!
半夜的時候,張四維的家宅突然就走水了,冬天天乾物燥,火勢一起,譙樓(瞭望樓)的校尉,立刻就敲響了銅鑼,火夫們立刻就往火場而去。
但是張四維的家中,已經燒的不能住了。
張四維在京師的家宅不止一處,但是當天晚上,張四維他就搬到了王崇古的家中去了!
張四維太害怕了,他又不是傻子,這次的火災根本不可能是意外,再加上上次毒藥的無頭公案,讓張四維膽戰心驚,而他能倚仗的當然只有自己的《刑部尚書舅舅》了。
而刑部尚書舅舅王崇古,接納了投奔而來的張四維,還非常肯定的說,要查清楚真相,給張四維一個交待!
王崇古是刑部尚書,刑名當然歸他管,但是縱火案實在是太難查了,一把大火,什麼證據都燒乾淨了。
萬曆三年十二月初四,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人入京了,大明前任首輔高拱的車駕出現在了會同館驛,入京來了!
京師內外,一片譁然!
而此時文華殿偏殿內,小皇帝揹著手走來走去,看著張居正非常憤怒的說道:“外官、縣丞、耆老、百姓,都是先生讓朕見的,萬曆元年、萬曆二年,朕都見了,這次,先生怎麼把高拱弄到京師來了!”
“朕不想見他!”
“臣欲重啟刺王殺駕大案。”張居正十分鄭重的說道。
朱翊鈞聽聞眉頭一皺,搖頭說道:“刺王殺駕案已經結束了。”
“先生從楊太宰那裡獲得了考成法的支持,楊太宰也致仕了,考成法已經推行全國了,葛總憲手裡的晉黨也不是一無是處,重啟刺王殺駕案,一旦坐實了高拱真的謀逆,多少高拱門下,都要受到牽連,人心惶惶。”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是先生教朕的道理!”
張居正極為堅持的說道:“這個委屈不能就這麼算了,萬曆元年正月,大明國事糜爛至極,的確不能追查,但是現在不是了,戚帥在大寧衛打出大勝來,趁這個機會,把這個案子徹底查清楚,弄明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這也是陛下說的。”
外官、縣丞、耆老、百姓,都是張居正在安排,朱翊鈞也沒管過,結果張居正搞了一波大的,把高拱拿回京師準備翻一翻舊賬。
朱翊鈞絲毫不肯退讓的說道:“賠本的買賣朕不幹,讓高拱哪來的回哪去就是。”
“刺王殺駕案,臣答應過陛下的。”張居正端著手,也不肯讓。
“先生為什麼不處置徐階?不是這個人不好動嗎?高拱也是同理,只要他不還朝,那就是個政治性死亡的人物,追查有何益處?先生徒勞揹負惡名。”朱翊鈞仍然不同意。
這是張居正當國以來,皇帝和張居正最大的一次分歧,這次的分歧很怪,事主朱翊鈞不肯追究,當初平事的張居正非要翻舊賬。
“東北李成梁現在請命侯於趙前往遼東做巡按,這是眼下最好的時機,陛下,大明克復大寧衛必然有反覆,大鮮卑山(大興安嶺)以東,戰事一旦拖入了僵局,恐怕東北會有變化。”張居正陳述了自己此時發動的理由,這裡只有馮保、張宏,隔牆無耳,張居正選擇了把話說明白。
張居正不能保證,遼東戰局大明會始終優勢,也無法保證李成梁能一直像現在這麼聽話,若是遼東戰事陷入了糜爛和泥潭之中,再想翻舊賬,那就是難如登天。
現在出手,時機恰當,而且還能追查到底,進一步削弱西北的族黨,威懾東北李成梁所部,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不是現在這樣,連派個巡按,都要小心試探。
明年開了春,大明和土蠻汗再次開始了拉鋸戰,再想找到這麼恰當的時機,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