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2頁)

 孝宗之後,422萬頃這個嚴重失真的田畝數,一直是大明正賦的標準田冊,而張居正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天下田畝到底有多少,搞清楚天下田畝到底在誰的手裡,田在誰手裡,就問誰徵稅。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張居正在萬曆九年將天下除河南的田畝全部清丈完畢,共計7013976頃,並且成為了後來的收稅底冊,這也是萬曆皇帝能夠胡作非為的底氣。

 把田畝在誰手裡搞清楚,張居正死後,不被清算才是怪事。

 朱翊鈞離開文化殿偏殿的時候,對著身邊的張居正低聲說道:“先生,請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張居正再俯首,向著文淵閣走去,張居正一邊走一邊思考問題,他要考慮考成法的糊名制度的漏洞,要考慮清丈過程中的種種姑息,要考慮土蠻諸部的蠢蠢欲動,要考慮西北族黨會不會和俺答汗真正的走到一起…他要考慮很多很多,先帝將帝國和小皇帝交到他的手裡,他要在還政的那天,將一個鼎盛的大明朝還給陛下。

 而他並沒有注意到,小皇帝在看他。

 而朱翊鈞看著文淵閣那迥異的黑色琉璃瓦,一直看著張居正走進了文淵閣內,小皇帝歪著頭對張宏說道:“張大伴,你說先生到底圖什麼呢?”

 張宏搖了搖頭說道:“陛下這個問題,估計也是廷臣、朝臣、天下勢要豪右、權豪縉紳們心中盤亙不去的問題,先生到底圖什麼呢?”

 “臣嘗思索,只得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

 朱翊鈞平靜的說道:“先生想做諸葛孔明,有些人不想讓他做,沒事,牛鬼蛇神儘管前來,大不了,就把這天下燒的乾乾淨淨便是。”

 在文淵閣內處理帝國政務的張居正猛地打了個哆嗦,看向了文華殿的方向,總覺得剛才一陣心悸。

 “東北戰事再起,西北仍有族黨之虞。”呂調陽將一本奏疏貼上了空白浮票。

 這又是一本彈劾張居正的奏疏,彈劾的內容還是老調重彈的張居正威震主上,只是參加廷議的呂調陽非常清楚,這幫人心裡根本沒數,真的把張居正給彈劾倒臺了,小皇帝當政,局面只會更加糟糕。

 看看之前禮部尚書陸樹聲致仕,小皇帝一句話沒跟陸樹聲說,今天張翰一說致仕,陛下立刻答應,不是張居正從中周旋,怕是張翰現在已經滾蛋回家了。

 張居正滿是玩味的說道:“王崇古當家,張四維就作不了什麼亂。”

 “哦?元輔的意思是,這次張四維遇害,是王崇古乾的?”呂調陽稍微斟酌了一下張居正的話,立刻品出了幾分不同,對於張四維被人下毒,到底是誰下的手,眾說紛紜,高拱的嫌疑最大。

 讓呂調陽意外的是,居然沒人懷疑張居正下的手,這就是張居正最可怕的地方,張居正不用陰謀詭計,就可以大獲全勝。

 “這可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張居正沒有做出正面回應,但是他卻是知道,是王崇古對張四維下手了。

 遊七的人脈很廣,廣到知道到底是誰做這些事,遊七也大約知道了張府那個庖廚,逃亡了四川,但是逃到了哪裡,就完全不知道了。

 呂調陽聽聞也是嗤笑一聲說道:“真的是,狗咬狗一嘴毛,小人傾軋果然是不堪入目。”

 “也不是小人吧,我覺得是張四維的一些行為,惹惱了王司寇,要不然王司寇也不會對自己的親戚下手,那可是他親外甥,他這不是被逼的沒辦法了嗎?”張居正知道到底是什麼行為激怒了王崇古動手。

 張四維買通了他的庖廚,也買通了陛下的庖廚,而這兩個庖廚一個是張居正拋出去的餌料,一個是陛下拋出去的餌料,張居正知道的時候,人都麻了。

 真的是自己教出來的徒弟,手段都是一模一樣的。

 張居正在文淵閣當值,讓人給王崇古送了一份請帖,請王崇古過府一敘,他要和王崇古好好談談。

 王崇古收到了請帖的時候,知道張居正找他到底何事,東北戰事。

 張居正回到全楚會館的時候,王崇古已經早早來到了全楚會館等候,張居正和王崇古互相寒暄了一番後,張居正不再兜兜轉轉,說起了正事:“東北有大仗發生,我不希望西北出現邊釁,能做到嗎?”

 “羊毛官廠這一成的利有多厚,想來王司寇是很清楚了,朝廷不是不許賺錢、發財,銀子嘛,的確是個好東西,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既然王司寇和西北北虜關係密切,這件事辦妥當,朝廷只會恩厚慶賞。”

 羊毛官廠設在京畿,而不是西北,這就是朝廷牽著西北的一條狗鏈子,狗不聽話了,就可以勒緊下,讓北虜知道到底誰才是主,誰才是僕。

 王崇古也沒有猶豫,立刻說道:“元輔既然把話講的這麼透徹,我也把話講明白些,能做到,至少兩年內,不會出問題,兩年後,就不知道了,張四維蠢貨一個。”

 現在西北是吳兌當家了,兩年後的局勢,王崇古如何敢保證?他現在敢保證,是他在西北仍然擁有著絕對的影響力和決策權,所以王崇古才罵張四維蠢,把他弄到京師來,是最愚蠢的一步棋。

 這是第一個共識,大明眼下恢復的元氣,不足以支持大明兩線作戰,東北西北同時開打,對於大明而言,還是負擔實在是太大了,王崇古和張居正達成了第一個共識。

 張居正笑著說道:“兩年後,京營就成了,北虜最好老老實實的,無論打成什麼樣,大明的羊毛官廠,都需要羊毛不是?”

 “沒錯,結果如何,大明都需要羊毛,我只會越賺越多。”王崇古能夠完全聽明白張居正裡的話。

 這是第二個共識,王崇古不挾寇自重,威逼朝廷,那從西北買羊毛的錢,王崇古可以一直賺下去。

 在這兩個共識的前提下,剩下的才好繼續談。

 “但是陛下呢?”王崇古問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皇帝是什麼態度?這才是關鍵的,張居正答應了,陛下不答應,也不能長久。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這得看王司寇了,刺王殺駕案,王司寇有沒有參與其中?若是沒有,陛下翻起舊賬來,不會瓜蔓的,若是王司寇參與其中,那就得看陛下的意思了。陛下總會大婚、親政的。”

 “君臣之間,是相互的,王司寇若是不想當陛下的臣子,大明的臣子,陛下當然威罰,但話說回來,陛下總不會無故傷害元氣大臣,今日廷議,王希元明明已經掌握了張翰的確鑿證據,要不是張翰給臉不要臉,陛下豈會讓我繼續追擊?”

 張翰在廷議上,之所以會那麼的狼狽,可不是張居正威逼過甚,也不是小皇帝薄涼寡恩,已經很給張翰面子,張翰反覆不同意糊名之法,這才有了後面指名道姓的追擊。

 臉都是互相給的,王崇古給陛下面子,陛下怎麼可能無緣無故的傷害臣子?

 “刺王殺駕案裡面沒有我,可是張四維的九族裡有我啊,唉。”王崇古靠在椅背上,頗為絕望的說道:“張四維能做到這些事兒,還不是我這個舅舅給他撐腰,他才能做?”

 “誰的問題就是誰的問題,王司寇多慮了。”張居正還是寬慰了一句。

 張居正看王崇古仍然是極為擔憂,想了想還是開口說道:“陛下這個人其實不復雜,一眼看穿,對大明而言,利大於弊,陛下就會慶賞;弊大於利,陛下就會威罰。這就是陛下心中衡量臣子是否能留用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