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2頁)
之前成國公代祭,都十分的誠敬,禮部也不想說什麼,現在天子親饗,也算是一嘗禮部之夙願。
自從嘉靖二十一年之後,禮部每年上奏都要嘮叨一遍,太廟一年五祭,其他時間就不說了,過年皇帝總要親自過去看看。
結果禮部把嘉靖皇帝給嘮叨煩了,嘉靖四十五年初,老道士親自下旨,罷除過年以外的四次祭祀。
這麼多年,禮部尚書到了萬士和這裡,終於把皇帝請到了太廟祭祀,終嘗夙願。
隆慶元年、二年、五年,高拱和張居正屢次聯名上奏請隆慶皇帝主持太廟祭祀,都不能成。
這不是說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對祖宗沒有恭順之心,全是是因為宮裡還有一處奉先殿,算是老朱家的祠堂。
自洪武三年設,成祖文皇帝朱棣遷都後沿用舊制,太祖認為太廟的四時祭祀,不足以展陳孝敬親人的哀思,又在宮門內柬面建奉先殿,以太廟象徵外朝,奉先殿象徵內朝。
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在宮中奉先殿常祭祀列祖列宗,奉先殿祭祀,那祭祀的是老朱家的祖宗,而不是大明朝的皇帝,所以禮部反覆請求,最終卻不能成行。
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都一個意思,大明朝臣不當人臣,懶得帶著這幫臭魚爛蝦見祖宗。
今年小皇帝肯太廟親饗,也算是肯定了萬曆三年大明朝堂上的朝臣,他們不是臭魚爛蝦。
元輔張居正、次輔呂調陽、大司馬譚綸、大司徒王國光、大將軍戚繼光、總憲海瑞,都是國之肱股之臣,今年還打了勝仗。
總憲葛守禮、刑部王之誥、禮部萬士和、吏部張翰、工部朱衡也都還算是稱職,就以萬士和這個倒數第一,他還有點禮義廉恥之心,做得不對,還想著改,不比之前那個死不悔改陸樹聲強一萬倍?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廷議吧。”
張居正拿著一本奏疏面色驚異的說道:“萬尚書啊,你這個長髮禮是個什麼東西?我讀書也不算少,怎麼就沒聽說過咱們大明還有這個禮法?什麼叫長髮禮?”
張居正表示聞所未聞。
“陛下十二,應該蓄長髮了,所以才要有這個禮節。”萬士和解釋了下什麼叫長髮禮。
“諸位聽說過嗎?”張居正眉頭一皺,察覺到了事情並不簡單,詢問著所有的廷臣。
所有人都搖了搖頭,這玩意兒聽都沒聽說過。
張居正拿著奏疏開始掐算,他把自己讀過的所有國史在腦海裡檢索了一遍,也就找到了一個嘉靖二十七年有告內殿祝文一首,是當時的皇太子之禮,和皇帝也不同。
“不懂。”張居正放棄了檢索,對著萬士和說道:“萬尚書這是祖宗成法嗎?”
萬士和不疾不徐的說道:“正統六年六月初六,英廟日漸長大,以是日長髮告奉先殿,故有此禮。”
群臣像是被施加了大沉默術一樣,一言不發,提誰不好,非要提明英宗的祖宗之法。
朱翊鈞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驚詫不已的問道:“萬尚書,認真的嗎?”
張居正沒怎麼細細看過明英宗實錄,他作為首輔,他要是明英宗實錄看多了,豈不是要奔著三楊僭越神器去了?
王驥作為文官擅殺大將這種爛活兒,張居正作為首輔,他真的整不出來,那也不是人能整出來的大活。
張居正極其委婉的說道:“要不別辦了吧,這禮本就是宮中的禮法,外廷衙門本就不知,萬尚書啊,你看,朝廷大禮,莫重於陛下冠禮和大婚。陛下先前已經在東宮行了冠禮,當時三公掌節冠,輔臣陪列,禮儀極為隆重。”
“今日的長髮之禮,不如冠禮重要。既然已行了更隆重的冠禮,則可忽略這個小禮節,這個長髮禮,是不是可以省略了?再說了先朝又無舊儀可據。”
“還有啊,萬尚書,寓意不大好。”
張居正已經儘量委婉了,當年一共有兩次主少國疑,第一次是正統年間,第二次是萬曆年間,萬士和這是典型的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表現。
拿出英廟的祖宗成法,是不是代表著小皇帝,也要被北虜給俘虜掉?
萬士和肯好好讀書了,但是似乎讀過頭了。
“我自然知曉,可是,今年連鰲山煙火仍然停辦,這不顯得禮部尸位素餐嗎?就找點事做。”萬士和當然清楚寓意不好,他的意思就是沒活兒硬要整一點活兒出來,要不然顯得禮部整天啥都不幹。
其實禮部繞了這麼個大圈子,找了一個誰都沒聽說過的禮節,說到底還是想辦煙火會,熱鬧熱鬧,高興高興,去去晦氣。
萬士和接著說道:“小辦一下,行不行,沒錢的話,咱們可以省著點,又不是說非要大操大辦,禮部也就是想熱鬧熱鬧,遷安伯、寧遠伯接連對土蠻、建奴兩次大勝,稍加操辦,也好彰顯陛下威嚴,國家慶典。”
王國光見萬士和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也是斟酌了一番開口說道:“要多少?”
萬士和趕忙說道:“一萬兩銀子,沒有恩賞,也沒有其他,另外準民間百姓參與其間,也算是個與民同樂的壯舉了,大司徒你說呢?”
“那倒是不算多。”王國光想了想說道:“如果只是一萬兩銀子,未嘗不可。”
不辦煙火會是嫌花銷大,禮部說一萬兩銀子,這點錢,戶部還是有的。
“萬尚書此言,倒是可以。”張居正斟酌了一番,還是覺得簡單辦一下的好,讓百姓也參與進來,就當是廟會集市了。
王之誥想了想說道:“刑部這塊沒什麼疑慮,力求不會在煙火會上出現紕漏和差錯,也合該慶典一下。”
張居正思慮了一下後,寫好了浮票,送到了御前。
朱翊鈞也沒反對,他反對的是一次十幾萬的煙火會,要是隻要一萬兩銀子,大家都開心一下,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萬尚書不得了,現在都學會迂迴了?”他蓋下了大印,察覺到了關鍵,也是頗為感慨的說道。
萬士和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說是什麼長髮禮,不過是迂迴一二,舊事重提,上元節燈會,年年罷停。
萬士和說要掀屋頂,所有人都不同意,萬士和說要開窗戶,大家都覺得,也不是不可以。
有進步,當然要誇獎。
“臣謹遵聖誨,手不釋卷。”萬士和趕忙起身俯首說道。
“行吧。”朱翊鈞算是準了這小鰲山煙火的奏疏,朝廷出一萬兩銀子操辦煙火秀,拋磚引玉,而後百姓皆可參與其中,具體這煙火會能持續多久,還得看百姓們的參與程度,而在煙火會之後,還有三日的廟會。
這也算是把這件事正式確立了下來,辦,但只辦一點點。
四川巡按御史孫代彈劾四川總兵官郭成、劉顯、劉綎,平定都掌蠻時,募健兒三百,冒領軍餉九百兩銀子,但是孫代也說了,平都掌蠻有軍功,還是不要責罰為宜,就是有這麼個事兒,朝廷需要知曉。
自從嘉靖二十一年之後,禮部每年上奏都要嘮叨一遍,太廟一年五祭,其他時間就不說了,過年皇帝總要親自過去看看。
結果禮部把嘉靖皇帝給嘮叨煩了,嘉靖四十五年初,老道士親自下旨,罷除過年以外的四次祭祀。
這麼多年,禮部尚書到了萬士和這裡,終於把皇帝請到了太廟祭祀,終嘗夙願。
隆慶元年、二年、五年,高拱和張居正屢次聯名上奏請隆慶皇帝主持太廟祭祀,都不能成。
這不是說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對祖宗沒有恭順之心,全是是因為宮裡還有一處奉先殿,算是老朱家的祠堂。
自洪武三年設,成祖文皇帝朱棣遷都後沿用舊制,太祖認為太廟的四時祭祀,不足以展陳孝敬親人的哀思,又在宮門內柬面建奉先殿,以太廟象徵外朝,奉先殿象徵內朝。
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在宮中奉先殿常祭祀列祖列宗,奉先殿祭祀,那祭祀的是老朱家的祖宗,而不是大明朝的皇帝,所以禮部反覆請求,最終卻不能成行。
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都一個意思,大明朝臣不當人臣,懶得帶著這幫臭魚爛蝦見祖宗。
今年小皇帝肯太廟親饗,也算是肯定了萬曆三年大明朝堂上的朝臣,他們不是臭魚爛蝦。
元輔張居正、次輔呂調陽、大司馬譚綸、大司徒王國光、大將軍戚繼光、總憲海瑞,都是國之肱股之臣,今年還打了勝仗。
總憲葛守禮、刑部王之誥、禮部萬士和、吏部張翰、工部朱衡也都還算是稱職,就以萬士和這個倒數第一,他還有點禮義廉恥之心,做得不對,還想著改,不比之前那個死不悔改陸樹聲強一萬倍?
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廷議吧。”
張居正拿著一本奏疏面色驚異的說道:“萬尚書啊,你這個長髮禮是個什麼東西?我讀書也不算少,怎麼就沒聽說過咱們大明還有這個禮法?什麼叫長髮禮?”
張居正表示聞所未聞。
“陛下十二,應該蓄長髮了,所以才要有這個禮節。”萬士和解釋了下什麼叫長髮禮。
“諸位聽說過嗎?”張居正眉頭一皺,察覺到了事情並不簡單,詢問著所有的廷臣。
所有人都搖了搖頭,這玩意兒聽都沒聽說過。
張居正拿著奏疏開始掐算,他把自己讀過的所有國史在腦海裡檢索了一遍,也就找到了一個嘉靖二十七年有告內殿祝文一首,是當時的皇太子之禮,和皇帝也不同。
“不懂。”張居正放棄了檢索,對著萬士和說道:“萬尚書這是祖宗成法嗎?”
萬士和不疾不徐的說道:“正統六年六月初六,英廟日漸長大,以是日長髮告奉先殿,故有此禮。”
群臣像是被施加了大沉默術一樣,一言不發,提誰不好,非要提明英宗的祖宗之法。
朱翊鈞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驚詫不已的問道:“萬尚書,認真的嗎?”
張居正沒怎麼細細看過明英宗實錄,他作為首輔,他要是明英宗實錄看多了,豈不是要奔著三楊僭越神器去了?
王驥作為文官擅殺大將這種爛活兒,張居正作為首輔,他真的整不出來,那也不是人能整出來的大活。
張居正極其委婉的說道:“要不別辦了吧,這禮本就是宮中的禮法,外廷衙門本就不知,萬尚書啊,你看,朝廷大禮,莫重於陛下冠禮和大婚。陛下先前已經在東宮行了冠禮,當時三公掌節冠,輔臣陪列,禮儀極為隆重。”
“今日的長髮之禮,不如冠禮重要。既然已行了更隆重的冠禮,則可忽略這個小禮節,這個長髮禮,是不是可以省略了?再說了先朝又無舊儀可據。”
“還有啊,萬尚書,寓意不大好。”
張居正已經儘量委婉了,當年一共有兩次主少國疑,第一次是正統年間,第二次是萬曆年間,萬士和這是典型的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表現。
拿出英廟的祖宗成法,是不是代表著小皇帝,也要被北虜給俘虜掉?
萬士和肯好好讀書了,但是似乎讀過頭了。
“我自然知曉,可是,今年連鰲山煙火仍然停辦,這不顯得禮部尸位素餐嗎?就找點事做。”萬士和當然清楚寓意不好,他的意思就是沒活兒硬要整一點活兒出來,要不然顯得禮部整天啥都不幹。
其實禮部繞了這麼個大圈子,找了一個誰都沒聽說過的禮節,說到底還是想辦煙火會,熱鬧熱鬧,高興高興,去去晦氣。
萬士和接著說道:“小辦一下,行不行,沒錢的話,咱們可以省著點,又不是說非要大操大辦,禮部也就是想熱鬧熱鬧,遷安伯、寧遠伯接連對土蠻、建奴兩次大勝,稍加操辦,也好彰顯陛下威嚴,國家慶典。”
王國光見萬士和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也是斟酌了一番開口說道:“要多少?”
萬士和趕忙說道:“一萬兩銀子,沒有恩賞,也沒有其他,另外準民間百姓參與其間,也算是個與民同樂的壯舉了,大司徒你說呢?”
“那倒是不算多。”王國光想了想說道:“如果只是一萬兩銀子,未嘗不可。”
不辦煙火會是嫌花銷大,禮部說一萬兩銀子,這點錢,戶部還是有的。
“萬尚書此言,倒是可以。”張居正斟酌了一番,還是覺得簡單辦一下的好,讓百姓也參與進來,就當是廟會集市了。
王之誥想了想說道:“刑部這塊沒什麼疑慮,力求不會在煙火會上出現紕漏和差錯,也合該慶典一下。”
張居正思慮了一下後,寫好了浮票,送到了御前。
朱翊鈞也沒反對,他反對的是一次十幾萬的煙火會,要是隻要一萬兩銀子,大家都開心一下,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萬尚書不得了,現在都學會迂迴了?”他蓋下了大印,察覺到了關鍵,也是頗為感慨的說道。
萬士和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說是什麼長髮禮,不過是迂迴一二,舊事重提,上元節燈會,年年罷停。
萬士和說要掀屋頂,所有人都不同意,萬士和說要開窗戶,大家都覺得,也不是不可以。
有進步,當然要誇獎。
“臣謹遵聖誨,手不釋卷。”萬士和趕忙起身俯首說道。
“行吧。”朱翊鈞算是準了這小鰲山煙火的奏疏,朝廷出一萬兩銀子操辦煙火秀,拋磚引玉,而後百姓皆可參與其中,具體這煙火會能持續多久,還得看百姓們的參與程度,而在煙火會之後,還有三日的廟會。
這也算是把這件事正式確立了下來,辦,但只辦一點點。
四川巡按御史孫代彈劾四川總兵官郭成、劉顯、劉綎,平定都掌蠻時,募健兒三百,冒領軍餉九百兩銀子,但是孫代也說了,平都掌蠻有軍功,還是不要責罰為宜,就是有這麼個事兒,朝廷需要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