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著當皇帝?沒門!(第2頁)

    親王府應該有樂工二十七戶,一體裁撤。

    “藩王體尊,恩恤太薄。”鄭嶽不覺有異常。

    朱翊鈞點頭說道:“你這奏疏裡,除了樂戶,還有房屋等項一概停給、身後墳價概從停給、郡王故絕不準襲封,如此種種十七條,朕都看過了。”

    鄭嶽趕忙俯首說道:“必考求國體,審察人情,上不虧展親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劑虛之術。”

    “臣誠知國家財用大虧,可是這宗藩乃是朝廷藩籬,做事理應審查人情,若能上不虧展親睦族的仁德,下不失酌盈劑虛的計較,為德茲之計。”

    “臣細心選了十七條,這十七條花的不多,卻能體現朝廷的恩厚。”

    朱翊鈞看著鄭嶽的眼神有些奇怪,彷彿鄭嶽才是個孩子,朱翊鈞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

    “上不虧展親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劑虛之術。兩全,兩全,這天底下哪有兩全之事。”朱翊鈞稍微掐算了一番說道:“朕就說這房屋等項一概停給吧。”

    “正德八年封榮王,營建王府八百間,民役、米粱、木架、磚石等物折算,共計折銀四十二萬,嘉靖四十年,景王封藩,王府營建,折銀四十四萬。”

    “一個郡王府是每位蓋府屋共四十六間,前門樓、中門樓、前廳房、廂房、後廳房、廚房、庫房、米倉、馬房等,就要兩萬銀子,愛卿啊,你知道大明郡王有多少嗎?”

    “一個郡王府就兩萬兩銀子,洪武至今一共有218位郡王,愛卿啊,這就是四百三十六萬銀子。”

    鄭嶽打了個哆嗦,他提了十七條,就這一條造房子,就要拿去四百萬銀子,十七條都施行,那還不要了大明朝的命?

    “就按愛卿所言,親親之誼篤矣,下章戶部。”朱翊鈞拿起了大印就要蓋章。

    嚇得鄭嶽猛地打了個哆嗦俯首說道:“陛下,陛下,稍待,此事仍需從長計議。”

    “這不是愛卿上奏來說?就這麼辦。”朱翊鈞手中的印緩緩往下按。

    鄭嶽魂都要被嚇飛了,立刻跪到了地上,大聲的說道:“臣愚鈍,未能釐清倉皇上奏,臣有罪。”

    朱翊鈞這才停下,他還以為鄭嶽膽子有多大,結果他還沒怕,鄭嶽反而怕了。

    小皇帝一直沒說話,他稍微掐算了下,搖頭說道:“卿所言之事,含糊核算,也要千萬銀子之多,而且這日後開銷也是個大頭,且拿回去,盤算明白了再上奏言事。”

    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張宏,讓張宏把奏疏還給鄭嶽,上面已經打了叉號,下印也不能行。

    “謝陛下隆恩。”鄭嶽小心收好了奏疏,就在剛才,陛下下印的時候,大司徒王國光的目光凌厲,看著鄭嶽,恨不得生吞活剝。

    東北戰事,朝廷為了幾萬兩銀子的軍餉,還要到皇宮去討飯吃,這的的確確是陛下聖明,可是自嘉靖而來,國帑內帑已經分了家,這就是討飯!

    陛下顧忌朝廷臉面、憂心東北戰事,願意給這個錢。

    鄭嶽倒是大方,一開口就是千萬兩,那能維持全楚會館運轉一萬年,剛好一個萬年曆。

    就鄭嶽列舉的那些事,一家一戶不顯眼,乘以兩百多位郡王,就是個天文數字。

    “都給事中侯於趙在不在?”朱翊鈞拿過了另外一本奏疏問道。

    “臣在。”侯於趙回來的時候不用那麼急,是坐車回來的,倒是休養好了,面色紅潤了起來。

    “去往鄭王府宣旨舟車勞頓,辛苦了。”朱翊鈞頗為真切的說道,怎麼能把侯於趙綁在身後趕路,就是著急也不能這麼做,到時候落個薄待臣工,那不是他這個皇帝薄涼寡恩?

    朱翊鈞狠狠的批評了徐爵和緹騎,告訴他們下次不能這樣了,怎麼說也要加兩個墊子。

    “不辛苦,不辛苦,謝陛下體恤。”侯於趙趕忙謝恩,辛苦是有點辛苦,但是在外面多了一陣,耳邊清淨多了,日子也舒坦,這一回京,耳邊都是指責,同僚都是仇視,身後都是指指點點。

    朱翊鈞繼續說道:“伱的奏疏說得很好,嘉靖四十四年為何要定《宗藩條例》,今日為何又要讓郡王之下自謀生路,講的很清楚。”

    “一,諸王以勢窮弊極,不得不通變之意;二,天下財賦歲供君主不過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三,郡王以上,猶得厚享,郡王以下,多不能自存,飢寒困辱;四,勢所必至,常號呼道路,聚詬有司。守土之臣,每懼生變;四,父生子、子生孫,孫復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賦不可增,而宗室日益蕃衍。”

    “勢窮弊極要通變、祿糧匱乏財力虧、飢寒困辱不能存、號呼道路擾地方、宗室蕃衍無窮盡。總結很是到位,理應嘉獎。”

    “馮大伴,賜銀三十兩,國窖一瓶。”

    “臣謝陛下隆恩。”侯於趙已經接近於破罐子破摔了,天天跟人逆行,又不是他故意的。

    他哪知道,朝中的風力輿論,會從削減宗藩俸祿,變成恢復宗藩俸祿,這種風力輿論的轉變,侯於趙沒把握住,也把握不住。

    “歸班吧,日後盡心做事便是。”朱翊鈞滿是笑意的說道:“愛卿,國之幹臣。”

    侯於趙這本奏疏寫的真的很好,這可是侯於趙送上來的彈藥,朱翊鈞立刻上膛,就這本奏疏提綱挈領的幾個點,拿出來,可以把九成九議論削減宗俸的奏疏給擋回去。

    朱翊鈞接連點了幾名御史,就拿著侯於趙提供的彈藥,挨個反駁了起來,那叫一個乾淨利落。

    就侯於趙提出這五條,能解決一條,朱翊鈞都給他們下印,立刻恢復宗藩待遇,廢掉嘉靖老道士的《宗藩條例》彰顯親親之誼。

    郡王之下,飢寒困辱不能存,就拿看起來最簡單的一條,大明的宗室是親王節制郡王,郡王節制將軍以此類推,往往宗俸發過去,頂天了到將軍這裡還剩下點兒,再往下,毛都沒有一根,這滿朝的科道言官,誰能把這事辦了,小皇帝明天立刻拜他當大將軍。

    王國光也只能讓九邊發實物,朝廷給餉銀,這樣的變種納鹽開中法。

    戚繼光在薊州,整整六年時間,都解決不了這個把軍餉發到軍士手中的問題,只能讓北軍吃飽肚子打仗,北軍直接把董狐狸打了個全軍覆沒,生俘了卜哈出。

    戚繼光也就能把軍餉完全發到他帶的那六千浙兵,和現在帶的一萬京營手裡。

    能解決宗俸被截留的問題,那自然能解決軍餉到軍兵手中的問題,這大將軍、大司徒,都能給他當!

    “山西道監察御史傅應禎何在!”朱翊鈞又摸到了一本奏疏,看了一眼,立刻變了個模樣,滿臉的怒氣,連語氣都森嚴了幾分。

    傅應禎趕忙出列俯首說道:“臣在。”

    “啪!”朱翊鈞將手中的奏疏猛地擲在了地上,厲聲說道:“爾不當人子!”

    “爾舉進士,先生為爾總裁;爾任部曹,先生看爾忠義,舉薦爾改為御史;爾受先生恩厚矣!今日上諫,彈劾先生?”

    “哪怕是換個浙黨,族黨、晉黨的人出來說這番話,朕都不會覺得奇怪,大明國朝二百年來,無門生劾師長者,偏偏是你!”

    “你還是個人嗎?”

    朱翊鈞真的動怒了,他從哪裡沒有這麼直白的罵過人,他拳頭握緊,若是手邊有把戚家腰刀,非要給他一個丁字回殺不可。

    傅應禎算是張居正的學生,隆慶五年進士,張居正舉薦了他做御史。

    傅應禎這第一本奏疏,就是彈劾張居正洋洋灑灑數千字,說張居正沒有容言之量;說張居正不是元輔,不是當國,是實質上的宰相;說張居正託疾以逐高拱出內閣,又以王大臣案誣陷高拱;說定襄王朱希忠沒有奇功贈王爵;說張翰是張居正私用;說考成法是排除異己不勝不休;說張居正獨佔講筵隔絕內外;說張居正主持寶岐司是傳笑四方;說遼王以重罪是張居正挾私怨報復;說張居正貪腐,不在文吏而在武臣,所以稍給武將事權;

    說張居正當國,削減宗藩俸祿,是要謀朝篡位,是大奸臣,以法正之!

    什麼東西!

    養條狗,還知道叫兩聲呢!

    傅應禎出列俯首,不卑不亢的說道:“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訟言攻之者!君臣誼重,則私恩有不得而顧也!願陛下察臣愚悃,抑損相權,毋私事誤國,臣死且不朽。”

    “要死是吧!來人!”朱翊鈞一聽,平靜的說道:“拖出去,杖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