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2頁)
“又不是打不贏,招安作甚?朝廷勢弱則入寇,朝廷勢強則唯諾,請求招撫,哪有這種道理。”葛守禮仍然堅持剿,五千人還是太多了,再剿一輪,打散了便是。
海瑞斟酌了一番說道:“葛總憲所言不無道理。”
殷正茂都打到了這個份上,兩廣賊寇漸平,這最後一哆嗦了,剿了便是,打疼了知道改悔了?進棺材了知道不應該?朝廷威嚴法度何在?
廷議九卿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剿,再剿一輪,林阿鳳死了,剩下的人就能安置了。
張居正拿著奏疏說道:“林阿鳳打算跑了,知道打不過,老巢的位置也被殷正茂所探查,林阿鳳為避官兵進剿,準備前往呂宋。”
“若是朝廷肯招安與他,他打算前往呂宋擊敗大佛郎機人,以求喘息之機,若是不成,也就不用朝廷剿了。若是朝廷不肯招安與他,他懇請殷公莫要與大佛郎機人一道,共同絞殺與他。”
呂宋被大佛郎機人滅了,消息傳回了大明,林阿鳳面對殷正茂壓力太大了,林阿鳳打算跑路,跑去呂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只求殷正茂放他一條生路,不要再追殺他到呂宋了。
“諸位以為呢?”張居正說完了林阿鳳的條件,文華殿內略顯沉默。
萬士和手指不停的掐算,開口說道:“就在剛才,咱們剛召見了大佛郎機人的特使,把海寇放到呂宋去,是不是有點不大好?顯得朝廷出爾反爾?”
王國光思慮再三說道:“據海防同知奏稟,大佛郎機人在呂宋設立了造船廠,他們賣給大明的船,就是來自呂宋。”
譚綸聽聞,立刻眼前一亮,開口說道:“海寇做的,又不是我們大明做的,萬尚書,你怎麼能憑白汙衊朝廷清白!朝廷就知道林阿鳳跑了,哪裡知道他跑去哪裡了?”
“我們這不是知道了嗎?”萬士和立刻爭辯的說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知道林阿鳳要去哪裡,這,多少有點不大好吧。”
王國光頗為感慨的說道:“大明的船,確實不如大佛郎機的船,呂宋本是我大明朝貢國之一,現在被紅毛番所覆滅,什麼都不做,萬里海塘諸國,如何看待我們大明?”
大明軍威不振,萬里海塘諸國不肯臣服,之前的海寇林道乾跑去了暹羅,大明傳旨暹羅索要,暹羅番王不僅不把海寇林道乾交出來,暹羅番王還把海寇林道乾封為都夷使!
連暹羅番王這種阿貓阿狗都跑出來,騎在大明的臉上輸出了。
這就是軍威不振的結果。
呂宋被大佛郎機所滅,大明若是真的什麼都不做,那才是有損朝廷威嚴。
張居正極為感慨的說道:“矛與盾相性而生,則必然有鬥爭,這就是矛盾普遍存在於無窮萬物,則鬥爭也普遍存在於無窮萬物,我們和大佛郎機國也有矛盾,朝廷禁其買賣生絲,就是利益的矛盾。”
“那麼在呂宋這件事上,我們和大佛郎機國也有矛盾,我們需要振武揚威,也需要呂宋這個聚集天下貨物的良港,就放林阿鳳闖一闖,諸位以為如何?”
“無不可。”譚綸表態,單純的招安不利,可是林阿鳳要真的能滅了盤踞呂宋的大佛郎機人,並不是不能招安。
“恐怕林阿鳳,力有未逮。”戚繼光眉頭稍皺,他和紅毛番交過手,林阿鳳這五千人過去,短暫一時能佔據上風,也難以盡全功。
既然要做,那就做到底。
王國光想了想說道:“戶科給事中李戴之前言廣州匪患倭患漸平,要把募兵的三千悍勇盡數解散,被陛下訓誡,諸位可還記得這件事嗎?這些驕兵悍將,隨著蕩寇平倭的推進,地方的安寧,似乎已經沒有了用處,飛鳥盡良弓藏,莫過如是。”
“軍兵復從而掠之,與盜賊無異。”
“招安林阿鳳,怎麼能沒有節制呢?不如將這部分的募兵由悍將率領,節制一二,防止林阿鳳真的盤踞呂宋為患。”
募兵悍勇,但是安置這些募兵,非常的難,自古這卸磨殺驢的事兒就不罕見,李戴的主意不是個好主意,但廣州募兵隨著蕩寇平倭進入了尾聲,如何安置,的確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把這部分募兵安插到招安而來的海幫裡,既解決了安置問題,又解決了林阿鳳有可能復叛、打不過佛郎機人的問題,王國光的意思是:一石三鳥,兩難自解。
王國光說這話,也不稀奇,元世祖忽必烈取江南後,招安了大量的南宋軍隊,無法安置,直接安排出海,都打到了爪哇國去了。
張居正思慮了片刻說道:“要是做成了,殷正茂大功,要是做不成,殷正茂大罪。”
“生死之仇,絕不可能通力合作,互相節制,不至於失控;有此驕兵悍將助益,林阿鳳攻打呂宋,此事大有可為。”戚繼光站在軍事角度分析了問題。
林阿鳳的實力不是很強,打呂宋可能打不下來,但是有了這幫募兵助益,那盤踞在呂宋的大佛郎機人則可能要遭秧了。
“那就如此?”張居正看了一圈說道:“誰還有異議嗎?”
無人反對招安之事,張居正在浮票上寫了自己的意見,而後交給了張宏。
張宏遞到了御前,請皇帝蓋章。
朱翊鈞看著面前這份奏疏,只能說,讀書人玩的真的髒!
大明這頭和大佛郎機人你情我濃,又是召見特使,又是恩厚賜賞,那頭直接拿出了刀子,捅在了大佛郎機人的腰子上,大明廷臣們生怕這刀子捅不死人,還把林阿鳳這把刀用力的磨了磨,爭取一刀斃命。
政治,只有利益,文華殿上的明公們,全都是一群冷血無情的機器。
尤其是張居正的話,若是不成,則是殷正茂自己尾大不掉乾的,若是成了,則是大功一件。
朱翊鈞拿起了硃筆,將奏疏上林阿鳳那段塗掉,才拿起了大印落下,開口說道:“若是黎牙實問起,朝廷並不知道。”
大明皇帝完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什麼叫不知道,塗掉就能裝不知道了嗎!
還真能。
臉面這東西,是政治裡最沒用的東西。
抹掉之後,從流程而言,朝廷真的不知道林阿鳳這個人的存在了。
到時候林阿鳳辦出什麼事來,辦不好,也不能報朝廷的名號,辦好了,遊擊將軍、呂宋總督這些官職,也可以授予。
佛郎機人能滅了呂宋,大明承認,林阿鳳滅了呂宋島上的佛郎機人,大明也承認。
朱翊鈞也是一臺冷漠無情的政治機器。
廷議仍在繼續,朱翊鈞御門聽政,順便讀書,並不覺得無聊,這世間,哪還有比帝國權力中心的明公們吵架更大的熱鬧?
明公打架,就是更大的熱鬧。
看熱鬧是人類的天性。
這吵得最厲害的就是張四維回朝的事兒,眼看著宣大長城鼎建的窟窿逐漸被堵上了,而且王崇古還在宣府大同兩鎮之地,搞了個大新聞出來。
那就是那十九萬失地佃戶、遊墜傭奴們停了兩個月的鼎建,恢復了宣府大同地面的屯耕之事。
宣府大同一共復耕了四萬七千五百頃田畝,也就是四百七十萬畝田恢復了耕種,著實給小皇帝開了大眼!
雖然不是膏腴之田,但是養活這十九萬失地佃戶、遊墜傭奴綽綽有餘的同時,還能實物配發兩鎮軍餉。
“這算是實打實的功勞吧。”萬士和頗為鄭重的說道:“長城鼎建的窟窿補了,長期兵荒馬亂導致衛所屯耕荒廢,現在也恢復了,而且朝廷詔令實物發糧餉,也能夠落實。”
“宣府大同田畝荒廢之事,由來已久,皆因征戰而起。”
“王崇古、方逢時、吳兌、郭琥等人聯名上奏,要疏浚水利,安定地方,亦請朝廷詔請張四維回朝。”
為了張四維回朝,族黨們也變化了打法,不僅僅堵窟窿,還在恢復生產,還要疏浚水利。
朝中無人,處處都是被動,造反又不敢,只好立功來求回朝的機會。
“慶賞威罰天理所在。”張居正在啟用張四維的浮票上,寫上了自己的意見。
朱翊鈞看了半天,劃掉了張居正一句話說道:“他可以回朝,但不能做《世宗肅皇帝實錄》的副總裁。”
萬士和俯首說道:“陛下,臣斗膽,為何不能充任副總裁?”
“因為《世宗實錄》已經修完了啊。”朱翊鈞理所當然的說道:“還不是萬尚書嫌修的慢,去年議柔遠人,大司馬為萬尚書解惑大明與小佛郎機人的恩怨,萬尚書說,嘉靖年間很多事不知道,是因為沒有國史多有不察。”
海瑞斟酌了一番說道:“葛總憲所言不無道理。”
殷正茂都打到了這個份上,兩廣賊寇漸平,這最後一哆嗦了,剿了便是,打疼了知道改悔了?進棺材了知道不應該?朝廷威嚴法度何在?
廷議九卿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剿,再剿一輪,林阿鳳死了,剩下的人就能安置了。
張居正拿著奏疏說道:“林阿鳳打算跑了,知道打不過,老巢的位置也被殷正茂所探查,林阿鳳為避官兵進剿,準備前往呂宋。”
“若是朝廷肯招安與他,他打算前往呂宋擊敗大佛郎機人,以求喘息之機,若是不成,也就不用朝廷剿了。若是朝廷不肯招安與他,他懇請殷公莫要與大佛郎機人一道,共同絞殺與他。”
呂宋被大佛郎機人滅了,消息傳回了大明,林阿鳳面對殷正茂壓力太大了,林阿鳳打算跑路,跑去呂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只求殷正茂放他一條生路,不要再追殺他到呂宋了。
“諸位以為呢?”張居正說完了林阿鳳的條件,文華殿內略顯沉默。
萬士和手指不停的掐算,開口說道:“就在剛才,咱們剛召見了大佛郎機人的特使,把海寇放到呂宋去,是不是有點不大好?顯得朝廷出爾反爾?”
王國光思慮再三說道:“據海防同知奏稟,大佛郎機人在呂宋設立了造船廠,他們賣給大明的船,就是來自呂宋。”
譚綸聽聞,立刻眼前一亮,開口說道:“海寇做的,又不是我們大明做的,萬尚書,你怎麼能憑白汙衊朝廷清白!朝廷就知道林阿鳳跑了,哪裡知道他跑去哪裡了?”
“我們這不是知道了嗎?”萬士和立刻爭辯的說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知道林阿鳳要去哪裡,這,多少有點不大好吧。”
王國光頗為感慨的說道:“大明的船,確實不如大佛郎機的船,呂宋本是我大明朝貢國之一,現在被紅毛番所覆滅,什麼都不做,萬里海塘諸國,如何看待我們大明?”
大明軍威不振,萬里海塘諸國不肯臣服,之前的海寇林道乾跑去了暹羅,大明傳旨暹羅索要,暹羅番王不僅不把海寇林道乾交出來,暹羅番王還把海寇林道乾封為都夷使!
連暹羅番王這種阿貓阿狗都跑出來,騎在大明的臉上輸出了。
這就是軍威不振的結果。
呂宋被大佛郎機所滅,大明若是真的什麼都不做,那才是有損朝廷威嚴。
張居正極為感慨的說道:“矛與盾相性而生,則必然有鬥爭,這就是矛盾普遍存在於無窮萬物,則鬥爭也普遍存在於無窮萬物,我們和大佛郎機國也有矛盾,朝廷禁其買賣生絲,就是利益的矛盾。”
“那麼在呂宋這件事上,我們和大佛郎機國也有矛盾,我們需要振武揚威,也需要呂宋這個聚集天下貨物的良港,就放林阿鳳闖一闖,諸位以為如何?”
“無不可。”譚綸表態,單純的招安不利,可是林阿鳳要真的能滅了盤踞呂宋的大佛郎機人,並不是不能招安。
“恐怕林阿鳳,力有未逮。”戚繼光眉頭稍皺,他和紅毛番交過手,林阿鳳這五千人過去,短暫一時能佔據上風,也難以盡全功。
既然要做,那就做到底。
王國光想了想說道:“戶科給事中李戴之前言廣州匪患倭患漸平,要把募兵的三千悍勇盡數解散,被陛下訓誡,諸位可還記得這件事嗎?這些驕兵悍將,隨著蕩寇平倭的推進,地方的安寧,似乎已經沒有了用處,飛鳥盡良弓藏,莫過如是。”
“軍兵復從而掠之,與盜賊無異。”
“招安林阿鳳,怎麼能沒有節制呢?不如將這部分的募兵由悍將率領,節制一二,防止林阿鳳真的盤踞呂宋為患。”
募兵悍勇,但是安置這些募兵,非常的難,自古這卸磨殺驢的事兒就不罕見,李戴的主意不是個好主意,但廣州募兵隨著蕩寇平倭進入了尾聲,如何安置,的確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把這部分募兵安插到招安而來的海幫裡,既解決了安置問題,又解決了林阿鳳有可能復叛、打不過佛郎機人的問題,王國光的意思是:一石三鳥,兩難自解。
王國光說這話,也不稀奇,元世祖忽必烈取江南後,招安了大量的南宋軍隊,無法安置,直接安排出海,都打到了爪哇國去了。
張居正思慮了片刻說道:“要是做成了,殷正茂大功,要是做不成,殷正茂大罪。”
“生死之仇,絕不可能通力合作,互相節制,不至於失控;有此驕兵悍將助益,林阿鳳攻打呂宋,此事大有可為。”戚繼光站在軍事角度分析了問題。
林阿鳳的實力不是很強,打呂宋可能打不下來,但是有了這幫募兵助益,那盤踞在呂宋的大佛郎機人則可能要遭秧了。
“那就如此?”張居正看了一圈說道:“誰還有異議嗎?”
無人反對招安之事,張居正在浮票上寫了自己的意見,而後交給了張宏。
張宏遞到了御前,請皇帝蓋章。
朱翊鈞看著面前這份奏疏,只能說,讀書人玩的真的髒!
大明這頭和大佛郎機人你情我濃,又是召見特使,又是恩厚賜賞,那頭直接拿出了刀子,捅在了大佛郎機人的腰子上,大明廷臣們生怕這刀子捅不死人,還把林阿鳳這把刀用力的磨了磨,爭取一刀斃命。
政治,只有利益,文華殿上的明公們,全都是一群冷血無情的機器。
尤其是張居正的話,若是不成,則是殷正茂自己尾大不掉乾的,若是成了,則是大功一件。
朱翊鈞拿起了硃筆,將奏疏上林阿鳳那段塗掉,才拿起了大印落下,開口說道:“若是黎牙實問起,朝廷並不知道。”
大明皇帝完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什麼叫不知道,塗掉就能裝不知道了嗎!
還真能。
臉面這東西,是政治裡最沒用的東西。
抹掉之後,從流程而言,朝廷真的不知道林阿鳳這個人的存在了。
到時候林阿鳳辦出什麼事來,辦不好,也不能報朝廷的名號,辦好了,遊擊將軍、呂宋總督這些官職,也可以授予。
佛郎機人能滅了呂宋,大明承認,林阿鳳滅了呂宋島上的佛郎機人,大明也承認。
朱翊鈞也是一臺冷漠無情的政治機器。
廷議仍在繼續,朱翊鈞御門聽政,順便讀書,並不覺得無聊,這世間,哪還有比帝國權力中心的明公們吵架更大的熱鬧?
明公打架,就是更大的熱鬧。
看熱鬧是人類的天性。
這吵得最厲害的就是張四維回朝的事兒,眼看著宣大長城鼎建的窟窿逐漸被堵上了,而且王崇古還在宣府大同兩鎮之地,搞了個大新聞出來。
那就是那十九萬失地佃戶、遊墜傭奴們停了兩個月的鼎建,恢復了宣府大同地面的屯耕之事。
宣府大同一共復耕了四萬七千五百頃田畝,也就是四百七十萬畝田恢復了耕種,著實給小皇帝開了大眼!
雖然不是膏腴之田,但是養活這十九萬失地佃戶、遊墜傭奴綽綽有餘的同時,還能實物配發兩鎮軍餉。
“這算是實打實的功勞吧。”萬士和頗為鄭重的說道:“長城鼎建的窟窿補了,長期兵荒馬亂導致衛所屯耕荒廢,現在也恢復了,而且朝廷詔令實物發糧餉,也能夠落實。”
“宣府大同田畝荒廢之事,由來已久,皆因征戰而起。”
“王崇古、方逢時、吳兌、郭琥等人聯名上奏,要疏浚水利,安定地方,亦請朝廷詔請張四維回朝。”
為了張四維回朝,族黨們也變化了打法,不僅僅堵窟窿,還在恢復生產,還要疏浚水利。
朝中無人,處處都是被動,造反又不敢,只好立功來求回朝的機會。
“慶賞威罰天理所在。”張居正在啟用張四維的浮票上,寫上了自己的意見。
朱翊鈞看了半天,劃掉了張居正一句話說道:“他可以回朝,但不能做《世宗肅皇帝實錄》的副總裁。”
萬士和俯首說道:“陛下,臣斗膽,為何不能充任副總裁?”
“因為《世宗實錄》已經修完了啊。”朱翊鈞理所當然的說道:“還不是萬尚書嫌修的慢,去年議柔遠人,大司馬為萬尚書解惑大明與小佛郎機人的恩怨,萬尚書說,嘉靖年間很多事不知道,是因為沒有國史多有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