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頁)

    

    讀書人嘛,臉皮都厚,丟一點也無所謂。

    

    葛守禮以為自己是出工又出力,就是撈不到好處,但其實,楊博在保護葛守禮,不是楊博護著,葛守禮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楊博已經提醒了張四維,但是看張四維一臉迷糊樣兒,楊博沒有進一步的提醒。

    

    小皇帝陽光開朗的表面下,是怎麼一副面孔呢?

    

    楊博靠在太師椅上,繼續說道:“嘉靖四十年,嚴嵩老邁,吏部尚書吳鵬致仕了,嚴嵩的兒子嚴世藩,舉薦了舅舅歐陽必進入朝,嚴世藩以他父親的名義,上奏說:舉親不避嫌,以慰老境。”

    

    “嚴世藩藉著父親的名義,給世宗皇帝上了一封密奏,世宗皇帝只能應了下來,讓歐陽必進做了禮部尚書。”

    

    以慰老境,意思是舉薦歐陽必進,是為了寬慰老邁的嚴嵩。

    

    但是這封密奏的最大問題是嚴世藩以他父親的名義上奏的。

    

    楊博繼續說道:“後來群臣不滿,歐陽必進被罷免,世宗皇帝怕寒了老臣的心,就親自下旨寬慰嚴嵩,嚴嵩聞之,大驚失色,趕忙進了趟宮,稟明瞭聖上,他不知道此事。”

    

    “嚴嵩自從夫人走後,就再也不視事兒了,嚴世藩揹著嚴嵩不知道做了多少的事兒,嘉靖四十四年,嚴世藩被斬首,嚴嵩被抄家,削掉了官身回鄉,身無分文、無家可歸的嚴嵩,在貧病交加之中死去。”

    

    楊博為何突然講起了六年前的舊事?

    

    刺王殺駕的案子,到底誰在背後做的?

    

    高拱嗎?高拱要是有那個膽子,現在也不在新鄭閒住了,就算高拱有這個膽子,他也沒那個實力,往宮裡塞人,簡單也不簡單。

    

    楊博很懷疑是張四維做的,因為楊博在拉攏張居正,而張四維對晉黨黨魁的位置垂涎已久,甚至楊博有八成的把握,就是張四維做的。

    

    楊博看人極準,這一點張居正非常佩服。

    

    刺王殺駕案的爛攤子,是楊博收拾的,是楊博賣著老臉到全楚會館,低三下四的求當朝首輔出面息事寧人。

    

    楊博在告訴張四維,別急,晉黨現在是他楊博的,但終究是他張四維的。

    

    張四維面色不變,笑著說道:“嵩父子怙寵擅權,落到這個地步,死無葬身之地,也算善惡終有報了。”

    

    楊博失去了跟張四維交談的興趣,張四維有他的主張,有他的想法,不是楊博說幾句就能糾正的。

    

    都這麼大歲數了,又不是孩子了,楊博懶得再言。

    

    “累了,你回吧。”楊博揮了揮手,端起了茶盞送客。

    

    “那舅舅,我就先走了。”張四維不再多言,笑著拜別了楊博。

    

    張四維這次來全晉會館,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楊博是不是還在戀權不走,看到全晉會館在收拾東西,張四維便安心了,楊博終究是沒能拉攏到張居正,這對張四維而言是好消息;

    

    第二件事,這是商量自己兒子和楊博孫女的婚事。

    

    楊博兒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兒,這是親家。

    

    張四維是王崇古的外甥,這是親戚。

    

    但是張四維還是想要親上加親,按著輩分,讓自己兩個兒子,迎娶楊博的兩個孫女,這是姻親。

    

    楊博答應了,這兩件事,都算是辦成了。

    

    “張居正啊,張居正,你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如何善終?”楊博嘆了口氣,放下了茶盞,他本來打算把自己沒有的女兒嫁給張居正,這樣就有了姻親的關係,但是張居正不肯。

    

    而此時的大明皇宮之內,小皇帝正在習武,太后正在聽馮保奏稟朝中之事。

    

    聽到張居正的陳五事疏後,李太后的面色變了數變,面色凝重了起來,她的思維略微有些躍遷。

    

    張居正稍微觸摸到了點皇權的邊角料,李太后的思維,就躍遷到了張元輔這也是要學那高拱僭越神器。

    

    這孤兒寡母做江山,何其不易?

    

    大明皇后都是來自民間,沒有任何外戚助益,李太后一時間有些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