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3頁)
終於到了日暮時分,朱翊鈞才滿載而歸,張宏在皇帝的身後,推了一車的土,這是要放在乾清宮的土,一眾回到乾清宮,皇帝去盥洗,張宏帶著兩個太監在乾清宮的東南角,掀了幾塊地磚,圍出了一個花壇,這裡也要種,不過花壇不是種花,而是種土豆、番薯。
李太后看著和乾清宮莊嚴肅穆格格不入的花壇,略有些無奈,只是甩了甩手,便由皇帝去了。
相比之下,皇帝又不是養蛐蛐,更不是修仙,就是種點花花草草罷了。
朱翊鈞用過了晚膳,拿出了鉛筆,鋪開了紙,開始寫寫畫畫,今日他收穫極多,這些個老農們,個個都是種地的好手,他們說了很多,朱翊鈞怕自己的忘記了,記了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太后駕到。”張鯨扯著嗓子喊道。
朱翊鈞起身見禮,李太后和陳太后是一起來的,她們有些好奇,這一向不太好動的皇帝,今天到底做了些什麼。
“見過孃親、母親。”朱翊鈞見禮之後,坐到了書案前,繼續記錄著自己今日所見所聞。
陳太后站在朱翊鈞的身後,笑著問道:“今天皇兒又是習武,又是種地,如此辛苦,這是在寫什麼?”
“種地心得,等孩兒寫完再回話。”朱翊鈞神色不動,眼神極為堅毅的看著面前的白紙,快速的書寫著。
他用的是俗文俗字,相比較正字,俗文俗字寫起來簡單,在這個過程中,朱翊鈞還添加了標點符號,防止自己的話,產生歧義。
半個時辰之後,整張大紙上寫滿了極為工整的蠅頭小字,而後他又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這是他的備忘錄,將內心的疑惑一點點的記錄了下來。
李太后和陳太后都沒打擾小皇帝的意思,只是在旁小聲的說話,努力的小皇帝,真的是讓人更加放心了幾分。
兩宮太后討論的是朱翊鈞手裡的鉛筆,是不是有失儀的嫌疑。
寫字是修德的一部分,對於坐姿、臥姿、筆觸都有方方面面的要求。
朱翊鈞終於寫完了備忘錄,才抬頭說道:“孃親,母親,是有什麼事兒嗎?”
“就是看皇兒辛苦,過來看看。”陳太后笑著說道:“姐姐擔心皇兒累著了,往日姐姐見了我,都是擔心,話裡話外皆是憂愁,這幾日,則全是反過來了,總是擔心皇兒太過辛勞,讓我來勸勸。”
“皇兒寫的是什麼?”
陳太后還是好奇朱翊鈞奮筆疾書,到底寫了些什麼東西。
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種地記,是門學問。”
“比如說這番薯、土豆留種,各家有各家的獨家秘法,但總歸是歸結為三個字,新,溼、凍。這種子要留新,陳糧種,所獲極少,這藏種有兩難,一懼溼,一懼凍,入土不凍而溼,不入土不溼而凍。”
“兩難如何自解?”
“窖藏,入土窖,不凍亦不溼,最是恰當。”
“秦嶺淮河以北,風氣高寒,所留種子必然是在霜降之前,否則入窖之前就凍死了,”
“而下種,要在清明後,清明多有雨,而且要在穀雨後再補種一半左右,因為北方多倒春寒,清明前後,仍然有薄凌微霜,會把種苗凍死。”
“萬歲山腳下良田倒是不必再種,因為小黃門會用厚草苫在下種後鋪上防凍…”
皇帝種地和百姓種地不同,一共五畝地,近百人伺候,土裡的蟲卵都恨不得劈成兩半。
但是大明軍屯衛所,是一百人種五百畝田,一人就要耕種五畝地。
京師下種的時間比後世略微晚了些,因為眼下大明是小冰川時代。
李太后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這小皇帝種地不僅玩真的,親自調查和實驗,還極為細心的總結經驗和教訓。
“孩兒有一疑惑。”朱翊鈞面露凝重。
李太后看著和乾清宮莊嚴肅穆格格不入的花壇,略有些無奈,只是甩了甩手,便由皇帝去了。
相比之下,皇帝又不是養蛐蛐,更不是修仙,就是種點花花草草罷了。
朱翊鈞用過了晚膳,拿出了鉛筆,鋪開了紙,開始寫寫畫畫,今日他收穫極多,這些個老農們,個個都是種地的好手,他們說了很多,朱翊鈞怕自己的忘記了,記了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太后駕到。”張鯨扯著嗓子喊道。
朱翊鈞起身見禮,李太后和陳太后是一起來的,她們有些好奇,這一向不太好動的皇帝,今天到底做了些什麼。
“見過孃親、母親。”朱翊鈞見禮之後,坐到了書案前,繼續記錄著自己今日所見所聞。
陳太后站在朱翊鈞的身後,笑著問道:“今天皇兒又是習武,又是種地,如此辛苦,這是在寫什麼?”
“種地心得,等孩兒寫完再回話。”朱翊鈞神色不動,眼神極為堅毅的看著面前的白紙,快速的書寫著。
他用的是俗文俗字,相比較正字,俗文俗字寫起來簡單,在這個過程中,朱翊鈞還添加了標點符號,防止自己的話,產生歧義。
半個時辰之後,整張大紙上寫滿了極為工整的蠅頭小字,而後他又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這是他的備忘錄,將內心的疑惑一點點的記錄了下來。
李太后和陳太后都沒打擾小皇帝的意思,只是在旁小聲的說話,努力的小皇帝,真的是讓人更加放心了幾分。
兩宮太后討論的是朱翊鈞手裡的鉛筆,是不是有失儀的嫌疑。
寫字是修德的一部分,對於坐姿、臥姿、筆觸都有方方面面的要求。
朱翊鈞終於寫完了備忘錄,才抬頭說道:“孃親,母親,是有什麼事兒嗎?”
“就是看皇兒辛苦,過來看看。”陳太后笑著說道:“姐姐擔心皇兒累著了,往日姐姐見了我,都是擔心,話裡話外皆是憂愁,這幾日,則全是反過來了,總是擔心皇兒太過辛勞,讓我來勸勸。”
“皇兒寫的是什麼?”
陳太后還是好奇朱翊鈞奮筆疾書,到底寫了些什麼東西。
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種地記,是門學問。”
“比如說這番薯、土豆留種,各家有各家的獨家秘法,但總歸是歸結為三個字,新,溼、凍。這種子要留新,陳糧種,所獲極少,這藏種有兩難,一懼溼,一懼凍,入土不凍而溼,不入土不溼而凍。”
“兩難如何自解?”
“窖藏,入土窖,不凍亦不溼,最是恰當。”
“秦嶺淮河以北,風氣高寒,所留種子必然是在霜降之前,否則入窖之前就凍死了,”
“而下種,要在清明後,清明多有雨,而且要在穀雨後再補種一半左右,因為北方多倒春寒,清明前後,仍然有薄凌微霜,會把種苗凍死。”
“萬歲山腳下良田倒是不必再種,因為小黃門會用厚草苫在下種後鋪上防凍…”
皇帝種地和百姓種地不同,一共五畝地,近百人伺候,土裡的蟲卵都恨不得劈成兩半。
但是大明軍屯衛所,是一百人種五百畝田,一人就要耕種五畝地。
京師下種的時間比後世略微晚了些,因為眼下大明是小冰川時代。
李太后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這小皇帝種地不僅玩真的,親自調查和實驗,還極為細心的總結經驗和教訓。
“孩兒有一疑惑。”朱翊鈞面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