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因為,陛下他善!(第3頁)
但是李後白和尹根壽顯然不清楚這一事實,他們以為皇帝是沒錢了,所以才砍了這個開支。
朱翊鈞要是知道這倆使臣這麼講,非用銀子砸死他們,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麼叫做非議君上的懲罰。
李後白等朝鮮使臣離開之後,高啟愚和徐九皋去找到了大宗伯萬士和,彙報了今天的情況。
“你做得很好。”萬士和聽完了詳情之後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萬士和從接到聖旨之後,就開始琢磨,一直琢磨了許久,他想的是,一切都是為了朝鮮好,和高啟愚的陛下他善,是異曲同工之妙。
萬士和看了高啟愚一眼,略帶些可惜,張居正始終不肯原諒這個過去的門下,高啟愚的能力不弱,沒人拉一把,這輩子也就止步鴻臚寺了。
“黎牙實送走了嗎?”萬士和說起了泰西特使黎牙實,泰西來的使者已經集體覲見過了,黎牙實也到了離開的時候,這個在大明生活了十二年的紅毛番,終究是對生養自己的土地,愛的深沉。
“已經上路了。”高啟愚略顯感慨的說道:“只能祝他好運了。”
萬士和倒是非常平和的說道:“他會被燒死的,他是褻神者、叛教者、魔鬼、異端、不在神的福音名冊上的人,但他也是個殉道者,他做出了選擇,我們就要尊重他的選擇。”
“我這裡有份雜報,伱們看一下。”
高啟愚看完了雜報,眉頭緊鎖的說道:“這不是胡說八道嗎?這家雜報在哪裡?我讓人把他們的大筆正叫到禮部來。”
喝茶如果不聽,就要掏出重拳來了。
雜報的內容,比忽必烈還多一烈,就是忽必烈烈(胡逼咧咧)。
批評大明朝廷在呂宋總督府的十一個銅山,這十一個銅山貢獻了超過一千五百萬斤的黃銅,而且數量還在飛速增長,這就造成了滇銅的規模被呂宋銅山抑制,生產規模不能擴大,雲南人就無法成為匠人。
呂宋每生產一萬斤銅,雲南就少了一個銅匠!大明朝廷在寧與友邦,不予家奴!
“大明缺銅缺的厲害,連炮都是用鋼打的,人紅毛番的炮都是銅鑄的!什麼生產一萬斤銅就少一個銅匠!無論生產多少銅出來,都滿足不了大明的需求啊。”高啟愚對這篇雜報的評價很低,對大明一點都不瞭解,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大明就是個饕餮,銅料,有多少就要多少,大明用得完,在銅料這個供需關係裡,大明對銅的需求是沒有什麼上限的,就像是對白銀的需求一樣。
“我讓你們看這份雜報,不是為了讓你們約談他們。”萬士和哭笑不得的看著高啟愚,還真是什麼樣的老師,什麼樣的徒弟,張居正是個威權人物,容不得別人置喙,高啟愚簡直是一模一樣,第一時間想到的家就是捂嘴。
“這就是共識的形成過程。”萬士和解釋了下自己為何讓他們看這些雜報的理由。
萬士和詳細的解釋了下自己為何要讓高啟愚看這些雜報,萬曆維新中的大思辨,到底是怎麼樣一步一步的形成共識,進而由共識轉化為約定俗成的公序良俗,最終形成法律付諸於實踐約束。
公序良俗就是大明這個集體所有人的最大共識,就是最大公約數。
萬曆維新出現了很多新鮮的事兒,允許有限自由言論,反而能在罵戰中逐漸形成共識,這篇批評呂宋銅山的雜報,很快引起了一陣又一陣的討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到底誰有理?實踐有理。
經過實踐驗證後證否,那就達成了共識,最終完成公序良俗的建設。
這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個時候一個問題就出現了,朝廷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履行怎樣的職責呢?應該在什麼時候進行干預呢?”萬士和看向了兩位鴻臚寺的少卿,詢問他們的想法。
“這很難去明確的界定,因為界限並不是涇渭分明。”高啟愚眉頭緊蹙,端著走走了兩步又繼續說道:“缺少一個標準,朝廷需要一個標準,來控制言論的自由程度,但是這個標準應該是什麼呢?”
在封建帝制之中,最明確的標準就是皇帝,謾罵皇帝的文章都該進行捂嘴,但除此之外呢?朝廷應該如何引導公序良俗,就是禮部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在傷害到大多數人利益的時候,就要進行干預。”萬士和給出了他的標準,風力輿論的陣地是一定要牢牢的把握在大明朝廷的手裡,朝廷已經吃了太多太多這樣的虧了。
而萬士和找到了那個標準,維護大多數大明人的利益,就要進行干預。
“這就給了禮法明確的定義,保護大多數人利益的公序良俗。”萬士和頗有幾分唏噓的說道:“陛下在手刃誹謗戚帥、美化倭寇的陳有仁之時,就已經完全明悟了禮法的本質。”
仁義禮智信,在萬曆維新中又有了新的明確的定義,這就是萬曆維新的成果。
“高啟愚,你願意拜在我的門下嗎?”萬士和說完了禮法的定義,話鋒一轉,問起了高啟愚對於拜在自己門下的意見。
高啟愚極為確信的說道:“我是先生的弟子,哪怕是先生不認了。”
“又不是讓你拜師。”萬士和早就猜到了高啟愚會這麼說,他要的不是高啟愚拜為座師,而是成為帝黨,這樣一來,人才就不會被浪費了。
大明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合力來共同維護萬曆維新的成果。
高啟愚是個人才,他是弘毅士人,就萬士和這個禮部尚書這麼多年走馬觀花看過去,新科進士三百人,能算得上弘毅的不過寥寥數人。
大明不缺當官的,但缺少做事的。
“我不想給大宗伯找麻煩,先生知道會生氣的。”高啟愚思索再三,仍然選擇了拒絕,他真的進了帝黨,張居正怕是對付萬士和了。
萬士和底氣十足的說道:“元輔那裡你不用擔心,我來搞定他,你為你的錯誤付出了足夠大的代價,完全足夠了。”
“那就謝過大宗伯了。”高啟愚大明的朝廷命官,哪個當官的不想升轉?高啟愚有出使泰西的大功在身,類似於漢武帝時期,張騫出塞,高啟愚也想進步。
可張居正的不好惹,舉世皆知。
“拿著這塊腰牌,你這個少卿也該轉為大鴻臚了,回去等信兒吧。”萬士和將自己的腰牌遞了出去,帝黨的腰牌。
萬士和之所以有信心,完全是因為他給的腰牌是帝黨,他做的事兒是陛下示意,萬士和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他就是給陛下看門的而已,陛下才是帝黨的黨魁。
高啟愚和周良寅一樣,也通過了長達十年的考察期,從陛下手裡獲得了一個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