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十九章 工業之基
當然,前提是奧斯曼帝國同前世一樣加入德國一方,這樣除了蘇伊士運河以外,東非可以直接藉助波斯灣,再通過巴格達鐵路將物資輸送給德國和奧匈帝國。
畢竟蘇伊士運河在英國掌控之中具有一定的風險,不過即便這樣,東非也比美國優勢大,因為美國只有大西洋一個路線可以選擇,而東非有三條貿易路線,再極端一點,東非可以開闢撒哈拉——地中海沿岸的陸上貿易路線,只不過難度太大,且不具備成本優勢。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歷史按照原本軌跡發展,且東非工業發展起來,並且有一支強大海軍保證東非的經濟利益。
前世美國能在戰爭中兩頭通吃的基礎保障,那就是美國相對而言強大的海軍實力,要不然英國和法國海軍完全有能力將美國和同盟國的貿易切斷。
要知道一戰結束後,美國海軍的總噸位已經接近英國海軍的一半,總噸位接近五十萬噸,而在一戰前中期,美國都維持中立國地位,沒有投入戰爭之中,所以一戰中,美國能兩頭通吃的的根本保證還是其強大的海軍實力。
這對於恩斯特而言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所以在歐洲全面戰爭來臨之前,東非軍隊實力也應該進行大幅度擴張和提升。
不過這並不干擾一五計劃期間東非經濟的發展政策,東非的一五計劃和前世蘇聯完全不同,蘇聯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的首要目標是發展國防工業和重工業。
而東非一五計劃相對均衡,整體以重工業為主,但同時大力發展輕工業和農業,雖然偏向重工業,但是輕工業和農業也佔據一定份額,不像蘇聯頭兩個五年計劃那樣頭重腳輕。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兩國國情和地緣政治上的不同,蘇聯面臨著嚴重的外部危機,並且因為地緣政治環境惡劣,隨時面臨歐洲各國的聯合武裝干涉風險。
這使得蘇聯不得不先解決自然安全問題,而這種被逼無奈的選擇也為後來蘇聯產業結構失衡埋下隱患,所以說蘇聯的經濟發展道路是十分不容易的,而種種危機也導致兩極格局中蘇聯面對美國競爭時力不從心。
反觀東非就完全不一樣,東非的地緣政治十分安全,且距離亞歐貿易主航線不遠,海路通暢,這些對於東非經濟發展而言都是最基礎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