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與天下為敵,值得!(第2頁)
他繼續勸道:“陛下,自古帝王之業,非一人之力所能成,皆需英才輔佐。
昔曹操以才用人,不拘一格,故能統一北方;先皇劉備,亦因重視人才,得諸葛亮等賢士之助,方能創立蜀漢基業。孫權在江東,亦因得周瑜、陸遜等士族之才,而能穩固東吳。
此三人者,皆因重視士族人才而成功。陛下當以此為鑑,重視人才之道,方能振興漢室。
今陛下對士族抱有敵意,實非明智之舉。
應廣納賢才,不分士庶,唯才是舉,則漢室可興矣。”
劉禪知曉,辛秀很大程度上,說的是真話。
曹操剛起步的時候,就得到了家族的有力支持,夏侯氏的夏侯敦、夏侯淵;曹氏的曹仁、曹洪,曹真和曹休也來投奔。
最初之際,曹操僅有小快根據地,兵微將寡,而曹操出身於為世人所不齒的宦官家族;為了充分發現、利用人才,曹操在自己隊伍中發掘人才的同時打破當時的門第觀念,提拔重用出身於社會下層的文人武士,爭取中小地主階層的支持,並儘量利用投降過來的敵方人才。
雖然當時發生了陳宮不滿曹操殺邊讓而勾結呂布叛亂的事件,可並沒有讓曹操放棄“唯才是舉”的方針。
196年,曹操迎漢帝,成為東漢政府的代言人,有了政治上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士人不論是為了曹操而來還是為了恢復漢室而來,都不得不為曹操服務。
建安十五年,曹操頒佈《求賢令》,十九年再次下令,二十二年第三次頒佈,故能得天下大半英才,雄踞中原之地,打下魏國堅實的基礎。
劉備出身於沒落的皇族,已經淪落到不得不靠編草蓆為生,家族已經沒什麼人才可言。
起兵之初,劉備遠沒有袁紹、曹操那樣雄厚的家族基礎,他的皇族身份在初期也沒有給他帶來政治優勢。
由於劉備本身認識有限,對士人的重視程度不夠,不難發現劉備早期的人才中,基本沒什麼大才的文人謀士。
相反,劉備十分重視將領,他不但得到了關羽、張飛的忠實支持,還得到了公孫瓚手下勇將趙雲的垂青。
但由於缺乏戰略上和政治上的正確主張,劉備雖然擁有良將,卻不得不面對多次失敗的教訓。
在荊洲投靠劉表期間,劉備終於認清了士人謀士的重要作用,先後得到了荊洲一帶士人徐庶、諸葛亮、龐統、馬氏兄弟等人的支持,事業上開始走上上升路,尤其是諸葛亮和龐統,在奪取荊州四郡中立下很大的功勞。
劉備一直依靠世家大族的勢力,早在徐州代替陶謙家族取得統治地位時就和當地的鉅富糜家建立了親戚關係,得到了糜家在經濟上、人力上的大力支持。
在荊州期間,取得了當地大族馬、習、龐家的支持;奪取川中後,也得到了四川豪強的有利支持,法正、李嚴、孟達等人就是其中代表。
川中在曹操奪取漢中時沒有發生大亂,與曹操逐鹿漢中時後方一直很穩定,與得到了有強大勢力的豪強支持是分不開的。
孫堅和劉備一樣,很重視將領而不大看重文人謀士,但孫堅自己有一定的戰略目光,更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華,以作戰勇猛、指揮靈活聞名於世。
在前期孫堅基本沒有遇到強勁對手,故孫堅得以橫掃荊南。
但即便是孫堅迎娶江東大家吳氏姐妹為妻,依然得不到大族的認可。
因為當時孫堅手底下的人才組成,主要是以中下階層為主,世家子並不多納於其中。
孫策吸取了其父孫堅不重視文人謀士的教訓,早在其起義兵時就“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
孫策向袁術討回千餘孫堅舊兵,同時得到舅舅吳景的幫助。
由於吳景在江東的影響,孫策於是得到了呂範、孫河、張昭等人家族的支持。
孫策繼承了父親作戰勇猛、迅速的優點,在初平江東後,得到了張昭、秦松、陳端等江東著名文人謀士支持,前途一片光明。
可惜孫策也繼承父親孫堅過於勇猛而輕佻果躁,終於給人伏殺而死。
由於得到了舅舅吳景的支持和他的影響,以及孫策自己的努力,人才中大族開始佔有一席之地,也是孫家依靠大族的開始。
孫權接替孫策成為江東統治者後,依靠江東大族的勢力,也取得了與曹操抗衡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