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斂財之術,後宮嬪妃!(6300大章!)(第2頁)
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漢武帝敢這麼玩的原因在於,他任用了桑弘羊,構建了一套堪稱古典版的計劃經濟體系均輸平準。
通過這套體系,當時的西漢朝廷對社會經濟擁有著遠超其他朝代的控制力,由政府主導的商業,在民間商業衰弱後,迅速填補了市場空白,維持了國家經濟的穩定。
現在的漢國這麼玩,怕是不太行。
最關鍵的是,現在並非是大一統的時代,劉禪若是壓榨豪強,百姓,怕是他們要揭竿而起,即便不揭竿而起,暗地裡和魏國吳國勾結,那是免不了的事情。
“文偉以為,這武帝之法,如今可施用下去?”
費禕現在是太僕,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
與董允都是貴為九卿。
聽到劉禪的問題,他面露猶豫之色,還是說道:“賣官鬻爵、算緡告緡、幣制改革、均輸平準、鹽鐵專營,這是武帝朝的斂財手段,最後武帝不也頒佈罪己詔,證明這些方法都不是對的。”
“難道每一個都是錯的?”
劉禪眼神直勾勾的看向費禕,後者終於是鬆口了。
“鹽鐵專營,臣下覺得,或許還可以施行。”
鹽鐵是生活必需品,更是暴利。
官府理應壟斷。
“賣官鬻爵是絕對不行的,雖然短時間能獲得不少資財,但財出於身,必取之於民,長久下去,怕是會民怨沸騰。”
說到賣官鬻爵,武帝做得還是不如靈帝來得徹底。
武帝詔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臧罪。以及置賞官,名曰武功爵,級十七萬,凡直三十餘萬金。諸買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為吏。吏道雜而多端,官職耗廢矣。
畢竟漢武帝是搞出了武功爵,賣的官也只是吏,也就是幹活的人,縣令這種的他可是不賣的
而靈帝是三公都可以賣。
朝廷公卿名位高但油水少,一千萬錢一個;大的州郡名位低可油水豐厚,兩三千萬一個;一般的縣五六百萬一個。
可謂是明碼標價。
當然
靈帝還是有這麼一點點限制的。
靈帝賣官,並不是有錢就可以當官,此時和明清公開賣官鬻爵是不同的。
漢靈帝賣官,是任何一位朝中官員,只要收到了任命書,就要按照品級和職務的油水多少,繳納錢財。
那些能夠買到官職的,都是原本就有資格當官的人。
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國家官員隊伍不至於太爛,又可以讓天下官員轉型成漢靈帝的打工仔,讓漢靈帝的腰包更鼓些。
當然,那些貪官們上任之後,會十倍百倍地撈回本。
虧本的事是沒有人做的。
賣官鬻爵的壞處在此處,劉禪自然也是不會用的。
最起碼,沒到絕境之時,他不會用。
消化完‘老前輩"們的的斂財手段,劉禪大致上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下詔令:即日起,鹽鐵官營,凡私自開採鹽井,鑄造鐵器者,以死論罪!”
在劉禪身側,有宦官當即記錄下來。
“下詔令:即日起,清查天下戶口,若有藏私者,重罰一半家資。”
“下詔令:即日起,丈量天下田地,若有忤逆者,殺無赦!”
劉禪說了一連串的詔令,身後的秉筆太監手上的筆都快冒火星了。
“先不急將這些詔令發出去,先讓丞相府,尚書檯去參詳參詳,給出意見!”
給丞相府,尚書檯,還是要有基本的尊重的。
畢竟是他們去幹活。
作為大領導,劉禪的一句話,下面可是要跑斷腿的。
事先通氣一下,準是沒錯的。
畢竟富國強民,是劉禪現在要乾的事情。
怎麼讓錢財流動起來,是現在最迫切的事情。
說到讓錢財流動起來,這個時代的厚葬風氣,讓劉禪很是惱火。
他孃的,辛辛苦苦賺了這麼多錢,結果大半都埋到地底下了?
這樣國家怎麼發展?
“再寫個號召天下人薄葬的《終令》。”
看到秉筆內官一臉為難的樣子,劉禪將他手上的筆毫奪了過來,親自書寫詔令:
“朕承天序,嗣奉洪業,兢兢翼翼,夙夜匪懈。緬維孝道,實乃百行之先,厚葬之風,殊乖本旨。蓋聞生者有生之理,死者有死之歸,生死之常,何可過哀?世人多以厚葬為德,薄葬為鄙,然富者奢僭無度,貧者破產以從,皆非所宜也。
昔漢文帝以恭儉仁愛稱,其遺詔亦以薄葬為主,不欲以重服久臨以傷生民之志。此誠明君之盛德,可為後世法。今朕欲效法先賢,振揚淳風,特頒此詔,號召天下百姓薄葬。
凡我臣民,當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厚葬無益於死者,反有損於生者。故自今以後,喪葬當從簡樸,勿以奢華為尚。令到之日,皆當遵奉,不得有違。
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朕意如此,其各遵行無忽。
欽此。”
可惜這話不是劉備說出來的,若是可以讓劉備薄葬,以身作則,那自是最好的。
不過想到關羽張飛以及那些臣子們的看法,劉禪便絕了這個心了。
這個薄葬,看來得從他開始,現在他能勸一個是一個。
到時候看有沒有出頭鳥,敢頂風厚葬的,我讓伱整個家族一起葬到地底下去。
以儆效尤。
甚至還可以出配套措施。
比如薄葬的,家族子弟升官會更順暢,厚葬的,家族子弟升官會緩慢,甚至官途阻塞。
“呼~”
吐出一口氣將詔令吹乾,劉禪看向左右,詢問道:“這個詔令如何?”
左右聞之,一個個都吹起了彩虹屁。
費禕當即起身,對著劉禪拱手行禮,說道:“陛下此詔,真乃英明之舉。薄葬之風,既合孝道之本,又能節儉民力,實乃利國利民之良策。”
董允亦是上前,恭維道:“陛下所提漢文帝之遺詔,正為前賢之明鑑。今陛下效法先賢,必能振揚淳風,使天下百姓歸心。”
宦官黃門丞黃皓更是上前,一臉諛笑的看向劉禪,諂媚道:“陛下所提漢文帝之遺詔,正為前賢之明鑑。今陛下效法先賢,必能振揚淳風,使天下百姓歸心。”
這個黃皓,正是那個被陳壽評價為‘祗死後,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的太監。
但將滅國之罪給一個太監身上,這純純是屬於是背黑鍋了。
聖明之君下,便是宦官再霍亂,也不至於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