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妄之災與魏軍決策!(第3頁)
2、中路:沿大路,經潼關進入;
3、南路:先南下宛城,繞道武關、藍田迂迴進入。
自秦帝國以關中為基地統一中國,西漢高祖也依關中的地理優勢統一全國。
自古就有“百二秦關”的說法,既以關中的險要地形,用二萬兵就可以抵抗百萬大軍的進攻。
特別是從東面的中原地區進攻關中,基本上是仰攻的不利形勢,尤其是走潼關。
因此,曹操要想擊破佔據關中險要、兵力強大、戰力強悍的馬韓集團,必須智取。
但到了現在,南陽已經被漢國所佔,南路這條路已經是走不通了。
便只能從北路與中路兩路進兵。
難度一下子上來了。
加之現在的魏軍,不是以前的魏軍,敵人也非是關中聯軍的一盤散沙,而是漢國的一個整體。
不一樣了。
當然
也有一些是相同的。
當年關中聯軍不敵魏軍,便是因為後勤原因。
由於韓遂、馬超等在春季三月時,就在潼關屯集十萬大軍,加之用於長途輸送糧草的人力,關中各部,當年的農業生產幾乎全廢。當時秋季已過,冬季將臨,關中各部卻徵收不上來新糧,全軍有斷炊之虞。
於是關中聯軍為免作持久戰,只好割地、送子質請和。
這是其一。
其二。
當初關中士族並不依附關中聯軍,如今因為漢國太子的盤剝,也並不真心依附漢國。
若魏軍能勝,關中士族必定響應。
但不同的,更多,也更致命。
當年武帝能勝,一方面是兵力優勢,另外一方面是後勤優勢,更是有天意襄助。
就譬如在渭水南岸立營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合適的建築材料,加之屢受馬超騎兵的突擊,一時難以完成立營的工作。
後趁天氣突然爆冷,曹操夜裡渡兵在南岸澆築起凍沙城。
天明時,凍沙城建築完畢。
關中聯軍乘夜攻營,被曹操伏兵所破。
一夜築寨,這不是天意襄助是什麼?
現如今,陛下有天意襄助嗎?
司馬懿腦子裡面思緒轉了好幾圈,在心中斟酌用詞,這才緩緩說道:“先帝當年之所以能取勝,一是“輕兵”疲勞敵軍。二是“虎騎”重擊敵軍。三是先帝所言之:
‘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為堅壘,虜至不出,所以驕之也;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畜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
此番原封不動搬用前人之計,非上策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