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太子初理政,漢中國的天變了!(第2頁)
“太子府中已經準備了熱湯,諸公喝碗熱湯,
暖暖身子,再行公務不遲。”
說著,一干太子府侍從,將一桶桶熱湯搬了下來,舀在一個個紅漆大碗裡面。
到了冬日,便是進補的時候了。
劉禪這一桶桶的熱湯,便是蘿蔔羊排湯。
新鮮的羊排,大火燉煮,燉湯無需添加太多的調料,清燉即可。加上白蘿蔔,最後再來點枸杞以及足夠的時間,就能燉出香味濃郁、肉爛湯鮮蘿蔔軟的蘿蔔燉羊排。
眾人手上端著一碗熱騰騰的湯水,喝在肚子裡面,更是暖洋洋的一片。
身體暖洋洋的時候,尚書檯群臣諸公的心亦是暖洋洋的。
“我等,謝殿下賜湯。”
只是一碗熱湯而已,便讓這些臣子對劉禪的印象,又好上了幾分。
關心臣子的君主,那可是好主君!
劉禪從細節入手,當即便籠絡了一些人心。
恩寵恩寵。
恩寵有時候不是體現在大封大賞上的,平日裡的小恩小惠,有時候更能起到收心的效果。
一碗熱湯喝下去。
眾人也是回到大堂之中了。
劉禪端坐在主位之上,看著群臣位列其次。
他笑著說道:“此前曾領成都留守之職,來過尚書檯,處理過益州事務,現如今父王將漢中國的重擔放在我肩上,小子深感肩上責任之重,便需要諸公齊心協力,一起來將漢中國治理好。”
眾人當即說道:“殿下神武,我等自然會盡心竭力,輔佐殿下。”
“好!”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諸公齊心協力,何愁我漢室不興?何愁不能收復我大漢之失地?剷除奸佞如曹丕、孫權者。”
坐定下來之後,劉禪眼神閃爍,問道:“不知現今如今尚書檯中,可有要緊事要處理。”
劉禪也就是問一下而已。
其實那要緊事,他早就知道了。
尚書令法正當即出列,他手持笏板,說道:“啟稟殿下,如今最緊要之事有三,一是論功行賞,封賞之事,還未定下。二是益州農事無綱領之要,殿下應遣人撰寫農書,以指導百姓耕種。三是南中四郡事務應著手處理。”
三件事,確實都是比較要緊的事情。
首先這論功行賞,已經拖了幾個月了。
再不封賞下去,怕是軍中都有議論聲了。
本來劉禪以為劉備會著手安排的,不想這事情,還是交到他手上去。
封賞封賞,這也是施恩的一種,劉備將這件事情交由他手,亦是為他籠絡人心。
當然
處理好了之後,才是籠絡人心,這處理的不好,那便是得罪人了。
其次,益州農事需要有書籍在指導百姓耕種。
什麼時候該種些什麼,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只有老農才知曉的。
但像是那些南中移民,他們不知道啊!
編撰農書,便能指導他們的耕種工作。
自上古至後漢,流傳最廣莫過於《汜勝之書》《四民月令》這兩本農書,但這兩本書都只是撰寫黃河流域農業發展情況,對於長江流域及**盆地並不能完全參考。
對於益州來說,還是要編撰新的農書的。
至於最後面的南中四郡事務。
那便是要開發南中四郡了。
劉禪之前打下南中四郡,只是派遣官員去穩定住局勢,再讓鄧艾去屯田而已。
但除了屯田之外,南中四郡之地,還有許多是值得開發的。
第一,便是馬場。
東周時西昌一帶已養馬。西漢時有“笮馬”(鹽源之馬)往內地集市貿易,東漢時建昌馬已聞名中原,並設有養馬場,分別是長利、高望、始昌三大軍馬場。
如能恢復南中馬場,對於提升漢中國的國力,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便是礦產。
南中蠻夷之地,多山是缺點,但對於礦產來說,卻也是優點。
譬如在邛都、巧家等地有大量的銅礦,可以緩解蜀中缺銅情況。
還有鹽鐵之利,鹽井不僅在益州郡有,在南中,同樣也有。
若是能夠得到充分的開發,無疑是能夠給漢中國開源。
第三,經營好南中四郡之後,漢中國的勢力,可以繼續的朝著南邊發展。
開通犛牛道,沿途與諸蠻做生意,潛移默化的就對諸蠻進行滲透,不順服者,發兵討之,更可以利用商盟,將蜀錦、琉璃、美瓷、香水、茶葉等快速通過西南絲綢之路販賣到身毒,賺取大量的外匯,充實國力。
還可以提前佈局東南,提前瞭解外部消息,為日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