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丕的妥協與無奈!(第3頁)


提,可見當時大部分人並不認可東漢王朝由一個宦官、乞丐的後代取而代之。

 當然,以世族大家為首的舊勢力並不敢和曹丕徹底鬧掰,他們頂多就是藉著為夏侯惇送殯這樣的小事,對曹丕進行敲打,提醒他要保障世族大家的利益和特權,否則就無法得到百官的支持,皇帝的位子也就坐不穩了。

 對於這一點,曹丕也是心知肚明,於是他找來心腹謀臣陳群商量,決定對世族大家妥協,而且要想辦法尋找一個紐帶,將士族大家和曹魏政權的利益捆綁起來。

 這根紐帶,便是九品官人法。

 只是

 這根紐帶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九品中正制根據家世、德行和才能,把所有待考核的預錄取人才劃分了三六九等,從上上,上中,上下,一直到下上,下中,下下,品級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官位的級別和權力大小。

 “正二品”以上稱作“高門”,以下則一律叫做“寒門”。

 此外,專門負責官員任免的“中正官”,也一律要由中正二品以上官員擔任。

 如此一來,高門下的世家大族徹底壟斷了整個曹魏政府的人事權力,僅靠這一點,他們就能夠在朝野間獲得隻手遮天的影響力。

 “大王,此刻不能再猶豫了。”

 作為曹丕的心腹大臣,陳群在大殿之上,當著百官的面提出這個九品官人法,他背後也是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的。

 沒辦法.

 曹丕南征失利,各方面都有所損失,士族亦是如此。

 戰場上沒得到什麼東西,那隻能在九品官人法這上面找補回來了。

 “鄢陵侯在長安,可不知會掀起怎樣的動亂呢!”

 陳群在後面,又加了一句。

 這一句話,明顯就觸及了曹丕的逆鱗了。

 “我大魏良將無數,怕區區一個叛逆?”

 陳群只是跪伏在地,道:“還請大王三思!”

 陳群跪伏下去,在其身後,朝堂之上,除了宗親之外,基本上臣僚全部都跪了下去。

 “還請大王三思啊!”

 百人齊聲高語,聲勢之大,在大殿之中迴盪,震耳欲聾,繞樑而上,三日不絕。

 曹丕沉默了。

 他從陳群的話語中,明白了此事他已經是連拖都拖不得了。

 呼~

 曹丕儘量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

 片刻之後,他有些無力的說道:“既然眾位愛卿都認可此制度,那九品官人法,便施行下去罷!”

 九品官人法雖然有弊端,但對於現在的魏國來說,那還是好處更多的。

 東漢末年,原本漢朝所倚重的“察舉制”其中的缺點很明顯的擺放在眾人面前,那就是“有德不代表有才”。

 如果說一個小縣官只是有德行,但是本身卻沒有任何治理經驗,那麼這個小縣官可能將這片地區治理的一塌糊塗,在和平時期,這種缺點還沒有那麼明顯。

 但是到了比較動盪的年代,這種方法所展現出的短處是致命的。

 為何曹操手下會出現“猛將成群,名士如雨”的局面,正是曹操的用人方針是“重才而輕德”。

 而“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可以說是打破了“察舉制”將一些只有德行,沒有才能的花架子選拔提升的局面。

 而且現如今曹丕新敗,天下人心不穩。

 而東漢末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可以說是空前的大,包括曹操本人也是依靠士族的力量才能穩定北方。

 所以為了穩定這些世家大族的心,“九品官人法”可以說是將選舉的一部分權力交給了這些世家大族,從而換取這些家族對曹魏政權的支持,穩定北方局勢。

 而且“九品官人法”也將官吏的任免重新收回中央,也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的統治穩定。

 但.

 為了現在的好處,而給未來埋下禍患。

 這豈是雄主所為?

 唉~

 曹丕嘆了一口氣,心裡想道:若是父王尚在人世,他可會答應百官施行這九品官人法?

 他輕輕搖頭。

 父王斷不會答應此策。

 因為他能鎮住這殿中百官,鎮住這世家大族。

 然而.

 他一敗再敗,甚至連魏王之位都快坐不穩了。

 他鎮不住這殿中百官,更鎮不住曹魏背後的士族。

 為求自保,為求代漢,做那九五之尊,便不得不與世家妥協了。

 後面事情,便交給後人來解決了。

 相信後人的智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