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一章 徐元直釜底抽薪,諸葛亮成及時雨!(第2頁)

 徐庶在一邊幽幽的說道。

 人選?

 宗子卿愣了一下,問道:“這個人選,是何人?”

 “曹丕之弟,萬戶侯曹彰!”

 “黃鬚兒?”

 宗子卿眼神閃爍,卻是說道:“他不是就國了?在魏國中,還有如此影響力?”

 曹丕即王位,曹彰與諸侯各去自己的封國,曹丕頒佈詔書說:“古代帝王之

道,用功勳來使親人和睦,並分封母弟,建立邦國以繼承家業,所以能保衛大宗,抵禦侵略,防止災難。曹彰以前奉命北伐,平定朔方的土地,功勳盛大,給他增加食邑五千戶,連同以前的共一萬戶。”

 別看是萬戶侯,又是曹丕親弟,然而曹魏的封國制度,那是懂的都懂。

 在封建制度下,被分封者本人本應在自己所屬的土地上擁有較大的權力,不僅能夠統領封國內部的軍隊和人民,同時還可以自行設置封國內部的屬官,日常生活上雖然比不上皇室,但說是榮華富貴也是毫無問題。

 然而,曹魏時期的封建卻是“魏之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的景象。

 對這些被分封的宗室子弟來說,他們甚至連生活基本的物質需求都難以得到保障。

 曹植在其《遷都賦序》中便如此抱怨:“連遇瘠土,衣食不繼。”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由於早年與曹丕爭儲的原因,導致曹植在諸王中被針對得最為嚴重,他的抱怨也變得相對來說更為頻繁。

 至於參政和領兵的權力,對於這些宗室子弟來說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甚至連僅有的用以裝飾門面的士兵也往往被政府徵召過去,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

 以曹植為例,即便他封國內部的軍隊陷入“惟尚有小兒七八歲已上、十六歲已還,三十餘人”的窘境,魏明帝曹叡仍然選擇繼續徵召他的軍隊。

 一般來說,當一個諸侯被分封到某一地區之後,自然需要在當地展開一定程度的經營才能夠培育出自己的勢力,也才能夠更好地促進當地的發展。

 但是,對於曹魏諸王們來說,這一點卻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曹魏時期的諸王們到處遷轉的頻率之高其實也是名列前茅的。

 以在曹魏宗室當中素有名聲的曹袞為例,在從建安二十一年被封為平鄉侯開始,到太和六年被改封為中山王,在十六年的時間裡被遷轉了五次。

 對於曹魏的封國制度,徐庶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但他此刻挑眉一笑,說道:“這不正是我等要選曹彰的理由?”

 曹彰何許人也?

 黃鬚兒!

 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

 成年後率軍征討烏桓,又降服遼東鮮卑大人軻比能。

 以封狼居胥為目標,以衛青霍去病為偶像,結果你把他囚禁在封國之中?

 是個人心中都會有所不滿。

 而徐庶,便是給曹彰一個機會!

 一個發洩自己不滿的機會!

 宗子卿眼中一亮,說道:“先生想讓魏國兄弟鬩牆?只是,黃鬚兒有這個膽子?即便是有這個膽子,難道有這個能力?”

 徐庶輕輕一笑,說道:“聽聞壽春臧霸兵敗,曹丕準備移魏軍主力前去汝南,準備對殿下出手,他帶兵在外,這洛陽自然就空虛了,加之曹彰在軍中頗有影響力,商盟又給他資助,趁曹丕遠在汝南之際,你看他可能成事?”

 聽到後面,宗子卿眼睛已經是亮起來了。

 “先生此計,當真是釜底抽薪啊!”

 不管曹彰能不能成事,曹丕在外面都不安穩。

 以自家殿下的能力,不說打敗魏軍主力二十萬人,拖延時間,總是可以的。

 拖延的時間越久,曹丕便越急。

 “哈哈哈~”

 想到最後,宗子卿已經大笑起來了。

 “通過商盟,讓曹彰轉運糧草、物資過來,我等待魏國內亂,讓殿下領軍殺入魏國,魏國兄弟鬩牆,說不定便成了袁紹之子一般,則天下,便在殿下的掌控之內了!”

 若局勢當真如此。

 妙!

 妙啊!

 “此事,先生交由屬下來做,定然做的漂漂亮亮的。”

 徐庶點了點頭,說道:“此事事關重大,交給子卿,我心裡放心,不過,得儘早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