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 作品

第九十八章 勸進稱王,太子劉禪!(求追讀!!六千字大章!)(第3頁)

 而且當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就是定都漢中,然後從漢中出發先攻打三秦,然後東出函谷關統一天下的。

 這是一條成功的路線,也是一條幸運的路線,劉備之所以選在漢中稱王,就是想沾沾當年劉邦的好運氣,這也顯示了劉備的野心就是統一天下。

 這也是為何劉備為什麼劉備不能稱“巴王”、“蜀王”或者“楚王”的原因。

 從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實際統治的區域來看,能夠構成一字王王號的地理單元,只有代表荊州的“楚”以及代表“益州”的“巴”和“蜀”。

 秦漢之間,“楚”作為最大的一支反秦勢力,先後有陳涉建立的“張楚”、楚義帝熊心建立的“後楚”和項羽建立的“西楚”。

 而漢高帝劉邦曾經先後作為後楚和西楚的臣子,之後也是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才建立的漢朝。

 雖然東、西漢都設立過楚王,但是考慮到王號與之後的帝號之間的連續性,劉備稱帝時若是以“楚”為正式國號,豈不是數典忘祖。

 劉備如果稱巴王、蜀王,則缺乏漢代政治傳統作為支撐。

 同時,巴、蜀隱隱帶有邊陲、蠻夷之地的含義,劉備以巴、蜀為王名,也不利於彰顯正統地位。

 當時劉邦不想入漢中就藩,蕭何勸他,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說明漢中得名於漢水,又與天上的“天河”(天漢)相對應,是美名。這也說明了漢國號來自於“漢中”。

 當然...

 既是為正統,那為什麼不直接稱“漢王”以彰顯自身“漢室苗裔”的正統地位呢?

 主要是因為以漢獻帝為首的漢廷在名義上依然存在,公然以“漢”作為王號,與大漢國號重名,明顯有僭越之嫌,容易陷入和曹操同樣的“篡位”語境之中。

 因此,以一個似是而非的“漢中王”作為王號,既能以兩字王向朝廷表現出恭順,又能和老祖宗劉邦搭上聯繫,劉備何樂而不為呢?

 從這一點來

看,他這個便宜老爹劉玄德,其實也是很有心機的。

 “中郎將此言何意?”

 董和仔細打量劉禪的表情,說道:“我便是特意來問問公子的看法,稱王之事,如今可合適?”

 該不該稱王?

 劉禪想都沒想,說道:“父親有功於社稷,且志向遠大,合該稱王!”

 稱王!

 怎麼不稱王?

 劉備不稱王,他劉禪怎麼做太子?

 況且,稱王之舉,亦是為了籠絡人心!

 劉備只有先把自己的地位提上去了,然後才能封賞他人,只有封賞他人才能拉攏人才跟隨自己創業,劉備當了二十幾年的左將軍,左將軍只能開府治事,離建立政權尚遠,劉備只有自己先稱王,然後再封賞手下籠絡人心。

 恐怕董和這些臣子,也希望向上一步罷。

 劉禪饒有深意的看向董和,後者的反應果然如他所想一般。

 “公子即有此念,還請公子聯名上表,請主公稱漢中王!”

 自立為漢中王可不是做做樣子就行了的,他是有一套流程,得讓天下人服你的。

 劉備若要自立為漢中王,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手下來勸他進位漢中王,而且還得勸三次拒絕三次才行,顯示出謙虛,然後還要給漢獻帝劉協上一份表章,由劉備部下聯名所寫的一封勸劉備進位漢中王的表章。

 由此,這個漢中王才算名副其實。

 前世,這聯名上表的名字裡面,可沒有劉禪,但他轉念一想,便也明白了。

 恐怕是因為他平定了南中四郡,在劉備集團中,不再是那個無關輕重的人物了。

 在原歷史中,劉禪更多的是做一個圖騰、神像,凝聚人心的作用。

 他手底下的臣子都明白,論起治國能力?劉禪不行,論起行軍打仗?劉禪不行!

 那便作為繼承主公遺志的載體罷!

 他們這些臣子心中效忠的,從來就不是劉禪,而是劉備的遺志!

 但如今的劉禪,已經和歷史上的劉禪大為不同了。

 他不再是劉備精神的載體,而成了一個真正的主君!

 董和讓劉禪聯名上表,自是代表著劉備集團對他劉禪能力的認可!

 “勸進表上,我自署名!”

 劉禪接過勸進表,而董和早就準備好筆墨了。

 “請公子書在首位。”

 劉禪聞言,輕輕搖頭。

 “我豈能首位勸進?”

 這勸進表上的位次,也是有說法的。

 位次排名的依據就是地位,這裡的地位就是指官職和爵位。

 官職大小的排名有個原則,就是漢朝官職>劉備的左將軍府屬官>劉備手下的直屬部將。爵位則是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

 勸進位次越高,從龍之功便也越多。

 這亦是劉備收復人心的手段,他要是勸進首位,不論是於情於理,還是對於劉備收心部下的目的來說,都是相違背的。

 他輕輕一笑,說道:“便在二十名開外罷!”

 也不等董和拒絕,劉禪便在二十名開外的位置上,寫上“成都留守臣劉禪”七個大字。

 “公子英明!”

 這首位人選,自然是給馬超的。

 他方才言語,也不過是客氣恭維而已,以公子才智,亦是明白這位次的說法。

 首位署名,非馬超莫屬!

 馬超的官職可是漢朝廷所封的偏將軍兼併州牧,這是正宗的漢官,他的爵位是都亭侯,劉備集團能比擬者,也只有關羽的漢壽亭侯,張飛的新亭侯是劉備封的,不是漢朝封的,含金量略有不足。

 況讓馬超署名第一,亦是收他人心,予他從龍之功。

 箇中計較,非三言兩語能夠道盡的。

 當劉禪將署好名勸進表交給董和之後,他心中明白,恐怕過幾日,他公子劉禪的名頭就要變一變了。

 下次他的臣屬對他的稱呼,便成為太子劉禪了!

 而且他劉禪,也有開府之權了!

 太子府,可是自有一套屬官系統的!

 ...

 感謝此城名初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