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未敢愁 作品

第703章 宗室制衡,侵略入火!(中秋節快樂!)

 幽州。

 廣陽郡。

 薊縣在晨曦的微光中漸漸甦醒。

 城中央,一座氣勢恢宏的府邸傲然矗立,彷彿是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明珠。

 府邸之內,一座三層高樓拔地而起,全部由名貴木材精心構築,每一塊木板都經過匠人細心打磨,散發出淡淡的木香。

 高樓金碧輝煌,牆面上鑲嵌著五彩斑斕的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窗簾則是由遠自蜀地運來的蜀錦織成,圖案繁複而精美,輕輕一拂,便能感受到那份細膩與奢華。

 頂樓之上,公孫淵身著一襲華麗的錦袍,衣袂隨風輕輕擺動,他負手而立,目光穿透層層雲霧,彷彿能窺見整個薊縣的一花一草、一樹木,乃至城中百姓的一舉一動。

 此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頂樓的寧靜,楊祚匆匆步入,臉色凝重。

 他上前幾步,恭敬地行了一禮,沉聲道:“主公,魏國使者來信,索要幽州各郡縣的名冊,同時,漢國的使者也已到達,請求面見主公。”

 公孫淵聞言,眉頭緊鎖,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

 他雖然佔據了幽州,但在這片亂世之中,勢力割據,他並不能對地方完全掌控,仍需仰仗魏國的支持以維持現狀。

 然而,名冊一旦交出,就意味著魏國會清楚掌握幽州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口,沒有了這些作為賦稅的基礎,他又如何養得起那龐大的軍隊?

 公孫淵沉默片刻,心中權衡利弊,最終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堅定:“告訴魏國的官員,鮮卑為禍幽州之時,名冊不幸被焚燬。三年之內,必定為魏國重新制定一份詳盡的名冊,遞交洛陽。”

 楊祚聞言,臉上露出明顯的愣怔,隨即是猶豫之色。

 他深知此舉可能會激怒魏國,讓本就微妙的關係更加緊張。

 “如此一來,恐怕魏國會對主公有意見了。”他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公孫淵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閃過一抹不羈的光芒。

 “只要我們的實力足夠強大,魏國有意見,又能如何?”

 楊祚見狀,心中雖有顧慮,卻也明白主公的決定不容置疑。

 他點了點頭,正準備退下,卻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於是繼續問道:“那漢國的使者,我們該如何答覆?”

 公孫淵轉過身,目光望向遠方,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片刻後,他緩緩開口:“漢國的使者,見一見,倒也沒什麼。說不定,能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或是找到新的盟友。”

 決定既定,公孫淵示意楊祚可以退下準備迎接漢國使者的事宜。

 楊祚領命而去,心中卻不禁為即將到來的會面感到一絲忐忑。

 當日下午,漢國使者被引領至府邸的大堂。

 使者身著華服,頭戴高冠,面容端莊,舉止間透露出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

 他手持節杖,步入大堂,目光掃過四周,心中暗自驚歎於公孫淵府邸的奢華。

 公孫淵從高座上緩緩起身,面帶微笑,步伐穩健地走向使者,邊走邊說道:“貴使遠道而來,辛苦了。請上座。”

 使者客氣地回禮,隨後在公孫淵的邀請下入坐。

 兩人開始了一番客套寒暄,公孫淵表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在細細打量這位使者,試圖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捕捉到漢國的真實意圖。

 談話間,公孫淵巧妙地引出了話題的核心:“不知貴國此次派使前來,所為何事?”

 使者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雙手遞給公孫淵:“我國陛下聞聽公孫大人威名遠播,特遣我前來,願遵守盟約,共同抵禦外敵,共享天下。”

 公孫淵接過密信,快速瀏覽了一遍,心中暗自思量。

 和漢國聯手,是可以得到一定的好處,但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的陰謀,卻是他不得不考慮的。

 他沉吟片刻,緩緩開口:“貴國的誠意我已知曉,但此事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請貴使暫且安住於此,待我與手下謀士商議後再做定奪。”

 “公孫將軍。”使者開口,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穿透了整個大殿。

 “您的心思,我自然明瞭。昔日,您得漢國之助,方能在這亂世中立足,如今幽州在手,您自然不願再做他人之僕。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昔日之友,今朝或成敵。”

 公孫淵聞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心中卻如翻江倒海。

 “使者大人所言極是,但時局多變,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魏國之強,世人皆知,我若不順從漢國,魏國豈會放過我?然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漢國亦有一統之心,我公孫淵,豈能坐以待斃?”

 使者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公孫淵會有此一問。

 “將軍所言不差,魏國確實不會善罷甘休,但在我大漢的威懾之下,他們短時之內不敢輕舉妄動。然而,一旦天下局勢趨於平穩,將軍以一州之地,獨木難支。我大漢志在天下,將軍若順應大局,可封幽州王,享世代榮華;若執迷不悟,吳國孫權之下場,便是前車之鑑。”

 說到這裡,使者的眼神變得凌厲,彷彿一把利劍,直刺公孫淵的心底。

 公孫淵心頭一震,他想起孫權,孫權作用江東之地,三代經營,比他強多了,最終卻因抵抗漢國而被滅國。

 一股複雜的情緒在他胸中湧動,憤怒、不甘、恐懼……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的臉色陰晴不定。

 使者見狀,知道自己的話已起了作用,於是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定:“公孫將軍,何去何從,全在您一念之間。大漢的誠意,我已帶到,望將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