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丘丘病了二丘丘 作品
第七百一十二章.典當項鍊也要買酒的貴公子
古往今來,儒家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個是先秦儒家。
一個是盛唐劍儒。
最後一個是大宋腐儒。
腐儒者,循規蹈矩,為讀而讀,奉前人經典為聖賢書,全忘了聖賢希望的是他們這些後輩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非令他們這些後輩變成一群沒有思想的機器,只會捧著聖賢書放嘴炮。
盛唐劍儒,其實指的並不全是盛唐一脈的儒士,只不過,盛唐一脈的劍儒是這個體系中的典型,所以,才用“盛唐”二字對此命名,主要指的是那些才學驚人、會君子六藝其二、有思想的讀書人,在這個體系中最出名的當屬青蓮劍仙李白,它降低了正統讀書人的門檻,不再以熟讀四書五經衡量一個人的學識,強調的是有個性,更重視每個人思想上的形態。
而先秦儒家,就是完全體了,要求的不僅僅是才學驚人、會君子六藝與有思想,如果把大宋腐儒的出師難度看作一,把盛唐劍儒的出師難度看作三,那麼,先秦儒家的出師難度起碼也在七以上,先秦儒家雖講究有教無類,可也只是講究,沒那個天賦,你是讀不好書的,就算有那個天賦,君子六藝可不僅僅是隻會其一或只會其二就能矇混過關的,必須全會,且,有思想只是基礎,你還必須要有抱負,別管你的抱負是大是小,證明的其實是伱的求學之心,要讓你自己作答你是為了什麼而讀書,讀了書,你覺的你又可以改變什麼,最後,還要遊歷天下,不說走遍七國,因為各國常年交戰,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單薄,可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是基本要求的。
只有滿足了以上這些條件。
方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先秦儒家儒士。
這也是為啥先秦時代讀書人的含金量如此高,動不動就整什麼“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場面,而到了三國時期,也能冒出郭嘉、徐庶、戲志才、諸葛亮等一眾在野大賢,到了盛唐文采風流,雖無古今賢相出世,可一些劍儒中的頂尖人物寫出的詩篇卻令人拍手叫絕,是真正靠天賦吃讀書人這碗飯的儒士,可到了大宋與大明時期,連文采都沒了,更無什麼標準的賢相,含金量山崩的真實原因。
別扯什麼李綱、劉伯溫等。
他們是賢相嗎?
在他們當時,是的。
可是,如果把他們擺在主持秦國變法的商鞅面前,如果把他們擺在撰寫兵法的孫武面前,如果把他們擺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家任何一個人的面前,甚至於,把他們擺在如荀子這般後起之秀的面前,以他們的思想與才學,算個屁啊?
他們都是循規倒序的將相。
提不出什麼新思想。
放眼後世,也就只有大明一朝的王明陽能跟這些儒道中的前輩掰掰手腕,因為只有他這位心學開創者,才有資格與這些儒道前輩來一場論道。
後來者的成就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