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801【束水攻沙?】
真就走了?
文武百官站在岸邊,目送皇帝的船隊遠去,心情那是久久難以平復。
皇帝外出巡視雖不常見,但也不算太離譜的事情。
真正離譜的是,朱銘除了有軍隊護送,只帶走一些太監和通政院秘書、行人。這等於直接做了甩手掌櫃,把全國政務悉數交給太上皇打理。
太扯淡了!
歷朝歷代的皇帝出京,那都是有百官相隨的。重大事務必須送到皇帝行在,交給皇帝身邊的大臣處理,如此才能保證皇權不旁落。
“太上與陛下,父慈子孝,皆至誠至信之聖君!”
胡安國感慨之餘,甚至橫袖抹淚。
他身上所穿的常服,已經讓裁縫改窄了,看起來比以前更加幹練。
但總有些不倫不類。
目前禮部和工部,正在設計官服款式。
禮服不用改,這玩意兒只在大型活動時穿,再寬袍大袖也不會礙到多少事。
公服和常服卻得好生設計,須兼收唐代與宋代的優點,再結合皇帝的特殊審美進行改動。
……
農曆五月初,黃河水位不斷上漲。
朱銘的船隊順著黃河一路東行,沿途全是高高築起的堤壩,時不時的還能看見一些埽壩。
船至臨河縣,治河總督趙逢吉,帶著官員到岸邊迎接。
趙逢吉是閣臣趙佺之子,總領黃河治理工程。
副手有兩個,一是符行中,二是王槐。
符行中是江西南豐人,祖上是北宋符皇后的兄弟,這位在漢中被迫投靠朱家父子。
王槐是浙江義烏人,在南宋被封為“塘神”。其功績是他自籌經費仿照都江堰的原理,修築水庫和水壩,帶領鄉民解決義烏的水患和旱災。(南宋名相王淮是他叔叔,但叔叔的年齡比侄兒小得多。)
接受官員們的禮拜之後,朱銘責問道:“你們怎麼都聚在這裡?速速回去做事。”
趙逢吉解釋說:“今年黃河水量更大,可能會出現洪災。重中之重,便是下游十餘里的靈平埽、小吳埽。只要那兩處不絕口,今年的黃河就沒有大礙。一旦決口,黃河都有可能改道。”
“已經這麼嚴重了?”朱銘表情嚴肅。
趙逢吉說:“黃河北流已三十年,而且流經的還是故道。河床被泥沙不斷抬高,已經不輸給東流的二股河。如果還不治理,十年之內必定改道,且年年都有決堤風險!”
朱銘被眾多官吏簇擁著去縣城,他把趙逢吉叫上馬車,邊走邊問:“已勘測了一年,你們拿出章程了嗎?”
趙逢吉道:“只能回河,讓黃河改道東流。”
朱銘非常不滿意:“還是前宋的老一套?”
趙逢吉說:“回河沒有錯。錯的是黨爭,還有皇帝昏聵。”
“怎麼講?”朱銘問道。
趙逢吉闡述道:“前宋三易回河。第一次是賈昌朝主張回河京東故道,李仲昌提議先開六塔河,再回河橫隴古道。”
“這兩人的主張,都遭到強烈反對,而且是歐陽文忠公領銜。富弼和文彥博卻是贊成,宋仁宗最終聽了他們的建議。簡直糊塗透頂!”
“六塔河才多大?哪能容得下黃河洪水!建成引流立即決堤河北變成汪洋澤國。”
“第二次回河已夾雜著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