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757【有人活膩了】(第2頁)
鄭和船隊運載的士兵,真就是去武裝遊行的?
當時鄭和麵臨的情況,跟朱銘現在差不多。
只不過,三佛齊被滿者伯夷取代,朱羅王朝被僧伽羅人(斯里蘭卡)取代。
鄭和為了擊敗滿者伯夷,先在呂宋冊立漢人總督,把滿者伯夷的勢力趕出菲律賓。接著又扶持文萊,在加里曼丹島站穩腳跟。繼而設立巨港宣慰司在蘇門答臘島紮根。
三面圍困緊逼,不斷壓縮其勢力範圍,搞得滿者伯夷只能俯首稱臣。
而征服斯里蘭卡,鄭和帶去了近三萬戰兵,甚至有兩千精銳鐵甲騎兵。
就這樣,鄭和都差點翻車。
整個過程鬥智鬥勇,打得那叫一個驚心動魄。
僧伽羅軍隊如果素質再高一些,鄭和船隊就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朱國祥道:“得先滅掉金國,你說的海上擴張太遙遠了。”
朱銘說道:“船現在就要開始造,打金國也能用上,每年造幾艘戰船就行。不能像朱棣那樣抽風,短期內打造大量海船,搞得一些地方民不聊生。今後的運作模式,也不能學朱棣,得給各方分配利益。”
“朱棣的鄭和下西洋,是官方壟斷海洋貿易,把民間商賈的財路給堵死。地方官府和老百姓,承擔打造戰船的全部成本。而獲取的海貿利潤,卻全都被朱棣拿走,大部分用於五徵漠北和修建北京城。”
“這麼一搞,導致中央大臣、地方官員、民間商賈和普通百姓,全都反對繼續下西洋。”
朱國祥拿出一份計劃書:“我們還是先討論內政吧,這是我收集地方信息,讓內閣制定出來的改革方案。”
朱銘接過來仔細閱讀,卻是和攤丁入畝配套的吏役改革。
第一,攤丁入畝,確定為省內分攤。
即每個省先確定丁額,再根據各府實情,對這些丁額進行分攤。富裕的府,對貧窮的府轉移支付。同樣的,一府之內,各州縣也這樣分攤。
好處是,貧窮地區的百姓,不會因此負擔過重。
壞處是,越富裕的地方,改革阻力就越大,因為他們會承擔更多。
第二,攤丁入畝所收取的錢糧,三成歸州縣,三成歸府,三成歸省,一成歸中央。
這跟清朝是顛倒的,清朝的中央直接收取七到八成,搞得地方跟沒有攤丁入畝一樣,換其他辦法壓榨百姓獲取資金。
第三,改革吏役。
嚴格確定正式吏員數額,這些吏員可以升為官員,全部由中央朝廷支付工資。
嚴格確定正式差役數額,這些差役無法升官,工資用攤丁入畝的收入來支付。因為,這本來就屬於服役,攤丁入畝之後改為聘用。
臨時吏員和臨時差役地方官府可以酌情徵召,但工資必須自行支付,不準使用白吏和白役(不給工資那種)。一旦發現不給工資,官員罷官,吏員開除,並徹查其貪汙罪狀。
朱銘看完以後,嘆息說:“或許能夠維持幾十年。”
朱國祥道:“有這套方案的底子在,就算過了一百年,情況也比不改革更好。”
當時鄭和麵臨的情況,跟朱銘現在差不多。
只不過,三佛齊被滿者伯夷取代,朱羅王朝被僧伽羅人(斯里蘭卡)取代。
鄭和為了擊敗滿者伯夷,先在呂宋冊立漢人總督,把滿者伯夷的勢力趕出菲律賓。接著又扶持文萊,在加里曼丹島站穩腳跟。繼而設立巨港宣慰司在蘇門答臘島紮根。
三面圍困緊逼,不斷壓縮其勢力範圍,搞得滿者伯夷只能俯首稱臣。
而征服斯里蘭卡,鄭和帶去了近三萬戰兵,甚至有兩千精銳鐵甲騎兵。
就這樣,鄭和都差點翻車。
整個過程鬥智鬥勇,打得那叫一個驚心動魄。
僧伽羅軍隊如果素質再高一些,鄭和船隊就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朱國祥道:“得先滅掉金國,你說的海上擴張太遙遠了。”
朱銘說道:“船現在就要開始造,打金國也能用上,每年造幾艘戰船就行。不能像朱棣那樣抽風,短期內打造大量海船,搞得一些地方民不聊生。今後的運作模式,也不能學朱棣,得給各方分配利益。”
“朱棣的鄭和下西洋,是官方壟斷海洋貿易,把民間商賈的財路給堵死。地方官府和老百姓,承擔打造戰船的全部成本。而獲取的海貿利潤,卻全都被朱棣拿走,大部分用於五徵漠北和修建北京城。”
“這麼一搞,導致中央大臣、地方官員、民間商賈和普通百姓,全都反對繼續下西洋。”
朱國祥拿出一份計劃書:“我們還是先討論內政吧,這是我收集地方信息,讓內閣制定出來的改革方案。”
朱銘接過來仔細閱讀,卻是和攤丁入畝配套的吏役改革。
第一,攤丁入畝,確定為省內分攤。
即每個省先確定丁額,再根據各府實情,對這些丁額進行分攤。富裕的府,對貧窮的府轉移支付。同樣的,一府之內,各州縣也這樣分攤。
好處是,貧窮地區的百姓,不會因此負擔過重。
壞處是,越富裕的地方,改革阻力就越大,因為他們會承擔更多。
第二,攤丁入畝所收取的錢糧,三成歸州縣,三成歸府,三成歸省,一成歸中央。
這跟清朝是顛倒的,清朝的中央直接收取七到八成,搞得地方跟沒有攤丁入畝一樣,換其他辦法壓榨百姓獲取資金。
第三,改革吏役。
嚴格確定正式吏員數額,這些吏員可以升為官員,全部由中央朝廷支付工資。
嚴格確定正式差役數額,這些差役無法升官,工資用攤丁入畝的收入來支付。因為,這本來就屬於服役,攤丁入畝之後改為聘用。
臨時吏員和臨時差役地方官府可以酌情徵召,但工資必須自行支付,不準使用白吏和白役(不給工資那種)。一旦發現不給工資,官員罷官,吏員開除,並徹查其貪汙罪狀。
朱銘看完以後,嘆息說:“或許能夠維持幾十年。”
朱國祥道:“有這套方案的底子在,就算過了一百年,情況也比不改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