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588【春風得意馬蹄疾】(第3頁)
李含章繼續說道:“二甲、三甲進士,觀政期間須備考,通過銓選授予差遣……”
即二三甲進士,實習結束還要考試,通過具體的政務考試成績,並結合他們的進士甲第,再進行實際的官職安排。
當然,說是要觀政三月,肯定會酌情縮短。
比如廣東那邊大量撤換官員,下個月就會扔六十個新科進士過去。
而且跟舊宋一樣,基本不會讓新科進士直接做縣令,都是從縣主簿之類的做起,或者是州府、監司等衙門的事務官。
朱國祥說:“觀政期間,新科進士可居於寶籙宮。”
宋徽宗專為林靈素修建的上清寶籙宮,是在寶籙宮原基礎上擴建的,而且還修得跟延福宮相連。
現在部分建築拆毀,又與延福宮阻斷,用來作為新科進士的宿舍——這破地方能容納兩千道士!
東京城內,還有一些建築,也臨時變成官員宿舍。
比如緊挨著皇城的啟聖院,那裡本來是五代時期的官舍。因為趙光義出生於此,後來就改建為啟聖院,供奉著趙光義的各種御用之物,還有趙光義的畫像、靈位等等。
其佔地面積,比開封府衙門還大,現在改建為京朝官住宅。
宣佈完這些,新科進士謝恩離去。
已經榮升開封府尹的趙鼎,親自引導他們出東華門,同時有吏員在東華門外張貼黃榜。
幾百匹駿馬從天駟監牽來,早已在東華門外等待多時。
趙鼎笑道:“狀元郎請上馬。”
在無數百姓的圍觀當中,胡銓踩鐙坐上馬背,發現開封府尹竟為自己牽馬,連忙說道:“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趙鼎哈哈大笑:“這是陛下的旨意,今後的開封府尹,都要為新科狀元牽馬遊街。”
聽聞此言,胡銓感動得眼眶溼潤,恨不得以死報答君王之恩。
其他新科進士,也由開封府和五城兵馬司的官吏牽馬。
趙鼎邊走邊介紹:“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今後的新科進士,要從東華門往南走,沿御街過州橋。隊伍一分為三,狀元帶隊往東,榜眼帶隊往西,探花帶隊往南,最後回寶籙宮匯合。”
“當!”
五城兵馬司指揮親自敲鑼開道,沿街大喊道:“新科進士,打馬遊街了!”
長長的隊伍前往御街,所過之處沸騰喧譁,東京百姓扶老攜幼來看熱鬧。
舊宋沒有這個流程,只可能出現在戲曲當中。
現在卻是把戲曲搬進現實,一個個進士都興奮激動,騎著馬兒在東京迎來自己的人生高光時刻。
幾十年後,或有人飛黃騰達,或有人落魄失意,但今天肯定深藏在他們的回憶當中。
(今天查資料才發現,宋代有學士院和翰林院兩個機構。學士院才相當於明代的翰林院,且官職都是翰林學士、翰林承旨等等。而宋代的翰林院,養的是一批文學、繪畫、天文、醫學、工匠官員,官職為翰林某某院某職務。有點尷尬,就當是朱氏父子把學士院和翰林院合併了,並拿走了撰寫聖旨等權力。)
(另外,上一章那個死於大理寺獄的廣東官員,其實是巴結太監買官高升的商人,因此才會被人給弄死奪財。究竟怎麼回事,史書沒有詳細記載,這是一樁兩宋交替時的懸案。)
(本章完)
即二三甲進士,實習結束還要考試,通過具體的政務考試成績,並結合他們的進士甲第,再進行實際的官職安排。
當然,說是要觀政三月,肯定會酌情縮短。
比如廣東那邊大量撤換官員,下個月就會扔六十個新科進士過去。
而且跟舊宋一樣,基本不會讓新科進士直接做縣令,都是從縣主簿之類的做起,或者是州府、監司等衙門的事務官。
朱國祥說:“觀政期間,新科進士可居於寶籙宮。”
宋徽宗專為林靈素修建的上清寶籙宮,是在寶籙宮原基礎上擴建的,而且還修得跟延福宮相連。
現在部分建築拆毀,又與延福宮阻斷,用來作為新科進士的宿舍——這破地方能容納兩千道士!
東京城內,還有一些建築,也臨時變成官員宿舍。
比如緊挨著皇城的啟聖院,那裡本來是五代時期的官舍。因為趙光義出生於此,後來就改建為啟聖院,供奉著趙光義的各種御用之物,還有趙光義的畫像、靈位等等。
其佔地面積,比開封府衙門還大,現在改建為京朝官住宅。
宣佈完這些,新科進士謝恩離去。
已經榮升開封府尹的趙鼎,親自引導他們出東華門,同時有吏員在東華門外張貼黃榜。
幾百匹駿馬從天駟監牽來,早已在東華門外等待多時。
趙鼎笑道:“狀元郎請上馬。”
在無數百姓的圍觀當中,胡銓踩鐙坐上馬背,發現開封府尹竟為自己牽馬,連忙說道:“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趙鼎哈哈大笑:“這是陛下的旨意,今後的開封府尹,都要為新科狀元牽馬遊街。”
聽聞此言,胡銓感動得眼眶溼潤,恨不得以死報答君王之恩。
其他新科進士,也由開封府和五城兵馬司的官吏牽馬。
趙鼎邊走邊介紹:“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今後的新科進士,要從東華門往南走,沿御街過州橋。隊伍一分為三,狀元帶隊往東,榜眼帶隊往西,探花帶隊往南,最後回寶籙宮匯合。”
“當!”
五城兵馬司指揮親自敲鑼開道,沿街大喊道:“新科進士,打馬遊街了!”
長長的隊伍前往御街,所過之處沸騰喧譁,東京百姓扶老攜幼來看熱鬧。
舊宋沒有這個流程,只可能出現在戲曲當中。
現在卻是把戲曲搬進現實,一個個進士都興奮激動,騎著馬兒在東京迎來自己的人生高光時刻。
幾十年後,或有人飛黃騰達,或有人落魄失意,但今天肯定深藏在他們的回憶當中。
(今天查資料才發現,宋代有學士院和翰林院兩個機構。學士院才相當於明代的翰林院,且官職都是翰林學士、翰林承旨等等。而宋代的翰林院,養的是一批文學、繪畫、天文、醫學、工匠官員,官職為翰林某某院某職務。有點尷尬,就當是朱氏父子把學士院和翰林院合併了,並拿走了撰寫聖旨等權力。)
(另外,上一章那個死於大理寺獄的廣東官員,其實是巴結太監買官高升的商人,因此才會被人給弄死奪財。究竟怎麼回事,史書沒有詳細記載,這是一樁兩宋交替時的懸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