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

經略使是專管民事的,安撫使才負責打仗。 

兩者可以單置,但往往合併,也即經略安撫使。再下設經略司和安撫司,各自負責民事和軍事,一起向經略安撫使負責。 

如果一個地方特別混亂,那就再置招討使。 

可以單置,也可疊加,比如經略安撫招討使。此職往往由武臣擔任,遇到戰爭可便宜行事,擁有極大的調兵自主權。 

南方地區,不用頻繁的大規模調動兵馬錢糧,因此各種職務往往單置且兼任。 

比如躺平的蔡懌,本職桂州知州,兼任廣西運判,再兼任廣西安撫使。 

又比如激起瀘南夷叛亂那位,本職瀘州知州,兼任瀘南安撫使。 

如果遇到戰爭,往往是官最大的做主帥。比如瀘南安撫使搞不定蠻夷,身為梓州路轉運使的趙遹,當時很快就召集部隊統一指揮。 

更高級的職務,還有總領財賦兵馬錢糧,類似明代的幾省總督。 

這玩意兒是在靖康年間興起,並在抗金戰爭中常態化的。 

由於西南地區的糟糕狀況,趙遹被任命為總領西南兵馬錢糧事,西南各路都要聽他統一調派指揮。可以理解為,西南地區總督。 

但是,趙遹沒有開府大權! 

評價一個總領兵馬錢糧,或者一個經略安撫使,看他能不能單獨開府,就知道他實際有多大權力。 

趙遹先是瞭解黃概的佈防,此地總兵力已接近四萬。 

梓潼城內守軍15000人。 

城西北(隔著梓江)山頭設置寨堡,駐軍5000人,可阻止義軍渡江側繞。也可在義軍攻城時,下山襲擾義軍側翼,關鍵時候配合梓潼守軍兩面夾擊。 

城東北山頭設置寨堡,駐軍8000人,是官兵的前沿陣地,可阻止義軍全力攻城,也可配合友軍幾面夾擊。 

城東山頭設置寨堡,駐軍6000人,阻止義軍繞向梓潼城東開闊地帶。一旦義軍走這條道,就將遭受三面進攻。 

趙遹不得不承認,黃概的佈置非常妥帖,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賊兵一直沒動靜?”趙遹問道。 

黃概說:“只派了些斥候打探軍情朱賊便無別的動靜,駐紮七曲山已二十多天。他不動正好,我才有時間操練鄉兵。” 

朱銘跟李寶一樣,都在整肅部隊。 

他在利州已整編一次,又在劍門關接收降軍,軍隊規模達到四萬八千人(民夫就有兩萬)。 

眼見梓潼縣不好打,一邊砍樹打造攻城器械,一邊利用時間再次整編。 

最能打的精銳,命名為“常捷軍”,兵力3000人,由鄧春負責統領。 

朱銘的親軍部隊,也擴充到3000人,命名為“成功軍”,由李進義負責統領。 

另編五軍,取名驍果、龍驤、虎翼、狼奔、鷹揚,總兵力15000人。 

剩下的,全部淘汰為輔兵和民夫,也即戰兵只有21000人。 

嗯,火器部隊另算,單獨編為火器營,算上輔助也就幾百人。 

整編之後,再度重申軍紀,並通過操練強化紀律。 

於是就出現很詭異的情況,雙方大軍對峙二十多天,居然各自堅守營寨臨陣練兵。都覺得自己的部隊訓練不足,都覺得自己的部隊難以指揮,不能立即拉出去進行高強度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