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270【杭州是個好地方】



 蔡京舉報朱銘的同時,也有無數官員舉報蔡京,因為洪災面積越來越廣,內外官員都把賬算在蔡京頭上。

 兩浙、淮南、江南、荊湖、廣南、福建諸路,到了仲夏時節全在發大水!

 由於賑濟不利,流民四處逃荒。

 面對雪花般飛來的報災文書和彈劾奏疏,宋徽宗接連頒佈兩道聖旨:

 第一道,禁朋黨。

 那些彈劾蔡京、王黼、朱勔、童貫、梁師成的奏疏,肯定是有人在結黨發難。如果不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行為,怎麼可能短時間內,出現海量彈劾奏疏?

 第二道,詔令南方各路監司,趕緊督促流民返鄉。

 流民數量太多了,不驅散很容易出事。至於強行驅散之後,老百姓該怎麼活,那不在宋徽宗的考慮範圍內。

 因為,宋徽宗有更重要的事情——皇帝出書了。

 朱銘改進的油墨和活字術,讓印刷成本變得更低。宋徽宗一口氣印了5000本《御注道德經》,由他親自注疏,勒令下發州縣、道學和道觀。

 這還只是開始,接著又印刷3000本《道史》。

 《道史》為紀志道家史書,蔡京掛名總編輯,由林靈素領銜編撰。

 接下來,還要編《道典》(《道史》的姊妹篇)。

 與此同時,在太學及預科學校,正式設立道學博士。又在林靈素的建議下重新調整道官、道職等級,道士的官職體系更加龐大。

 ……

 “砰!”

 冶鐵場的後山,朱銘親自開了一槍,彈丸飛得不知去向。

 屠申笑著拿起另一支,填彈裝藥之後,仔細瞄準幾十米外的靶子。

 嗯……居然沒有脫靶。

 鳥銃跟火銃不一樣,這玩意兒槍管更長,且設置有瞄準星,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鳥銃的名字來源,便是能擊中飛鳥。

 屠申說道:“俺帶人反覆測了填藥量,藥一彈二為宜。”

 隨著火槍的氣密性增加,以及顆粒火藥的使用,配藥量也是不斷變化的。

 初時,火藥和彈丸的重量幾乎相等。漸漸的,變成火藥是彈丸的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最佳配藥量,可在保證威力的同時,節省火藥且不易炸膛。

 “削竹管取藥,竹管容量恆定。”朱銘吩咐道。

 屠申點頭:“這法子好,填藥也更快。”

 解決了固定填藥量的問題,屠申又說:“工匠已經熟練了,28天就能造一把鳥銃。固定銃管之時,現在用的是鉚接,如果換成銅箍,還能縮短製造時間。”

 朱銘問道:“二者各有什麼優劣?”

 屠申說道:“銅箍不便拆卸清洗,打造時容易;鉚接打造繁瑣,卻更易拆卸清洗。”

 “暫時就用鉚接吧。”朱銘現在不急,等大規模製作時,再採用銅箍固定方式。

 其實還有更省事兒的法子,即清代學習土耳其,用細棉繩進行纏繞。清洗槍管的時候,解開繩子就能取下,比鉚接和銅箍都更省事。但缺點也很明顯,如果槍管過熱,可能在戰鬥的時候,直接把細棉繩給烙斷。

 朱銘已經很滿意了,他的預想是40天造一把,現在28天就能造一把。

 朱銘又問:“最遠能打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