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3【地震、地裂、旱災、沙塵暴】(第2頁)
“眼下要務,第一是賑災和救人。那些房屋倒塌的,儘快組織人手重建家園,以工代賑吸納沒飯吃的百姓。”
“第二是埋葬屍體,西夏舊民崇佛,他們是願意火化的。把屍體趕緊燒了,免得災後出現瘟疫。”
“第三是防備叛亂。那些部落酋長和牧主,草場、田產被沒收拆分,極有可能趁機造謠起事。”
“第四是安撫人心。不止是用救災來安撫,還要以毒攻毒趁機宣傳。就說這次地震是西夏社稷傾覆,龍脈徹底斷絕了才造成的。地震以後,西夏龍脈斷絕,西夏再也不能復國!一切災異,都推到西夏頭上,我大明是來救苦救難的。”
銀川府迅速安排著一切,同時還把這四道政令,派信使飛馬送去寧夏各州縣。
總督所在的銀川府,很快就平靜下來。
誰知二十日過去,又來一次地震,而且震中心轉移到夏州那邊。
夏州地裂,噴湧泉水!
繼而又颳起前所未見的沙塵暴,黃沙堆積出二十米高的沙丘。沙丘連著沙丘,猶如一道道長堤,一共有好幾千百姓被沙塵埋葬。
歷史上,這一連串災害,導致西夏盜賊四起,起義軍遍佈近半國土——僅興慶府一地,死於地震者就超過萬人。
如果朱銘知道有這種事,他去年肯定不會出兵,而且等到各種災害之後再動手。
現在等於接到一個燙手山芋,還得花費大量精力和錢糧用於維穩!
……
鳴沙縣東部。
早在夏商時期,這裡沃野千里,羌戎等民族於此遊牧。
秦漢時期,關東地區的百姓,陸續遷徙至此開墾。
此後朝代變換,時而放牧,時而農耕,最終形成半耕半牧。
水土流失逐漸嚴重,許多地方變成光禿禿的黃土山樑。
西夏剛開國那幾十年,官府還曾組織百姓開挖灌渠。這幾十年來,灌渠早就堵塞荒廢,農作物從小麥逐漸變成小米。
六月,旱情愈發嚴峻。
這裡的三個部落酋長,聯合召集十多個曾經的大牧主、大田主商議造反。
酋長星多保忠憤怒道:“我們去年在靈州投降,雖說沒什麼功勞,卻有許多苦勞。幫著穩定治安、搬運輜重,累死累活卻換來什麼?那可惡的炫州知州、州判、指揮使,招我們的族眾去疏通灌渠,結果只疏通黃河兩岸的灌渠。我們這裡的灌渠,一條都沒有疏通!”
“我早就已經打聽過了,別的部落在靈州疏通灌渠,領到糧食比我們多得多!我們這邊,累死累活挖渠,只能領一點糧食餬口。還有靈州分給百姓的種子和牲畜,是我們這邊的好幾倍。人家靈州還給鋤頭鐮刀,我們這裡一樣都沒有!”
“在座的各位,都是大牧主、大田主。投降之後沒什麼賞賜,卻還要分走我們的牧場和農田。在大明第一年就這樣,今後還不越過越艱難?”
“我聽說,西北、東北那些州縣,到處都有災異發生。這肯定是大夏曆代皇帝的英魂回來了,他們會保佑我們趕走明軍。我們在這裡起兵,還有其他部落在別處起兵,到時候推舉一個宗室興復大夏!”
類似場面,在寧夏各個地方出現,但情況又有所不同。
鳴沙縣東邊的三部起義,確確實實是被官府逼的。底層農民、牧人雖然分到了農田和草場,但拿到的賑災糧、種子、牲畜嚴重不足,官府甚至連一把農具都懶得發。以工代賑修繕水利,也只在黃河兩岸搞,這邊的貧瘠黃土地啥都沒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