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九章 異議(第2頁)
他對太清真術有興趣,但不會落到強人所難來為難張學舟。
而且依弘苦授法的風格,張學舟所拿到的太清真術必然是殘缺的,難有完整可言。
“我在《人瑜藥典》中看過口中噴水療傷的描述,想來與這個太清真術有幾分接近”王郝然插嘴道。
“《外林野史》中提及一個僧人吐火後將一個傷兵毒瘡治癒,可能也是這種術”秦文瀚道。
“《外林野史》的內容不靠譜,內容屬於瞎編加想象杜撰而成”宋步爾糾正道:“古時醫療手段差,僧人吐火治癒毒瘡是假,烤傷口殺毒消菌才是真,外行人看不懂門道,也就傳得神乎其神了!”
“古時各種差,為何我們現在還要去追尋古時的那些內容”朱良平皺眉道。
在眾教授中,朱良平教授和李應博教授少有開口,並沒有另外三位教授的活躍。
等到朱良平提出疑問,張學舟頓時覺察出了在非正常人類研究計劃中的中間派。
王郝然、秦文瀚、宋步爾和任一生的理念少有差別,而朱良平和李應博的態度在探索中又帶著疑問甚至於懷疑。
“因為我們的時代發展太快了,難於拉動思想跟隨上社會的發展”任一生道:“在人文哲理修身養性方面,我們並沒有超出古代人。”
“但修身養性……”
朱良平皺眉。
他不認為學習古代人的修身養性就能延緩意識方面的衰老。
人類的意識在七十歲會出現衰退,八十歲有大幅度下滑,九十歲則是苟延殘喘,一百歲以後則是愈加趨向年幼階段,也就是理智越來越少,更多是趨向於自然求生狀態。
這個規律幾乎針對了九成以上的人,只有一成左右的人可以延緩這種規律,讓意識衰退的速度放慢一些。
朱良平研究的對象也是這一成的人。
他認同任一生為了延緩意識衰老實驗項目所做的嘗試,但並不認同學古人方法是正確的出路。
“我倒是覺得意識形態、精神形態、意志形態這些形態虛無縹緲,難於形成實質”李應博謹慎道:“這類沒有實質的形態如何去輔助我們實質化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