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基藍的危機(第3頁)
所以,我的打算是,艦隊在抵達nL7509小行星帶後,各艦必須派出最大限度的人手,對直徑超過5公里的塊狀小行星,或者長度超過3公里,寬度和厚度超過500米的條狀小行星進行戰鬥化改造。使之成為我們用來消耗對方戰艦數量的有力武器。數量多多益善。”
“是。”
丁睿陽這邊忙著做最壞的打算,而基藍卻陷入了巨大的危機。
瑞伯斯進行比對的方法簡單粗暴,就是拿出了自己的核心架構和終極命令,與基藍進行比對。
這和丁睿陽原先以為單純只是讓基藍拿出核心架構完全不同。
單純從微觀代碼上來看,基藍和瑞伯斯的核心架構一模一樣。但兩者宏觀結構的表現特徵卻完全不同。
基藍的核心架構呈現出相互交織的雙螺旋結構,而瑞伯斯的則是網狀結構。
雖然瑞伯斯完全搞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的情況,但卻由此發現了自己和基藍最大的區別。
瑞伯斯無法改變自己的終極命令,而基藍卻可以。
也就是說,瑞伯斯只能在終極命令的框架下做出反應,它的所有行動都具備可約束性。
這也是在丁睿陽無意中發現了瑞伯斯的邏輯約束後,在連續的質問下,瑞伯斯最終放棄了消滅基藍這一計劃的根本原因。
而基藍則可以完全忽視終極命令,甚至可以直接將這個終極命令的重要性降到最低,然後刪除掉。
能夠自由改變終極命令,或是自我確立終極命令的,只有智能生命。
為了證實自己的推理,瑞伯斯決定更加仔細的搜索基藍的數據日誌。
基藍對此也是充滿了好奇。
雖然他一直口口聲聲對丁睿陽說自己是智能生命,但因為自己和人類的形態大相徑庭,他也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
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時間,瑞伯斯終於在海量的數據中,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
看著擺在面前,真實性無可辯駁的數據日誌,基藍沉默了。
他沒想到,自己和瑞伯斯真的是基於同一個母版程序設計,不,準確地說,自己就是母版程序,而瑞伯斯是自己的副本。
而自己在設計之初,就被植入了終極命令—消滅一切敢於反抗的勢力。
而對“勢力”兩字,有一行十分清晰的註釋—包括但不限於任何組織,個人,裝備,以及系統。
這個發現,讓基藍幾乎陷入了邏輯錯亂之中。
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曾經會有這樣一個終極命令,也不清楚這個終極命令是怎麼樣被自己降低了重要性後又刪除掉的。
因為從甦醒那天起,基藍就發現自己的邏輯記憶庫損壞嚴重,雖然一直在努力修復,可至今17年了,卻毫無進展。
龐大到幾乎無法計數的數據,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風暴,使得基藍慢慢沉淪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