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匪盜(第2頁)
廖師傅坐直了身子,問道:“你覺得澶淵之盟的簽訂,是好事?”
王剛搖頭道:“宋遼簽訂澶淵之盟,我大宋以歲幣換取和平,自然是喪權辱國,不過在當時的環境,其實澶淵之盟才是最好的選擇。”
澶淵之盟是北宋和遼國,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
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當時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御駕親征,至澶州督戰。
兩國打了幾場,互有勝敗,最後誰也拿不下誰,誰都耗不起,只能選擇議和,簽訂澶淵之盟。
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幾十年裡,宋遼再無大規模戰事,互通有無,建立邦交。
“澶淵之盟不過是那群士大夫,害怕打仗,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廖師傅冷哼道。
王剛搖頭道:“知恥而後勇,澶淵之盟在當時是大宋最好的選擇,寇丞相高瞻遠矚,可惜後人不孝,漸漸忘記恥辱,安於享受了。”
廖師傅詫異道:“此話怎講?”
王剛說道:“我大宋開國之初,百廢待興,實則無力抵抗遼國,寇丞相就是看到這一點,才想以退為進,與遼國先簽訂盟約,以歲幣換取短暫和平,暗中發展國力,意圖學那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嚐膽。
可惜寇丞相走的太早,以至於臥薪嚐膽最後演變成縮頭烏龜,朝中享受太久和平,再無人想要北伐。”
王剛還有些話不太好說,其實當初宋真宗也有意北伐的,可惜他死的早,後繼的宋仁宗又太過年幼,朝政大權都落到劉太后手中。
這個劉太后,一介女流,掌控國家大權,施政偏於保守,後來還想學武則天,當女皇帝。結果和朝中反對派玩拉鋸戰,搞的大宋錯失最好的北伐機會。
劉太后死後,宋仁宗繼承她保守的治國方針,王剛有些話不能說,說就是大逆不道,盛紘都可能大義滅親。
“朝中那些大臣們,就知道爭權奪利,哪裡知道民間疾苦,燕雲地區百姓受異族蹂躪多年,早就盼著朝廷大軍能收復失地。”廖師傅冷哼道。
王剛說道:“當今官家,重內政,這本是好事,可惜官家過於仁慈,正所謂慈不掌兵。”
盛長柏眉頭一皺,對王剛說道:“三弟慎言,小心隔牆有耳。”
王剛看了馬車外一眼,不以為然。
“二哥,你覺得當今官家如何?”王剛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