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學,畢業(第3頁)
最終,季承點了點頭。
……
不管如何,臨海大學對於季承來說也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分數基本上沒有浪費,季承也如願以償地以第一志願第一專業被臨海大學的數學系成功錄取。
而時間,也是又一晃而過。
大學。
如果說從小學到中學時期,是一個人逐漸形成自己人格的過程的話,那麼大學就是讓擁有了這個人格的人,開始擁有適應未來社會的過程。
這裡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不同人,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一個社會。
當然,不管如何,在這裡更重要的,還是掌握未來適應社會的技能的時候。
對於季承來說,數學就將是他未來的技能。
憑藉著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從第一學期開始,他就將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了對數學的研究當中。
至於和鹿溪見面的事情,卻就每個月都難有一次了。
因為鹿溪很忙,而這大概也算是生物學生的常態。
特別是現在鹿溪決定繼續留在臨海之後,那就更忙了,因為她確定留下來後,導師也就確定了,是臨海交大的一位院士,所以她就要經常跟著那位院士的項目組做實驗。
院士很看好她的能力,給她安排了相當多重要的任務。
當然,這也算不上是壓榨,因為那位院士表示過,只要鹿溪任務完成的好,到時候一作給她也不是問題。
也因此,季承很少去主動打擾她。
當然,除了鹿溪之外,在臨海他也有其他的熟人。
徐哲。
徐哲以高考600分的成績,也考上了他的理想院校,臨海政法大學,法學專業。
兩人也算是重新在臨海相會。
不過,徐哲的學業同樣繁忙,就像是那句話說的,勸人學法千刀萬剮,各種各樣需要背的法條,都讓法學專業的學生感受到了壓力山大。
兩個認識的人都進入到了匆忙的學習當中了,季承還能說什麼呢?
他也只能努力學習了。
……
大學時光短暫而又焦慮。
四年過去,季承成為了他們這一屆最優秀的幾名數學畢業生之一。
但也僅僅只限於他們臨海大學。
當然,這樣成績,也成為了季承的良好跳板,讓他直接保研到了隔壁的臨海交大。
成功地和鹿溪上了同一所學校。
而臨海交大的數學,雖然並不如隔壁的海旦大學,但在國內依然是頂級的那一批。
可以說,季承的人生,已經算是有了一個超過百分之九十九人的起步了。
接下來的一生,似乎看上去也將前途無限。
如果他沒有將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對那個問題的研究中去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