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讀·解
事實上,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14日在月球雨海東北部成功實施的軟著陸,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成功登月之後的40餘年裡,人類探測器實現的唯一一次月球軟著陸。這也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3個獨立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嫦娥三號完成了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階段的第二步,但這些階段畢竟只是工程目標——它是過程,而不是最終目的。嫦娥工程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於國家的戰略需求,對月球進行實地科學勘測。
來看看,月球車玉兔在月面上都幹了哪些正經事,又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了。
要了解月球行走器“玉兔”的科學任務,先得從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說起,那就是——“玉兔”號為什麼要去探測月球雨海的東北部?
“嫦娥”三號的著陸位置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並不是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的。
首先,由於月球總是以一面對著地球,所以為了保證與月球車的實時通訊,著陸點最起碼不能位於月球背面;其次,為了避免重複性工作,嫦娥三號要儘可能遠離先前阿波羅計劃已經去探測過的著陸點;此外,還要選擇地形比較平坦的區域,以保證軟著陸的安全和月球車的行駛。
在考慮完所有的客觀制約因素後,接下來,玉兔號才能夠主觀選擇“自己想做點啥”。探月工程師費了多少心血才讓玉兔獲得在月球上“到此一遊”的資格,自然得朝著科學意義最大的地方去了。
月球的關鍵科學問題包括如下幾個:1、月球的成因(大撞擊假說);2、岩漿洋的演化和月殼的形成;3、月海盆地的形成和玄武岩的噴發歷史。
自阿波羅計劃以來,月面勘測的空檔已經延續了40多年,能不能在月球研究中再邁出個“一大步”,這事兒,就扛在了小小玉兔的肩膀上。
對於這些科學問題,雨海盆地都是很好的研究對象。證實或真偽大撞擊假說有一個方法,即通過化學成分研究,尋找地球和月球的親緣性或者差異性。雨海作為月球最大的盆地,在估算全月球成分時會佔據較大的權重。
另外,風暴洋-雨海地區富含克里普組分(kreep),而科學家認為克里普組分代表了月球岩漿洋結晶最後的殘留岩漿,是我們理解月球岩漿洋演化的關鍵。
還有,雨海填充有大量的玄武岩,可以幫助我們揭示月球的火山活動歷史。
“嫦娥”三號著陸點位於月球雨海盆地北部的玄武質熔岩流之上。
雨海盆地很大,可供選擇的著陸點很多,為什麼偏偏選擇這裡?留意顏色,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玄武岩分為黑色和亮灰色兩大類。(注意:玄武岩是整體較暗的部分,不是明亮的月陸)玄武岩的不同色調,很可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岩漿事件,以及更深層次的月球演化行為。
儘管工程控制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誤差,但幸運的是,嫦娥三號最終著陸在兩類玄武岩交界線南側僅10千米的地方。
如果“玉兔”號能夠穿越兩類玄武岩的交界線,那麼通過這一次巡視,就可以探測兩類玄武岩的組成和厚度,進而根據這些基礎的岩石學信息,反演出月球歷史的大事件。
“玉兔”號的裝備。為了探測月球的物質成分和地下結構,“玉兔”號攜帶了3樣科學設備,分別是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可視-紅外成像光譜儀、探月雷達。
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搭載在月球車玉兔的機械臂上,用於探測月壤和月岩的化學成分分析。它利用自身攜帶的放射源產生α粒子和x射線,轟擊樣本的表面以產生x射線熒光。根據x射線熒光的能量和強度,可以計算樣本表面的化學成分。
可視-紅外成像光譜儀則安裝在玉兔號的前端,能夠獲取樣本表面的可視-近紅外光譜,從而計算其主要礦物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探月雷達,這是人類探月以來首次在月球表面直接進行雷達探測任務。
探月雷達在月球表面激發電磁脈衝,這些電磁波傳入月表以下,遇到電磁屬性不同的地層,便會在界面上反射。利用天線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便能夠反推月壤和淺表月岩的分層結構。
月球行走器“玉兔”上的探月雷達,低頻通道的探測深度可達400米,而且由於直接在月球表面上探測,它的分辨率要比其他方法更高。
“玉兔”號在兩個月晝內對月壤進行了兩次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分析,四次可視-近紅外成像光譜儀分析,還利用雷達探測了一條近百米長的剖面。
小主,
“玉兔”號月球行走器在月面上的行駛軌跡,黑色線條顯示了月球車玉兔的行駛軌跡。
“嫦娥”三號的著陸位置,A和B是著陸區兩個較大的撞擊坑,Ls1和Ls2是2次粒子激發x射線譜分析的位置,Cd5-Cd8是4次可視-近紅外成像光譜分析的位置。
通過月球行走器“玉兔”的實地探測結果,在月球的火山活動歷史和月壤的厚度兩個方面,我們都得到了新的認識。
首先,玉兔號發現了一種新類型的玄武岩,並且這一玄武岩單元規模巨大。
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獲得了月壤12種元素的準確含量。與阿波羅月海盆地的月壤相比,我們發現嫦娥三號著陸處的月壤鐵和鈦含量較高,而鋁含量較低,在成分上表現出了截然不同之處,說明其下的玄武岩是一種新的類型。此外,這裡的月壤中富含鉀、鋯、釔、鈮,表明這種玄武岩混入了10-20%的克里普組分。
根據“玉兔”號的探測結果,該玄武岩可能由富含鐵和鈦的月幔源區部分熔融形成,然後在上侵過程中受到月殼底部的克里普岩層混雜,最後溢出月表,充填到了雨海盆地。重要的是,雷達探測到這一年輕的玄武岩層的厚度達到195米,這說明直至距今25億年前,雨海盆地仍有大規模的火山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