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3274章揚起的飛塵
第3273章揚起的飛塵
如果誰都能事後得到了結果之後,再去反推之前的過程,那麼人人都會是諸葛亮,但是隻有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能提前做好了預案的,才能算是智者。
斐潛不算是智者,但是他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畢竟這麼多年來,身處在這大漢旋渦之中,又是身居高位,掌握了足夠的資訊,如果還是處處都被算計,而不是謀劃在事前,那麼對於斐潛來說,無疑也是一種失敗。
僅從戰略的層面上來說,曹操進攻河東的運城盆地意義不大。
因為河東運城盆地,是一塊『通』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
既為通形,則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勝。
高陽不是某個縣城,而是指高處和陽面。曹操先在中條山修建大營,然後才逐步進入河東運城盆地,這無疑就是其兵法理解透徹的表現。
可是這個『通』是有時效性的。
因為春汛要來了。
受到倒春寒的影響,大河上凍的時間比往年更長,這使得曹操在前期渡河的時候更具備有威脅性。因為曹操可以有機會打通河東到關中的幾個渡口,不僅是威脅平陽,也可以進兵關中。
但是很可惜的是,曹操的這個戰略被破壞了。
司馬懿超常發揮,攔住了曹洪的腳步。
即便司馬懿沒能擋住曹洪,那麼峨嵋嶺上的張繡會成為臨汾的新防線,而在大河西岸,龐統帶著騎兵已經移軍左馮翊,一樣不會給曹軍留下什麼偷襲關中的機會。
曹操的第一步拉扯,沒能成功。
包括曹操試圖引誘斐潛的計劃,也同樣是失敗了。
斐潛的沉穩,超出了山東這些人的想象。
在山東人的印象之中,斐潛應該像是那些西涼武夫一樣,動不動就是撫摸著長槍大叫飢渴難耐,然後就是帶著人馬咣咣咣的往上衝……
山西擅攻,山東擅守,這是大漢的認知。就像是經常有人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實際上是同一個道理。因為原本在山東的莊園經濟政治體系,決定了山東人的習俗和選擇,而山西和遊牧結合較深,也導致了山西人有遊牧的一些習慣。
斐潛不來主動進攻,那麼原本的通地,就在漸漸的變成了掛地。
可以往,難以返,曰掛。
所以後續曹操就開始翻臉逼迫運城盆地之中的鄉紳士族,開始大規模的驅趕運城百姓……
甚至殺戮河洛的民夫。
這些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曹操隨便想要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而是都有其中的戰略意義。
就像是在道路上扔下金銀錢財,故意假設在山林之間的旌旗戰鼓等等,其實都是為了整體的戰略目的而服務的。
曹操如今將運城盆地裡面的鄉紳士族,逼進了毫無退路的死地,以生死為要挾,以金銀權勢為餌,再輔以大義和經學的名頭,讓運城盆地的這些河東土著再沒有任何騎牆的可能,如此一來,曹操其實就如同楊修猜測的一般,實際上已經是做好了撤軍的準備。
用運城盆地的土著,人口,財富,來掩蓋曹操進攻不利的事實,旋即還可以進行包裝一番,證明自己是在河東獲得了勝利。
而在這個計劃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就是曹操必須逼迫斐潛出來一戰。
若是戰有利,那自然不用多說。
若戰不利,曹操就會立刻撤退。
反正曹操他已經獲得了一部分的收益。
即便是這個收益和其戰爭支出完全不相互匹配,但是隻要平均一下,數據上玩弄個花活,也就足以矇蔽那些無知的百姓了。
撤退的方向其實也非常的明朗,是以中條山大營為防禦點,從潼關坂道、陝津、以及軹關道往外撤。至於帶不走的殘兵傷兵什麼的,曹操都會留給斐潛。並且會最大可能的煽動起這些殘兵傷兵的熱血,進行最後的搏殺。所謂哀兵必勝,是因為在那種絕望的心境裡面,所產生的破壞力近乎恐怖。
只不過斐潛一直都沒有理會曹操的搔首弄姿。
所以曹操很急。
著急的原因是曹操他們快到支撐的臨界點了。
再不戰,就會產生出連鎖的崩塌……
在潼關南岸之處,許多修建了一半的木製浮橋鬆鬆垮垮的掛在南岸,卻無人再繼續勞作,前些時日如螞蟻般密集的民夫突然消失了,幾處軍營模樣的地方也是空空曠曠,裡面堆積的木料也沒有人去搬運和處理。
潼關下城在連續作戰之中已經被曹軍不惜人力的破壞了城牆,毀成了廢墟,但是曹軍卻無法繼續進攻麟趾塬上的潼關上城。
原因很簡單,什麼叫做麟趾?
因為通往潼關上城的道路,就是這麟趾之間的縫隙。
類似的,通往峨嵋嶺的道路看起來很多,每個褶皺似乎都能爬,但是主要的通道就只有那麼幾條。後世的基建能力和交通運輸能力是不是遠遠超出漢代了?但是在峨嵋嶺的主要通道上,依舊還是那麼幾條,也不可能到處都是通道。
所以曹操想要交戰,就只能將斐潛引誘下來。
這一點,作為前線將領的核心,曹休也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