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3144章當殺機遇到殺雞(第2頁)

    石頭,箭矢,血肉,木屑。

    廖化掃視著戰場,冷靜的調配著兵卒。

    他沒有一口氣讓所有的守軍都上城牆,而是謹慎的使用著手頭上的資源。

    和曹仁一樣,廖化也不是出生在軍將世家之中,他所有的軍事經驗,都來自於講武堂。他內心當中自然是有些緊張,但是更多的是興奮。不是因為他嗜血,而是他覺得自己這麼多年些學習講武堂的邸報,現在有了一個極佳的實踐場所。

    之前荊州之戰只是小試牛刀,現在才是大場面!

    觀察敵軍的動向,推測敵將的意圖,然後再加針對,或是防禦,或是反擊,或是躲避……

    而且同時需要關注自己這一方的兵卒將校情況,或是調配,或是激勵,或是嚴令,這一切在講武堂邸報當中都沒有詳細表示,具體規定,只能是自己根據學來的知識靈活運用。

    相對於曹仁來說,廖化自然算是初學者,但是廖化他已經學了很多年了,現在則是學以致用的時間。他就像是一個爪牙初成的乳虎,已經迫不及待的準備品嚐血肉。

    武關上下,殺機瀰漫。

    ……

    ……

    商縣城內。

    武關激戰的消息也傳到了商縣,一時之間人心都有些浮動起來。

    於是,在商縣黑夜之中,暗藏著殺雞……

    在很多時候,人是處於無序狀態的,就像是猴子,而想要讓猴子們聽話,有兩種方式,一個是槍打出頭猴,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殺雞儆猴。雖然說兩種方法都有人用,但是大多數的時候,人們喜歡採用第二種方法,也就是殺雞儆猴。

    為什麼猴子犯錯,卻要殺了雞?

    這就像是明明大漢有那麼多的貪官汙吏,卻是抓了個小嘍囉殺一殺……
<-->>
                                         
br>    從經濟學的成本收益來看,『猴子』不聽話的收益遠遠高過他選擇聽話的收益,如果想把『猴子』的行為模式改變過來,需要付出非常高的成本。

    而相對來說,『雞』大體上算是處於中下層地位,殺起來也不費勁,所以就經常會出現抓猴子抓不住,卻抓了一隻雞來殺的局面了。

    那麼問題來了,殺了雞,猴子真的就會怕麼?

    那一隻被殺的雞,是真的犯了錯該殺,亦或是僅僅為了殺而殺?

    當給猴子看著殺了雞,那麼接下來又有誰保證猴子不是學乖,而是學會了殺雞?

    蔣幹原本想要殺雞。

    他覺得那隻雞就是商縣主事。

    可是蔣幹萬萬沒想到,他自己卻變成了雞。

    蔣幹低著頭,看著胸口處的箭矢,汩汩而流的鮮血染紅了衣裳,在燈火的映照之下,不是鮮紅的,反而呈現出黑色來,臉上的表情有些茫然,有些困惑,就像是在思索著自己為什麼會落得這般的下場,亦或是在疑惑為什麼自己流出來的鮮血,看起來是黑的?

    在衝突爆發之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很平靜。

    血腥味沒能傳遞得那麼遠。

    慘叫聲也被山路山巒隔絕在商縣之外。

    蔣幹手下也紛紛滲透到了那些滯留在商縣的民夫之中,開始煽動……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很順利,都是按照計劃在進行。

    但是……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了變化呢?

    蔣幹忽然明白了什麼,可是已經晚了。

    是了,從煽動民夫的那個時候,或許就已經開始產生了變化了。

    不一樣啊,不一樣了啊!

    蔣幹看著站在遠處的那些民夫,忽然感覺自己就是那隻被殺的雞……

    他想明白了。

    錯了,錯了……

    雖然說關中的民夫和山東的民夫一樣,對於那些雞毛蒜皮的利益同樣捨不得,也會被各種說辭搞昏了頭,被挑起了情緒支配著,嗷嗷叫著打成一片,但是蔣幹等人忘記了一件事情,和山東民夫所不一樣的是……

    關中對於律法的宣傳,比山東之地要做得更多,更好,更細緻。

    在山東之人的眼裡,律法是什麼?

    是春秋斷獄。

    律法對於山東的百姓來說,是嚴苛的,是不可知的,是莫名其妙就會犯錯的,又是屬於法不責眾的……

    當犯事的人一多的時候,山東官吏想的就是趕快息事寧人,然後事後再來處理,砍那些雞頭,但是大多數的人反而會在這個犯事,也就是不遵守規則律法的過程當中獲得利益,因此對於山東民夫百姓來說,只要有人帶頭,他們就敢上!

    在山東民夫的觀念裡面,反正就算是出事,死的也是那些帶頭的,所以只要不太出挑被人盯上,好處就是實實在在的落到自己手裡,官府也只會找那幾個帶頭雞去砍頭,和他們無關。

    而且關鍵是山東的律法實在是太不清晰了。

    比如在山東之地,官吏醉酒策馬撞壞了普通百姓的物品,是誰的錯?判決的結果是百姓有錯。

    拋開事實不談,誰讓百姓沒有先預判一下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竟然還敢擋著官員的道呢?

    還比如佃農退租,不想幹了,不僅是拿不到這麼多年辛辛苦苦的獎勵,反而還要賠償地主一筆錢,原因就是地主臨時找不到佃農接手,賠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