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579章人心如秤


鄧理在考場之中。

鄧氏,原本是南陽大姓,可是不是所有大姓都能世世代代安穩。

天災人禍,使得鄧理的家族走向了衰敗。在荊州之戰當中,鄧理隨著流民一起到了長安。鄧理以為自己會在半路上病死,結果沒有想到的是多虧了驃騎之下的醫師,幾貼對症的湯藥,便是將他病症緩解了不少,又休養了一段時間之後,便算是活過來了。

可是人是活了,錢沒了。

久病剛愈,也做不了什麼重活,只能是憑著早年的讀書的底子,到考場之上拼搏一把。

像他這樣年齡偏大一些的考生,在考場當中也有不少。

鄧理之前沒想著要來考試的,可是想要舉薦麼又找不到人,即便是找到人,也難免要做一些舔後溝子的形態來,鄧理又拉不下這個臉,再加上攜帶的錢財也一天天的少了,家裡還有妻與子要養,琢磨了一下便是乾脆來參加考試。

若是能通過,那麼先有個坑位蹲著也不錯。

說到坑位,考場當中的考生,就像位於一個個的坑位當中一樣。

雖然有半高的木板作為間隔,但是涼嗖嗖的北風一吹,還是有些讓人不僅是冷得發抖,還有些心肝亂顫。

在這種環境下答卷,簡直是對精神和身軀的雙重考驗。

雖然說間隔上一些距離就有一個火籠,外面是銅鐵為籠,裡面是裝了木炭來取暖,可是為了監考方便,四周都只有半截牆,所幸的是地板上鋪了較為厚一些的蒲席,在加上純天然的原木地板,不會直接凍菊花,多少也還過得去。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手的防凍。

這個就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了。

窮人只能靠自己發熱,時不時用手幹搓,要不然等手指頭凍成了胡蘿蔔,那就真的什麼都寫不出來了。

富裕一些的,基本上都是採用小熏籠居多。麻煩考場內的巡檢拿塊木炭添加到熏籠之中,就可以用來暖手了。

其實古代人用來保暖的方法有很多,就像是漢武帝的金屋藏嬌,就是椒房殿,原本意味就是取其溫暖多子。還有專門的『中央熱風』的火牆,設了『惜薪司』,就是最早的供暖辦,這個火牆的結構,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更奢侈的也有。畢竟在物質貴乏的古代,面對酷寒漫長的冬天,各種各樣的取暖工具與熬冬方法層出不窮,其中有一種便是頂配,直至後世都難於超越。孫枟在《餘墨偶談》記述:『天寶遺事,唐申王冬月苦寒,令宮女密圍而坐曰妓圍。又唐歧王每冬月,於美婢懷中暖手,謂之肉手爐。』

當然,這個所謂『肉手爐』也有很大可能是杜撰,畢竟湯婆子更省事一些。

與大部分因為在收檢關導致心情不穩,精神恍忽的學子不同,鄧理倒是相較而言比較氣場平穩一些,畢竟年歲擺在那邊,有些事情已經看得比較開了。

比如寬衣解帶什麼的……

所以到了考場之中,鄧理便是雙手攏在袖子裡面,抱著一個小熏籠閉目取暖,一邊養神一邊定心,甚至連巡檢發放答題紙的時候,也僅僅是微微點頭示意,然後將鎮紙壓上去而已,根本就沒第一時間看考題。

隨著答題卷的下發,周邊便是傳來了不少輕微的哀嚎聲。

鄧理眉毛動了動,但是依舊沒睜開去看答題卷,等到身心都調整到了最佳的狀態,鄧理才睜開眼,伸出手,推開了鎮紙,然後看向了考題。

這是新模式的考題,也是直接印刷在答題捲上的。

考生只需要在答題捲上寫出答桉即可。

只見在答題捲上面首段印著兩個字『生財』,在末尾也是印了兩個字『足矣』……

什麼鬼?

怪不得。

半截木板遮擋著,鄧理看不見其他學子的模樣,但是周邊一片隱隱約約哀嚎之聲,還引來了不少巡檢的低聲呵斥。

鄧理不由得搖了搖頭,驃騎真是好手段。若不是之前嚴格的搜檢,現在恐怕多少難以避免有人鬧起來了罷?結果下馬威一搞,當下即便是看到了這樣的答題卷,也不敢放肆了。



不過這個題目……

若是漢代有度娘什麼的,敲幾個字一搜,基本上也就出來了,可問題是沒有這麼便捷的搜索工具,只能從自己腦海裡面檢索。

鄧理看著答題卷,覺得驃騎出的題目,應該不至於太偏。

畢竟大家都是剛開始接觸這樣的新考題,要是一大片的人回答不上來,豈不是驃騎一巴掌打在他自己的臉上了?

鄧理對於這個題目依稀有些印象,覺得這幾個字他應該有看過。

閉著眼,想了半天,鄧理忽然腦袋裡面靈光一閃,想起來這一段時間,在青龍寺之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議論三禮,然後立刻想到這有頭有尾缺中間的四個字,就是出自於禮記當中!

出自於《禮記四十二篇》!

原句是『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這……

相信很多的考生都有這樣的經驗,在自家看書做題的時候好像什麼都熟悉,什麼都懂,什麼都是小問題,可一旦進入了考場,看見考卷一發下來,便是們心三問直撞上來,我是誰?我在哪?眼前的這個是什麼玩意?

可是眼前的這個,確實是在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