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1章唱什麼才是什麼(第2頁)
就像是當下,斐潛將鄭玄推到前面去打牌,其實也幾乎是類似的目的。
周禮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做官的規矩。
『三禮之言,非鄭公不可啊……』斐潛聽了一會兒,有些感慨的說道,『若是論純熟背誦,這守山學宮之中,怕是能者多矣,然欲求精通博引,引經傳史籍等,諸子百家之說以正其解……怕是天下難出其右也……』
龐統也是點頭,然後說道:『便如這句,「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鄭公引老子之言而解,「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便是絕妙。治民,當重民心,古今未有遺民者而可為治是也……』
斐潛頷首。
鄭玄不僅是熟悉三禮,精通黃老,甚至對於法家農家兵家天文曆法等等都有一些涉及,於是在講解三禮的時候,時不時牽扯出這些內容來,進行講解,引起臺下陣陣的議論和驚歎。
又是聽了一會兒,斐潛忽然笑道:『這裡鄭公改了……』
龐統也是側頭而聽,片刻之後也跟著笑了起來,說道:『對,和上次鄭公所言已是不同了。』
說起來,鄭玄當下改變了說辭,還是因為斐潛。
讖緯。
這個玩意,在斐潛一力的拉扯之下,終究是和正經的文學分開了些許,雖然沒有完全被切除,但是和之前那種寄生狀態強了不少。
宗教就是宗教,學術就是學術。
暫時生產力、認知水準達不到,可以將一部分未知的東西歸於宗教神秘學,但是不能說依靠神秘學去解釋一切。因為人性都是懶惰和貪婪的,若是發現有省事的途徑,那麼自然就會選擇省事的方式,而什麼都不解釋什麼都歸於神秘的宗教體系,顯然就是一個比較『省事』的途徑,那麼還需要費勁去研究發展新科技幹什麼呢?
等到宗教權柄大了,燒死的不僅僅是白尼老哥,啊?沒燒死?就當燒了吧,反正燒烤這個事,宗教很熟練。
而且這裡面還有其他的問題,斐潛也正在佈置當中……
原先鄭玄在和斐潛第一次講述禮記的時候,作為預演也好,先期溝通也罷,鄭玄也是收到了之前的一些風氣影響,用以讖緯來註解《周禮》並用於建構其禮學體系。
《周禮》中有五帝、五人帝和五官神的說法。
那個時候鄭玄以為斐潛推出了五方上帝教,因此以為斐潛也是略傾向於神秘側讖緯學的,因此對於周禮當中的五帝,鄭玄當時是這麼說的,『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顓頊食焉……』
鄭玄的解釋,是說天上有五精帝,下有五人帝,乃是其母感五帝之精受孕而生,五人帝是五天帝之子。五人帝之下有五官,五官死後為五人神,祭祀時五人神各自配食其帝。
粗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五方上帝有名有來歷甚至還有方位,就像是確確實實的真事一樣,但是實際上都是虛構的。這個說法是從《河圖》相關的那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春秋緯元命包》、《春秋緯文耀鉤》、《易緯乾鑿度》等等當中而來的。
雖然說鄭玄之前的說辭也可以用來解釋『五帝、五人帝和五官神』,但是斐潛卻明確的表示了不妥。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斐潛當時這麼對鄭玄說道,『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周之五方,未必漢之五帝,不必強加附會。』
鄭玄精心準備的『五方五帝註解』,竟然被斐潛說是『牽強附會』,這就有些讓鄭玄難堪了,但是沒辦法啊,畢竟斐潛地盤上斐潛說了算,再加上第一屆的青龍寺大論也正式確定了讖緯是讖緯,經文是經文,必須『求真求正』,所以當下鄭玄便是不得不將原本的『天地以定說』,改成了『遠域未知說』……
華夏自然是中帝,然則其餘四方也有四帝,居極遙遠的未知之地,四方帝是當年炎黃打跑了的,那麼自然也就有和炎黃一樣的官職體系,構建出一個龐大的世界……
所以四方之人,亦敵亦友。中弱四方強,則四方主之,若是中強而四方弱,則中治之,云云。
這樣的說辭,便是脫離了原本的讖緯,雖然說也避免不了攜帶了一些神秘的味道,但是至少其中核心變化了,由原本的確定的,不可變更的變成了未知的,可能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這才是真正的『周禮』。
就算是周禮是周老夫子在家裡憋了三年又三年,最終親自一手拿著筆一手拿著刻刀劃拉出來的,但是周老夫子一開始做周禮的目的是什麼?
寫著好玩的?
不是,是制定規矩,定下標準啊!
所以在千年之前,周老夫子就已經懂得標準的重要性,並且還加以實踐了,結果到了後世反倒是被東洋西洋的標準一個個壓在頭上卡在脖子上,也不知道周老夫子泉下有知,會不會怒掀棺材板?
從一個部落,到一個國家,就像是從一個地方小企業到了全國,甚至是跨國的大集團,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什麼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