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468章重要的交易(第2頁)


這個狡猾的色目人。

成立大漢商會,就是為了出現當下的這種情況。

朝堂的文吏未必能完全知曉商業的運作,但是在秦漢之時,甚至在後續的很多封建王朝之中,很多時候依舊是外行指揮內行,並且還不接受任何意見,導致許多內行人開始欺上瞞下,陽奉陰違。

斐潛有時候回想起華夏官場的這些『優良傳統』,未必都是必然的產物,而是在不斷的官僚演化當中出現的問題,但是一直都沒有得到糾正。技術性官職結果讓文職類的官員擔任了,而大多數人黃金學習時間都是在青少年,只有極少的,自律性很強的人才會保持學習的態度一直持續終身,大多數的人都是當上了一官半職之後就開始鬆懈的。

所以這些文職類的官員,碰上了技術性的問題的時候,又不好意思承認自己無能,害怕辦事的百姓嘲笑自己不懂,踢皮球,拖延,推諉,甚至牛頭不對馬嘴的瞎改瞎搞,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畢竟只要自己手頭上還在做著一些事情,就不會顯得呆萌蠢笨,即便是那些事情沒有什麼鳥用。

因此,斐潛是不會直接給大漢商會下達什麼直接供貨給史博利斯的命令的,這幾乎就是在後世斐潛非常厭惡的一件事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且大漢商會要在不斷的磨合當中學會利用經濟進行戰鬥,必要的限制,甚至是制裁,都有可能在後續的時間內出現,若是有人隨意下命令,妨礙大漢商會學習成長的能力,豈不是又是開倒車,或是叫做自廢武功?

經濟制裁,這似乎是後世米國玩弄的高端武器,但是實際上在大漢期間,就已經玩得很利索了,早在呂后執政時,就對南越揮舞過貿易大棒,禁止關市向南越國出口鐵器、母馬。南越王趙佗被卡脖子卡得難受,一怒之下與漢朝開戰,雙方斷斷續續打了幾年,直到漢文帝上位才休戰。

在此之後,為了對付匈奴,關禁律令陸續出臺,首先是『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鐵出關』,同時糧食、弓弩和馬匹也在禁絕之列。

雖然有走私的商隊鋌而走險,但是其數量基本上來說就是杯水車薪一般,光靠走私根本滿足不了匈奴的需求,以至於匈奴被迫只能通過西域三十六國那邊獲取,從而使得絲綢之路徹底成型。

也是在這個時候,大漢開始在西域諸國之中確立起了自己強勢的地位,一旦對大漢有所不敬,生意就立刻到頭了。這或許也是當時大漢使節能夠在西域三十六國之中硬氣的緣由。

尤其是讓西域,包括西域往西的安息大秦等國無奈的是,因為秦漢的大一統,使得華夏內部的物資得以很好的流通,簡單來說就是各個郡縣的相互補充,互通有無,在某些層面上來講,真的是地大物博,並不需要國外的某些物資,只有漢朝卡旁人的脖子,旁人休想要卡漢朝的脖子……

什麼?

香料?

是的,在某些東西上面,比如蒲桃、胡麻、香料、玉石等等,依舊是西域特產,可問題是這些大部分西域特產並不會直接影響普通華夏百姓的民生,對於一般華夏百姓來說,即便是沒有這些西域物品,也不會對於自己生活有什麼影響。

更何況大漢除了從西域獲取這些東西之外,還可以從交趾一帶獲取,隨著大漢奪取河套、河西,水草豐饒,牲畜完全足夠,而南方廣袤,盛產薑桂等香料。十三刺史部,百餘個郡各有特產,貨殖內部交流即可。沒有哪種事關國家命脈的商品,需要靠外貿來解決。

而大漢出口的鐵器、絲綢、茶葉等等,卻成為遊牧民族,西域各國,以及安息大秦等地的必需品。茶葉和鐵器就不提了,而絲綢不僅僅是西域各國上等貴族的心頭好,甚至普通人在大漠裡面也以得到一條絲綢絹布為貴。畢竟在當下沒有什麼墨鏡面具,能透氣透光,使得在烈日之下不至於晃眼。即便是有薄紗用來護目,常年在大漠當中行走的人,也會在年長的時候視力衰減,直至使命。

只不過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大部分的人年齡都不會超過四五十歲,所以這種個別器官的問題,並不會引起在醫學上重視……

因為高順本身的死板,使得史博利斯在玉門關碰了一鼻子的灰。同時因為史博利斯等人也在一兩百年之間根本談不上和大漢有什麼交易往來,使得他們眼下在中原的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即便是想要找人賄賂,也是找不到什麼門路。

倒是早一批前來的賈維斯和馬庫斯數次往來西域和漢地,對於漢人的心思還算是比較清楚……

當下大漢將軍的雄才大略,可以說是一力扭轉了整個的漠北西域的局面,一般的東西和尋常的方式想要打動斐潛基本不可能。

除非是什麼比較特殊的東西……

賈維斯知道是什麼,可是因為史博利斯的態度的原因,所以根本就沒有和史博利斯說,就等著看史博利斯如何在斐潛面前吃癟。

當下很顯然的,史博利斯拿出來的東西,斐潛跟本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