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438章獎勵的困境(第2頁)


至於那些精壯的羌人戰俘,斐潛當然是留著自己用啦……

所以實際上到了許縣的俘虜人數並不多,大概只有三四百人的樣子,結果又在陽城駐留了許久,一些原本就有傷的,老弱的,或是不服水土,或是憤懣憂慮,又不可能有什麼救治,陸陸續續死了也不少,最後只剩下了兩百多不到三百。

這個數目,自然比大將軍曹操所獻的戰俘人數要少了很多。

數目少了,當然氣勢上也就小了。

人多勢眾麼……

老百姓當然不清楚具體驃騎和大將軍的戰鬥究竟區別是什麼,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是如何,反正就是看熱鬧,當然是那邊熱鬧便是覺得那邊有道理,就像是某些事件之後突然出現的鮮花和鮮雞蛋一樣。

真的是不滿,要發洩憤怒,真正淳樸勤儉的華夏百姓會捨得用鮮花鮮雞蛋麼?

臭雞蛋都要留著自家種花種草肥田!

有那時間,還不如在多拉兩趟車,多除兩根草,多賺點小錢錢呢!那有什麼閒工夫跑個大老遠,然後去某個地方再花錢去表示『憤怒情緒』?

因此,在許縣籌劃了許久,準備了再準備的獻虜儀式,根本沒有引起老百姓的太多關注。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人來,畢竟有一些老百姓還是比較容易被煽動的,尤其是閒人。

若是真正忙於生活壓迫之下,一日不作便是一日不得食的那些百姓,是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參加什麼儀式。

很遺憾,在許縣這裡,這些被迫要更加忙碌,更加辛苦的百姓,是佔據了大多數。因此雖然說舉行獻俘儀式,是為了穩定天子、百官,乃至許縣左近的軍民之心,但是實際上前來觀禮的人很少,若不是提前發現了有些問題,趕快讓周邊的縣城招募了一些村民什麼的,說不得當場尷尬得要死。

整體的儀式還是像模像樣的,百官一同簇擁著天子駕臨東郊祭壇,看著大將軍曹操穿著一身戎裝,登壇還軍,天子和大將軍執手接受百官祝賀,然後便是看兵卒將那些戰俘押送到了祭壇之下,藉著由禮官宣佈這些戰俘的罪名,在焚燒祭拜供奉三牲之後,斬殺這些戰俘以血祭天地,最終天子回宮行告廟之禮,去感謝祖宗的庇護……

儀式不可不謂隆重,只可惜觀者寥寥,不夠熱鬧。

至少劉協是這麼認為的,他期待了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就像是長期關在籠子裡面的鳥,想象著外界的天地多麼美好和寬廣,結果好不容易飛出來了一天,卻碰上了颳風下雨落冰雹,別說是翱翔於天地間了,差點鳥毛都被薅沒了,累個半死,又沒有感受到內心的振奮,身體上的疲憊倒是其次,主要是內心裡面的疲倦。



當然在整個的儀式之中,大將軍曹操的青徐之戰獲勝才是表彰的重點,甚至一開始的時候都將如何叱責長安使者的口吻都想好了。

比如『如鄉間頑童鬧氣,如此量狹,豈堪為國家重臣?!』

又比如『大漢之地不分東西,人不分南北,豈有唯重於一方乎?!』

之後半個月的時間,曹操大破江東的消息漸漸傳開,曹操旗下的各個郡縣太守縣令無不匆匆遣使去許縣恭賀。他們從來都是這樣的,一旦曹軍勝利,不管是大勝還是小勝,必然會表露出一副感動天地且興奮莫名的『忠臣』嘴臉來,而每逢斐潛那一邊獲得了什麼勝利,卻氣定神閒地一言不發,彷彿關中那邊的事情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到了這一年的五月初,斐潛的第三撥使者進入了長安城,奏報漢中、川蜀氐人賨人叛亂初平的消息。這回使者的身份略高了一些,乃是斐潛麾下從事中郎諸葛瑾,在覲見了天子,呈遞奏疏之後,諸葛瑾他便是公然詢問,說之前驃騎將軍隴西大勝的消息早就已經送來了,就連獻俘儀式據說也舉行過了,為何不見朝廷下詔嘉獎斐公呢?

對於這個問題,曹操當然不屑於回答,但是作為尚書檯的尚書令荀彧卻不得不回應,表示說:『驃騎恢復隴右靖平,自當嘉勉。』

旋即又挖坑給諸葛瑾說道:『不知驃騎所欲何求?』

諸葛瑾便是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斐公但求驅逐胡寇,重定社稷,本無所欲。然國家喪亂之際,尤須明賞罰、定人心,自先帝羌亂以來,王師久不能定,屢屢挫敗,綿延遺害至今,若無斐公運籌之下如斯之勝,大漢顏面至今未能得存也。之前通達西域之功未嘗獎賞也就罷了,如今一掃大漢經年沉痾,使得朝野上下揚眉吐氣,不屈膝於胡人馬前,不棄祖先之寸土,此等之功,若朝廷不予嘉勉,又如何鼓舞忠臣義士,效命天子?』

荀彧沉吟許久,終是無言可對,只能是再次敷衍而道:『朝廷終有決斷,卿可暫待數日就是……』

說起來,斐潛將東漢搞了三四十年都沒能搞清楚的羌亂徹底平息,剿滅了以北宮為首的羌人上層部落頭領,徹底的將羌人打散,收攏,在基本上徹底解決了多年的大漢隴西隴右隱患的同時,也讓山東士族這一幫子人有些難堪。

正是因為東漢這些朝堂上的冀州豫州人士太過於孱弱,對外作戰竟然只懂得招募僱傭兵,又小氣巴拉的不肯給錢,最終導致了持續被抽血的羌人,南匈奴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