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3076章 雍涼之中說悲歡(第2頁)

 這一次,段煨不僅是親自從武威而來,而且還帶來了另外一人,向斐潛當面舉薦……

 董遇,董季直。

 『哈哈,竟然是巡風使當面……』斐潛不由得笑道,『昔日王書佐,可是沒少因為巡風之言而倍受山東之輩刁難……』

 董遇跪倒在地,口稱有罪。

 斐潛笑著上前將其扶起,『溝通東西,此乃善舉也,何謂罪也。巡風之職,既為陛下所賜,自當尊行。今西域初定,不知季直可願前往,為大漢子民通明異域之情,再添不朽之新章?』

 董遇自是感動得熱淚盈眶,拜謝不提。

 段煨在一旁眯著眼看著,一直都沒有說話,等到了董遇下去了,才略有所思的朝著斐潛拱了拱手,『今日得見驃騎,果然如傳聞一般,忠孝仁德,舉世無雙!』

 聽聽,這是好話麼?

 其實說酒泉之宴的邀請,是鴻門宴也可以,但也可是視為是相親。

 合則聚,不合則分。

 相親大多數的時候與戀愛並不相同。

 戀愛的時候往往是曖昧的,而且多數是不考慮家庭等等實際的情況,屬於被荷爾蒙刺激之下的支配或是半支配的行為,看對眼就什麼都好,而相親往往都是現實所迫,頭一條就是『門當戶對』四字,考慮更多的是實際上的問題和困難,荷爾蒙這種激素反倒是次要的了。

 段煨之前怎麼看待斐潛,或是斐潛之前怎麼無視段煨,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兩個人能不能達成共識。

 段煨在酒泉此處,見到了斐潛就第一時間拜倒,也並不能代表說段煨就完全臣服,而僅僅是認同了斐潛當下的實力,就像是段煨在之前也曾經拜倒在董卓之下一樣,但是當董卓死了,段煨也沒有說要尋死尋活為董卓報仇。

 而段煨舉薦董遇此事,更是可圈可點。

 首先表面上看起來,自然是『舉賢不避親』。一方面是董遇和段煨之間,算是多少有些交情,另外一方面是段煨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表示自己對於斐潛的順從。

 但是實際上,段煨是以此在試探斐潛的態度……

 對待某些人的態度。

 董遇是山東派來的。

 西涼之中,也有很多人是山東派來的,亦或是和山東有所牽連的。

 那麼是不是所有這些人,都應該去死?

 這就要看斐潛的態度了,而斐潛的態度同樣的也決定了段煨的態度。

 會殺人的首領,西涼人會缺少麼?

 可是隻會殺人的首領,下場有好的麼?

 董遇是山東所派不假,但是董遇只是巡風使,身上既沒有重要職位,又不牽扯那些蠅營狗苟之事,為人又是正直,聲名也很不錯,所作所為不過是記錄風土人情,然後送往山東之處去而已。

 整體上來說,董遇是一個好人。

 關中的風土人情,即便是董遇不寫,難不成其他的人就不會偷偷賣麼?

 段煨不會用他自己,也不會用段氏的子弟來試探斐潛的態度,但是用好人來試探就可以了。因為即便是被好人識破了,好人也依舊會來,就算是翻臉也不過是怒罵幾聲而已,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疏勒河是純潔的,因為她是從雪山上融化而形成的。

 她原本以為人世間也應該是純潔的,和她一樣都是自然所化,天生地養的,可是她失望了,即便是她如何努力的去洗滌人間的罪惡和汙穢,都徒勞無功,甚至是直至疏勒河消亡了,人間的罪惡依舊在,人心之中的汙垢,無法用水洗淨。

 現在試探的結果出來了,不管斐潛是不是裝出來的,但是隻要斐潛都一直這麼裝下去,那麼裝的和真的,又有多少的分別呢?

 斐潛不殺董遇,說明斐潛並非是要殺盡山東人,既然不會殺盡山東人,那麼也就自然不會想要殺盡西涼人了,所以事情就可以談,利益就可以商量。

 『驃騎於此設宴,遍邀諸姓,』段煨盯著斐潛,『可是欲引雍涼之勇士以戰山東?』

 經過了前期的鋪墊和試探,當下段煨問得非常直白,宛如單刀直入,直取中宮。

 斐潛哈哈笑笑,『某平西域,朝發而夕定之……定西域未徵調雍涼之人,如今又何必再行此舉?』

 段煨眯著眼,『既如此,驃騎可是有何憂慮?段某不才,願為驃騎分憂。』

 斐潛當然明白段煨的心思,『漢當有律,國當有序,此乃漢之根本,國之基石。不知忠明以為然否?』

 段煨語調輕緩,『驃騎所言甚是。只不過如今大漢紛亂,各地失其律序,便如病入膏肓之人,若是用藥兇猛,恐怕是……不如漿養時日,再行治理,自有水到渠成之效也……此乃某愚鈍之言,見笑,見笑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段煨此言,軟中帶硬,話裡話外的意思,雖然說的是大漢,但是實際上指的是什麼,大家心中都是清楚。當然,段煨也或許是在善意的提醒,表示西涼之地關係紛亂,如果沒有必要的理由和一定的勝算,強行以武力解決問題,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斐潛自然聽明白了段煨的言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