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960章鮮卑冰點,冀州考正(第3頁)


曹操一邊從上往下描,一邊絮絮叨叨,伴隨著身軀越來越彎,聲音也越來越低,咕咕喃喃的都聽不清具體在說一些什麼了。

在袁紹墓前石桌之上,三牲之間,忽然有一滴水砸落其上,然後暈染而開。

曹操描完了最後一筆,將筆和硃砂一丟,伸出手來,拍了拍袁紹的墓碑,就像是拍著一個人的肩膀。

『本初兄,我很早就想要叫你彎下腰來,讓我拍一拍了……』

袁紹原先個頭比曹操高,所以之前都是袁紹拍著曹操的肩膀。

曹操閉著眼,手掌之中感覺不到任何的溫度,唯有冰涼和堅硬。

『唉……』曹操收回了手,往後退了兩步,到了石桌之前,點上了香,然後略微拜了一拜,插在墓前香爐之中,然後再退了兩步,攏手而立。

四周風聲呼嘯,吹拂著樹梢。

許久,曹操緩緩的轉過身離去,再也沒有多看袁紹墓一眼,只是留下了一句略有略無,混雜在風聲當中的話。

『本初兄,後會有期……』

……_(:з」∠)_……

死去的人,不管生前多放不下,也要放下,而活著的人,不管活著多想放下,也要揹著。

曹操明白荀彧和陳群兩個人提出的『考正制』究竟是為了什麼,也是知道其中蘊含的深意,畢竟曹操這一段時間以來,曹操大量任用了一些寒門和庶族,這無疑是對於世家大姓的一種損害,同時,曹操又不能像驃騎將軍斐潛那麼走的極端,也沒有驃騎將軍那邊的基礎和條件,畢竟曹操之下,冀州和豫州,是屬於士族密集的州郡。

所以,採用比較中庸一些的『考正制度』,自然就成為了荀彧和陳群盡力調和矛盾的政策產物了。

歷史上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科舉制,是為了消減兩漢察舉制的弊端,並因應新的社會形勢而力圖將薦舉大權收歸朝廷。並且將人才分為九品,明確考評,在制度上也是一大進步。至於門閥,那玩意從東漢就開始坐大,又不是陳長文憑一己之力,靠一份九品中正制就生生給捧出來,做出來的,要是真的僅憑一個政策就能打造穩固一個階級的地位,後世也不會長期處於某某初級階段了。

曹操,荀彧,陳群等人,雖然沒有斐潛的後世思維,但是也察覺到了東漢以來,階級固化所產生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曹操之前給寒門和庶族大開方便之門,除了是為了保持曹氏和夏侯氏的權柄穩定之外,也讓許多分不到肉,喝不到湯的士族大姓非常不滿,荀彧和陳群提出來的『考正制度』,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擴大曹操統治基礎,想要取中而行。

其實整體而言,庶族的人員質量,其實的確大不如世家大姓。

就像是後世再怎麼貧困的地區,依舊有考上狀元的,但是如果整體來看,所有中舉的人員之中,出身貧困山區的總是少數。富裕人家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有更好的成才條件,所以培養後輩成才的幾率,自然比什麼都沒有的貧困人家要高出許多。尤其是看一看後世資本主義國家,在大力鼓吹快樂的義務的,不用任何負擔的九年教育之後,又能有多少平民階層能脫離原本的束縛,晉升更高的層面?

當然,若有槓精出現,那麼也沒得談,槓精說的都對。

曹操這一次到鄴城來,有多方面的考量,除了穩定冀州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豫州許縣的戰略縱深太差了。

從驃騎將軍前一次的躍馬城下就可以看出來,不管是走武關道,還是從河洛出,曹操都難以有效抵禦,甚至驃騎人馬可以直接越城而過,直進豫州,所以北有幽州,南有河內,西有中牟的冀州,戰略防禦上就比一馬平川的豫州要好了許多。

而想要在冀州穩當下來,就不能說完全不用冀州的人,但是要怎麼用,自然是要曹操說了算,而不是鄉評為主,原本的鄉野評定舉薦制度什麼的,就不能用了。

東漢後期,靠著跟外戚和宦官的鬥爭,各地都湧現出一批名士來,他們不願仕而為官,看起來似乎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敢去當官,因為一旦上任,就等同於站在風口浪尖上……

所以這些傢伙,表面上裝出一副超然的姿態,卻在野下直接影響到士林輿論,想做官的人往往前往投刺干謁,請求評價,評語要是好了,州郡乃不敢不向朝廷薦舉,評語倘若不好,恐怕終身再無出仕的可能。

這一風氣,甚至連當年的曹操都未能免俗,要特意去找許邵許子將討評語……

對於曹操來說,想要穩定冀州,就不能讓冀州這些所謂『隱士高人』胡言亂語,妄加月旦評論,進而影響整體政治局面的穩定,因此『考正』的權柄,就是要握在自家手中的。

這一次,曹操任命得負責冀州的考正官,是丁衝。